- 相關推薦
小班語言活動:《我的妹妹是跟屁蟲》教案(通用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語言活動:《我的妹妹是跟屁蟲》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語言活動:《我的妹妹是跟屁蟲》教案 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閱讀《我的妹妹是跟屁蟲》這篇故事,引導學生理解故事情節,掌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和關系變化。
(2)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段朗讀、角色扮演等活動形式,讓學生深入體驗故事情境,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
(2)通過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故事中的人物關系和主題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親情觀念,理解和尊重家人之間的不同性格和行為方式。
(2)通過故事中的矛盾沖突與和解過程,引導學生學會包容、關愛他人,懂得珍惜手足之情。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以提問的'方式引入課題,如“同學們有沒有兄弟姐妹?你們是如何相處的?”引發學生對家庭生活和兄弟姐妹關系的關注。
2、新課講授:
(1)教師帶領學生一起閱讀《我的妹妹是跟屁蟲》,并講解生詞難句,確保學生理解文本內容。
(2)分段解讀,引導學生分析主人公的情感變化以及與妹妹的關系發展,理解“跟屁蟲”這一形象背后所體現的親情與陪伴。
3、小組合作探究: 分組討論故事的主題思想,探討哥哥(或姐姐)應該如何看待和處理與“跟屁蟲”式弟弟(或妹妹)的關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互敬互愛,共同成長。
4、情感升華: 讓學生分享自己與兄弟姐妹之間的小故事,通過生活實例進一步深化對親情的理解,并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關心、照顧自己的兄弟姐妹。
5、總結回顧: 教師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強調親情的重要性和如何正確處理家庭關系,并布置相關作業,如寫一篇關于自己與兄弟姐妹的故事或者給自己的兄弟姐妹寫一封信等。
三、教學評價:
通過課堂參與度、小組討論情況、分享故事的表現及作業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評價,考察學生對故事的理解程度以及情感價值觀的形成。
小班語言活動:《我的妹妹是跟屁蟲》教案 2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閱讀和討論《我的妹妹是跟屁蟲》這一兒童文學作品,引導學生理解手足之情的珍貴,培養他們對兄弟姐妹的關愛、理解和包容之心。
2、知識與技能:
學習并理解故事中的人物關系和情節發展,掌握基本的敘事結構。
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能夠從文本中提煉信息,進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分享。
3、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分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深入體驗故事情節,感受人物性格特點。
通過小組討論,分析“我”與妹妹之間的互動,理解矛盾沖突和解決過程,學習處理人際關系的方法。
教學過程:
1、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先以“你和你的兄弟姐妹之間有什么有趣或難忘的故事嗎?”為話題,引發學生對主題的興趣和共鳴。
主體環節:
2、閱讀環節:全班或分組朗讀《我的妹妹是跟屁蟲》,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故事情節、人物性格以及作者的`表達手法。
3、分析環節:組織學生討論故事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情感變化,探討“我”對妹妹的態度轉變,以及妹妹的行為背后所體現的童真和親情。
4、表達環節:鼓勵學生以繪畫、小劇本創作或口頭講述等形式,再現或創編自己與兄弟姐妹的生活片段。
5、總結提升:教師總結本課學習內容,強調手足之情的可貴,并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會欣賞和珍惜與兄弟姐妹的關系,遇到矛盾時懂得理解和包容。
作業布置:
讓學生回家后觀察并與自己的兄弟姐妹互動,寫下或畫出一個關于他們的有趣故事,下節課分享交流。
小班語言活動:《我的妹妹是跟屁蟲》教案 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閱讀《我的妹妹是跟屁蟲》這本書,引導學生理解故事情節,掌握人物性格特點,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文學欣賞水平。
過程與方法:
2、通過集體閱讀和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讓學生深入體驗故事內容,理解哥哥與妹妹之間的親情關系。
通過討論和分享環節,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分析能力,理解“跟屁蟲”這一形象背后所體現的兄妹間的關愛與陪伴。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珍惜身邊親人的意識,理解并接納親人之間的差異與矛盾,學會尊重、理解和包容他人。
