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大班教案集合九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為幼兒營造一個學說話、敢說話、會說話、勇于表達的語言氛圍,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
2、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協助,準備情節生動、適于表演、長短適中的新穎故事,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增進親子間的感情。
參加對象:全班小朋友
比賽時間:6月24日
比賽地點:體操房
活動形式:
1、講故事表演。(故事內容不宜太長,帶有情景、語言表演)
2、分成四組進行,每組8人。
活動流程:
1、教師分發比賽號碼牌并介紹比賽要求。
2、按順序進行比賽。
3、幼兒將自己手中的五角星投向理想的幼兒手中。
4、頒發獎狀
獎項設定:
評出2個一等獎、4個二等獎、6個三等獎。
活動小結:
1、故事比賽在兩周前發布通知,希望家長與幼兒共同合作,準備生動、有趣的故事,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增進親子間的情感。
2、對語言表達存在膽小、怯場現象的幼兒重點指導,時常向家長詢問準備情況,在日常活動中進行個別談話,促成最后獲得講故事的獎次,促成其自信心的建立。
3、創設逼真、有趣的講故事比賽情景,激發幼兒興趣。在場地選擇上,摒棄日常的教室場地,使比賽更為莊重;在情景中創設分發比賽號碼牌的環節,既增加了比賽的秩序感,更使得參賽者和觀看者更具角色感。
4、在評獎環節中,將主權交給每個孩子,讓他們推選自己心目中最為理想的故事大王。使得幼兒的主體地位得到更好的詮釋。
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在音樂中,教師與幼兒自然地進行歌曲、舞蹈的交流,共享音樂的快樂是幼兒非常喜愛的活動。而在唱歌活動中,由于唱歌教學比較枯燥,需反復練習,我們不難看到幼兒的表現有些被動,雖然在老師問“喜不喜歡這首歌”時,幼兒能條件反射似地回答“喜歡”,可他們的表情是漠然,東張西望的,因此,我設計的這個音樂活動,避免了“四多”“四少”的現象,而是為幼兒營造輕松愉快的音樂活動氛圍,發揮他們自我教育,主動發展的積極性,真正做到讓幼兒“學中有玩、玩中有學”。
活動目的:
1、通過圖譜教學,讓幼兒理解歌詞內容,學習問答式的對唱方式。
2、根據算式,遷移看圖編應用題的經驗,仿編歌詞。
3、體驗自己表演所帶來的愉快情感。
活動準備:
森林的情景設計、節奏譜若干、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幼兒到郊外游玩,情景引入活動。(節奏譜放在情景中)
1、(來到小河旁)問:清清小河里有誰在干嗎?小鴨怎么叫?(幼兒學小鴨叫聲,師出示節奏譜)
2、(音樂間奏起,師做看的動作并演示教具)問:小河里又發生了什么?它們怎么跳水里?(師并出示節奏譜)
3、(到小樹旁)提問、活動的方式與1、2環節同樣。
4、師提問:現在幾只小鴨在水里?7加2等于幾?現在幾只小鳥在樹上?7減2等于幾?
二、引出主題,理解歌詞內容
1、幼兒坐下休息,師提問:遠處傳來一首好聽的歌,小朋友注意聽?(教師)清唱歌曲,告訴幼兒歌名。
2、幼兒在教師眼神、動作的提前預示下,探索對念歌詞的方法
三、熟悉旋律,學唱歌曲。
1、完整欣賞樂曲一遍
2、幼兒用象聲詞“啦”鞏固熟悉旋律
3、教師指圖譜中“▼”(跳躍)、“∩”(連貫)的符號,要求幼兒根據符號唱得更好并注意符點音符的唱法。并學唱好對唱。
四、看圖編應用題,仿編歌詞
1、幼兒在情境中尋找算式,仿編歌詞
2、嘗試師幼對唱、幼兒對唱演唱新仿編的歌曲。
活動延伸:
幼兒邊演唱歌曲,邊做游戲。幼兒在美麗的森林中,根據自己創編出的歌詞扮演角色,結伴游戲并演唱歌曲。
活動反思:
此活動選擇的教學內容有遞進性,歌詞有一定的順序性,歌詞之間有明顯的前后關系,幼兒易于把內容記下,蘊涵著數學方面的知識內容,增進了幼兒學習的興趣,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歌詞,我根據歌詞內容設計了圖譜并創設情景。
歌曲教學比較枯燥,需反復練習,為避免這一弊端,我首先以游戲情節貫穿整個教學活動,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情景中的事物,然后再讓幼兒聽優美動聽的音樂,最后學唱歌曲。在學唱及仿編歌詞的環節中,不急于求成告訴幼兒歌詞內容和演唱方法,而是引導幼兒去觀察、討論、尋找并以看圖編應用題的形式仿編歌詞,這是一樣較好的教育手段,使本是外在的學習任務變成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需要。這樣的教學融人了多方位的領域內容,讓幼兒在活動中成為真正的主人。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天空中有關星星的基本知識,知道太陽系里的家庭成員,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科學的興趣
2. 讓幼兒在快樂和諧的氛圍里學習成長。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
許多燈籠,掛在空中。晚上眨眼睛,閃閃放光明。
二、 請星系寶貝們作自我介紹
1、 我是水星,住在第一條軌道,離太陽媽媽最近。
2、 我是金星,住在第二條軌道,我最愛干凈。
3、 我是地球,住在第三條軌道,我最精彩。
4、 我是火星,住在第四條軌道,和地球關系最好。
5、 我是木星,住在第五條軌道,我個子最大。
6、 我是土星,住在第六條軌道,我最漂亮
7、 我是天王星,住在第七條軌道,我最乖
8、 我是海王星,住在第八條軌道
9、 我死冥王星,住在第九條軌道,離太陽媽媽最遠。但是我們最勇敢,和海王星一起說。
三、 教師問學生答:
1、地球地球在哪里?你的鄰居都是誰?
2、木星木星在哪里?你的鄰居都是誰?
3、天王星天王星在哪里?你的鄰居都是誰?
4、 淺黃色的是什么星?(金星)
5、 血紅色的是什么星?(火星)
6、 蔚藍色的什么星?(地球)
7、 重量較輕的是什么星?(土星)
8、 個子最大的是什么星?(木星)
9、 最近最小的是什么星?(水星)
10、最遠的還有什么星?(冥王星)
四、教師小結:
小朋友,你們的理想是什么?好多小朋友多說想當一名宇航員,你最想到哪顆星球上看以看呢?為什么?
太空中有太多的奧秘等待我們去開發,老師希望你們認真地學習,長大后做一名真正地宇航員,到太空探索更多的秘密。
大班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道海底蘊藏著豐富的資源。
2、初步認識海洋與人類的關系,激發幼兒對神秘海底世界的探究欲望。
3、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環境與材料】
1、教師與幼兒一起收集介紹"海底寶藏"的圖片。
2、《科學》下P.24~25。
【教學過程】
一、海底的風景
1、請幼兒根據收集的海底寶藏信息,講一講:你眼中的海底世界是怎樣的?
2、幼兒討論:海底有什么?可以根據自己帶來的圖書上的內容進行介紹。
3、教師和幼兒一起分類總結大家的討論結果,帶領幼兒驚醒概括"海洋資源"。
二、海底的寶藏
1、教師帶幼兒初步認識海底的一些資料。
2、幼兒交流感受。
3、看畫冊《海底探寶》,豐富幼兒對海底世界的認識。
三、海洋的聲音
1、"你覺得現在海洋的環境好嗎?"請幼兒說出一些了解到的海洋污染的情況。
2、"為什么會這樣呢?"組織幼兒展開討論。
3、"怎樣保護海洋?"教師鼓勵幼兒說出多種保護海洋的辦法,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小百科:海底指海洋的深水下面,海水和陸地的接觸面。海洋面積約362,000,000平方公里(140,000,000平方里),近地球表面積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占地球上總水量的97%。全球海洋一般被分為數個大洋和面積較小的海。
大班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知道在下雪天要注意的安全常識。
2、在成人的鼓勵下,愿意嘗試解決下雪天遇到的小困難。
二、活動準備
1、恐龍玩具一個、動畫故事《小恐龍的一天》
2、收集人們在雪天活動的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那,你們喜歡冬天嗎?為什么?小恐龍也很喜歡冬天,尤其是喜歡下雪的天氣,但是,下雪卻給它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麻煩,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講述故事
《小恐龍的一天》,使幼兒了解在雪天活動時,可能出現的不安全事項。
提問:
1、森林里下雪了,小恐龍感覺非常非常冷,怎樣讓它暖和起來呢?
2、恐龍寶寶在玩打雪仗的游戲,發生了什么事情?
3、恐龍又到冰面上玩,接著又發生了什么事情?