通過故事中的人物互動,引導學生體會親情的溫暖,感受家庭的和諧氛圍,樹立良好的家庭倫理觀念。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通過提問或者小故事的形式引入“兄弟姐妹之間的小摩擦與親密關系”的話題,進而引出《我的妹妹是跟屁蟲》這本書。
2、整體感知:全班一起或分組閱讀書本,初步了解故事主線及主要人物性格特征。
3、分析解讀:對書中具體情節進行詳細解讀,如“妹妹為何被稱為‘跟屁蟲’?”、“哥哥在面對妹妹時有哪些情感變化?”等,引導學生深度理解故事內涵。
4、角色扮演與討論: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通過模擬故事中的情境,增進他們對兄妹間復雜情感的`理解。之后開展小組討論,分享自己與兄弟姐妹的故事,進一步聯系生活實際。
5、總結提升:總結《我的妹妹是跟屁蟲》這本書的主題思想,強調家庭成員間的關系處理,以及愛、理解和包容的重要性。
6、作業布置:要求學生寫一篇讀后感,或者創作一個以自己與兄弟姐妹日常生活為素材的小故事。
小班語言活動:《我的妹妹是跟屁蟲》教案 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閱讀《我的妹妹是跟屁蟲》這本繪本,引導學生理解故事情節,掌握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點和情感變化,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分角色朗讀、討論交流、情境表演等方式,讓學生深入體驗故事內容,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故事中哥哥對妹妹的態度轉變,教育學生學會接納、理解和關愛家人,培養良好的家庭情感和社會責任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可通過提問:“同學們有沒有兄弟姐妹?他們有什么特點或者趣事?”引出課題《我的妹妹是跟屁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閱讀感知:
1、教師引導學生集體或個別朗讀繪本,初步了解故事大意。
2、討論并總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哥哥和妹妹)的性格特點以及他們在故事中的行為表現。
三、深入探究:
1、分析哥哥對妹妹“跟屁蟲”這一稱呼背后的情感變化,從開始的'困擾到最后的理解與接納。
2、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為何哥哥會對妹妹有這樣的情感轉變?我們應當如何對待家人的“小缺點”?
四、拓展延伸:
1、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重現故事中的某些場景,進一步加深對故事主題的理解。
2、結合自身經歷,讓學生分享自己與兄弟姐妹之間的故事,體會親情的美好。
五、課堂小結:
教師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強調家庭成員間的相互理解和包容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踐行這種價值觀。
作業設計:
布置學生寫一篇短文,以“我眼中的弟弟/妹妹/哥哥/姐姐”為題,描述他們的特征及相處的故事,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情感。
小班語言活動:《我的妹妹是跟屁蟲》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閱讀《我的妹妹是跟屁蟲》這本書,引導學生理解兄弟姐妹間的親情,培養他們對家庭成員的關愛、理解和包容。
2、知識與技能:
認讀并理解故事中的人物關系和故事情節,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人物特點,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分析主人公對待妹妹的態度轉變過程,培養學生對人際關系處理的`智慧和技巧。
3、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段閱讀、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深化對文本的理解。
引導學生進行情境模擬,體驗故事中哥哥對妹妹的感情變化,增強同理心。
二、教學步驟:
1、導入新課:通過提問“你有兄弟姐妹嗎?你們之間發生過哪些有趣或難忘的事情?”引出課題,介紹《我的妹妹是跟屁蟲》的主要內容。
2、主體閱讀:組織學生自主閱讀,教師指導學生重點關注哥哥對妹妹的感情變化以及妹妹“跟屁蟲”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
3、分析討論:針對故事中的情節和人物情感變化,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和理解,并探討如何正確處理兄弟姐妹間的關系。
4、情境表演:選取故事中的經典場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進一步加深對角色心理及情感變化的理解。
5、總結升華:引導學生總結故事主題,強調親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包容的重要性,鼓勵他們在生活中多關注和愛護自己的兄弟姐妹。
6、布置作業:請學生以“我和我的兄弟姐妹”為主題,寫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與兄弟姐妹相處的點滴故事。
【小班語言活動:《我的妹妹是跟屁蟲》教案】相關文章:
兔妹妹的蔬菜小班語言教案06-15
小班語言活動我和小豬教案10-26
我的跟屁蟲作文08-04
小班語言活動教案02-21
小班語言活動教案08-31
語言活動小班教案08-25
小班語言活動我的小手教案(精選11篇)09-22
小班語言活動教案:《你和我,我和你》07-15
小班語言活動你是我的好朋友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