4、小恐龍做的對不對?那么你們在下雪天是怎樣做的呢?引導幼兒結合自己,談談自己在下雪天會遇到的困難,以及解決的方法。
(三)出示“人們在雪天活動”的圖片,讓幼兒判斷對錯,并說出理由。
1、打雪仗時,往同伴的頭上、臉上扔。
2、獨自到冰面上玩,追逐打鬧。
3、下雪后,在馬路上奔跑。
4、玩雪后,直接將手放進熱水里泡。
5、下暴雪后,在大樹下、廣告牌下面玩耍。
6、不戴帽子、手套,外出玩耍。
小結:下雪天,可以堆雪人、打雪仗,但是也要注意安全。下雪天出去玩,要注意穿上防寒保暖的衣服,戴上手套、帽子、圍巾,以免凍傷。小朋友不能獨自到冰面上玩,以免發生危險。打雪仗時,不要往別人的臉上、頭上扔,以免打傷。玩玩雪后,一定要搓搓手,不能將手直接放進熱水里。
(四)教師示范講解凍傷、摔傷后怎么辦。
1、冬天,手凍傷了怎么辦?
在寒冷的冬季外出活動,常常凍得手腳發僵。手腳凍僵了,千萬不要在爐火上烤或者在熱水中浸泡,那樣會形成凍瘡甚至潰爛。那么,什么是正確的方法呢?
(1)、回到溫暖的環境中去,使凍僵部位的溫度慢慢回升。
(2)、如果在野外,應當設法用大衣等將手腳包裹起來。
(3)、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手搓,通過摩擦增加溫度,促進血液循環,恢復正常。
2、雪天滑倒,怎么辦?
不小心滑倒,我們不要用手腕著地,用手掌著地,那樣容易會把手腕扭傷。如果摔得嚴重時,要趕緊撥打急救電話,住院治療。
3、師生制作“防滑”標志,在幼兒園的樓梯口、容易滑倒、摔傷的地方張貼。
(五)學習兒歌:《雪天安全歌》
下雪天,要慢走,躲讓汽車保平安。
湖面結冰要離遠,路上打鬧有危險。
人生命,大于天,時時刻刻重安全,這樣人人才平安!
(六)小結今天,我們了解了有關下雪天的安全常識,希望小朋友們在下雪天,都能加強自我防護意識,能夠安安全全、快快樂樂的度過整個冬天。
四、活動結束
1、評價2、總結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利用多種感官,感知頭發的基本特性。
2、知道頭發的作用及保護方法。
活動準備
不同人種的頭發圖片、不同年齡段的頭發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出活動。
1、教師:小朋友們,今天倪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請聰明的小朋友來猜猜看。
“高高山上長堆草,密密麻麻長得好,一年四季勤修剪,老了就會黑變白。”你們知道是什么嗎?
2、教師:這謎語說的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頭發。
二、觀察頭發。
1、教師:我們每個人都有頭發,那么我們每個人的頭發長得都一樣么?(不一樣)
下面老師要請一個小朋友上來,下面的小朋友仔細看看,他的頭發是什么樣的?
(細細的、直直的、黑黑的)
2、教師:剛才我們看了頭發的樣子,現在倪老師要請小朋友們摸一摸自己的頭發,說一說有什么感覺?
(摸起來很柔軟,滑溜溜的;摸起來硬硬的,有點像刷子。)
3、教師:請小朋友仔細看看其他小朋友的頭發,比較一下,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看看哪個小朋友最能干,能發現最多!
(有的頭發多,有的頭發少;有的黑一點,有的黃一點;有的長、有的短等)
4、教師播放PPT,展示不同人種的頭發圖片。
(1):我們一起來看看世界上不用人種的頭發是怎么樣的吧!
(2)幼兒欣賞,感知不同人種頭發的差異。
欣賞完可請幼兒說說他的發現。
三、簡單了解頭發的生長過程。
1、教師:小朋友們,你們是不是一出生就有這樣美麗的頭發?
人從出生到長大,再到慢慢變老,他們的頭發有什么變化嗎?
2、教師小結:頭發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我們小的時候頭發比較少,而且軟軟的。
長大了頭發就會濃密起來。到了老年的時候頭發往往會變白、變少。
四、初步了解頭發的用處及保護頭發的方法。
1、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自己的頭發有什么用嗎?(幼兒回答)
2、教師:頭發在我們的身體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好它呢?
3、PPT展示
教師小結:
頭發可以讓我們變得漂亮,可以保護我們的頭皮,所以我們要勤洗頭、勤理發,還要經常梳理頭發,小朋友也不可以燙發、染發。
大班教案 篇7
游戲目標:
能手眼一致地操控玩偶,并能瞄準"球門"射球;在游戲中比較數量的大小。
材料準備:
筷子、絲襪、棉花、紙杯、塑料叉子、各種裝飾材料、小鞋盒、橡皮筋、乒乓球。
制作方法:
1.在筷子頭上纏上棉花,用絲襪包裹在外面,扎緊,制作成玩偶的`兩條腿。
2.在紙杯的底部挖三個小洞。
3.在卡紙上畫好頭部并剪下,貼在筷子上端。將做好的兩條腿插在杯子兩側的小孔中。
4.用兩把叉子安裝在紙杯的兩邊做手。可用橡皮筋從里面固定。
5.用各種材料按意愿裝飾玩偶。
玩法一:將小鞋盒剪掉一邊做"球門",在"球門"前50厘米處畫一條線作為起點。幼兒操縱玩偶雙腿踢乒乓球,輪番從起點處"射門",看看誰射進的球數多。
玩法二:在場地兩端各設一球門,可兩人對決。雙方爭搶乒乓球射門,射入球數多者為勝。 )
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大膽的想象夜晚會發生的事,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
活動重點:想象夜晚會發生的事
難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
活動準備:
故事錄音、各種繪畫材料
活動過程:
1、傾聽故事、想象討論
“膽小先生害怕的哪些黑影到底是什么?“
(幼兒討論)
“夜晚可能發生哪些事情呢?“
(幼兒再次討論)
2、幼兒創作,教師觀察指導
(1)、選擇不同的材料進行繪畫
(2)、提醒幼兒將自己想象的內容進行合理布局
3、共同分享自己的作品
(1)、幼兒交流各自的故事內容
(2)、教師小結:“膽小先生聽了大家的故事后,再也不會害怕了。”
大班教案 篇9
活動設計背景
雖是學前大班的學生,但學生的書本學具時常亂放,小書包里的東西也是亂糟糟的;通過此課的學習,旨在培養學生愛護學具,按書本學具的大小、長短,有序地整理自己小書包的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生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長有短。
2、通過學生操作學會一般比較物體長短的方法,知道長和短是比出來的。
3、培養學生操作、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學生愛護學具的良好習慣,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5、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比較方法,會比幾個物體的長短。
活動準備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兩支不同顏色、不同長度的鉛筆。
活動過程
一、感知物體有長、有短
1、引導觀察
談話:小朋友,你們每組的桌子上有兩個紙袋,你們想知道里面裝的什么東西嗎?現在你們兩個人一袋把它們倒出來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匯報
(1)問:能告訴老師,你發現什么了嗎?
(2)小組交流。
(3)學生匯報。
(4)引導說出:物體有長、有短。
二、探究比較長、短的方法
1、提問:你是怎么知道這些物體有長、有短的呢?
2、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組匯報。
4、揭示比較的一般方法。
我們不管把鉛筆豎著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還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般把要比的幾個物體一端對齊。
5、出示鉛筆圖,引導學生說出誰比誰長,誰比誰短,并板書長、短。
三、反饋練習
1、教師談話:現在,我們做一個比較長短的游戲,你們可以自由結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學生活動。
學生會比學具、跳繩、胳膊、手、腳等。
四、鞏固練習。
做書中的練習題。
五、整理學具
教師提出要求:
1、原來學具袋中的東西不動,把書和自己的東西收拾好。
2、每兩人裝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學具擺一擺,比一比,聽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長的一個裝進紙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短的一個裝進袋里。
4、各組都只剩下一個學具時,讓學生把剩下的一個學具也裝進袋里。
5、把裝好的學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六、小結。
教學反思
1、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大多學生能夠掌握比較物體長短的方法,并能動手正確的比較物體的長短。
2、多數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整理好自己的小書包,但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天一日就能成的,還需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加大練習力度,反復訓練。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安全教案 大班《安全》教案08-22
大班的教案06-12
大班教案07-09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04-12
大班綜合教案:京劇_大班綜合教案07-07
大班其他教案:夢_大班其他教案07-05
《我上大班了》大班教案11-15
大班美術教案:新年賀卡_大班藝術教案07-01
大班美術教案:美麗的背心_大班藝術教案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