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教案小貓釣魚反思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語言教案小貓釣魚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語言教案小貓釣魚反思1
設計背景
人和動物有著密切的關系,對周圍的小動物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故事的形式讓幼兒知道做什么事兒都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的道理。
活動目標
1、喜歡聽故事,并能在小朋友面前表演故事。
2、初步理解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的含義。
3、能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故事情節。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知道一心一意的含義
難點:幼兒繪畫。
活動準備
背景圖、錄音機、磁帶、小貓釣魚課件、白紙、水彩筆、油畫棒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過程:
1、師出示背景圖請幼兒觀察
2、師提問:這是什么地方?他們在干什么?
二、欣賞并學習故事
1、師放錄音請幼兒欣賞一遍故事
2、師播放課件請幼兒用感官來熟知故事
3、師提問幼兒:誰和誰在干什么?小花貓是怎樣做的?蜻蜓蝴蝶飛來后小花貓又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4、師生討論:我們應該向誰學習?為什么?
5、教師小結:告訴幼兒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的含義。以后我們做什么事兒都應該一心一意的道理。
6、請個別幼兒在小朋友的面前表演故事。
三、活動延伸:
繪畫《小貓釣魚》
1、師生談話:小朋友喜歡這個故事嗎?(喜歡)讓我們一起來用繪畫的形式表現這個故事好嗎?
2、教師為幼兒提供繪畫材料供幼兒自由選擇,
3、教師巡回指導,并鼓勵幼兒大膽設計,發揮想象力。
4、作品展示,并投放到美術活動角供幼兒欣賞。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著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后,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后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中班語言教案小貓釣魚反思2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概括的方法概括故事大意。
2、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單幅圖的講述
出示單幅圖的多媒體課件(如圖),請幼兒仔細觀察后提問:
1、圖上有哪些動物?
2、他們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二、講述由單幅圖向多幅圖過渡
1、出示多幅圖的多媒體課件,告訴幼兒將剛才的單幅圖連成了一個故事,請幼兒仔細觀察后提問:
1)故事里有哪些動物?
2)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
3)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
4)這些動物之間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
5)最后怎樣了?
2、請個別幼兒進行看圖講述。
3、對幼兒的講述提出建議。
4、豐富詞匯:一心一意、三心二意
三、教師完整地概括故事大意,并教給幼兒概括方法:
講述時要交代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有誰,發生了什么事情,結果怎樣了。
四、幼兒分組進行看圖講述,教師巡回指導。
五、對幼兒的活動進行激勵性評價。
活動反思:
這節語言活動充分的激發了幼兒對語言的興趣,同時,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主動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及分享快樂的能力。在活動中教師始終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參與者,并在活動的過程中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通過故事情節的表演潛移默化的讓幼兒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運用適當的表情、動作、神態、語言進行講述,給幼兒提供充分交流和分享的機會,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中班語言教案小貓釣魚反思3
設計背景
《綱要》中明確指出:4—5歲幼兒能運用恰當的語言、動作、繪畫等形式表現自己對兒童文學作品的理解。隨著幼兒知識經驗逐漸豐富,較為喜歡想象和動手操作,愿意在集體面前講話,喜歡與人交流,共享快樂。本班幼兒在學習了看圖講述《小貓釣魚》后,幼兒對故事情節和對話很感興趣。于是教師抓住教育機會進行活動延伸,成立小劇場。自制道具表演《小貓釣魚》,調動幼兒對表演的興趣,使每位幼兒體驗表演的樂趣。從而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表現能力。
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有感情的完整講述故事。
2、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表現能力。
3、通過故事使幼兒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體驗表演的樂趣。
4、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5、閱讀故事,能細致的觀察畫面,大膽的表述對故事的理解。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有感情的完整講述故事
難點:自制表演道具
活動準備
1、故事《小貓釣魚》的圖片
2、CD、錄音機
3、皺紋紙、彩色紙、布、磁鐵、曲別針、膠水、蠟筆、剪刀、小木棍、桶、繩子、雪花片等。
活動過程
。ㄒ唬╅_始部分
教師出示《小貓釣魚》的圖片讓幼兒看圖片有感情的講述故事。
教師:“之前的語言活動中我們學習了看圖講述《小貓釣魚》,小朋友非常喜歡這個故事講得非常精彩,F在我們將這個故事講給客人聽”要求幼兒有感情講述,注意表情語氣。
(二)基本部分
1幼兒根據《小貓釣魚》故事情節自創表演道具及布置場景。
幼兒討論{1}故事《小貓釣魚》中需要準備那些道具?
教師小結:故事《小貓釣魚》中我們需要準備貓媽媽、貓弟弟的頭飾,花蝴蝶、蜻蜓、小魚、小河、魚竿、花、草、樹、太陽等道具。
幼兒討論{2}這些道具可以用什么材料方法制作?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作。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真聰明,想到了這么多可利用的材料和制作方法。我們現在就開始只做道具,來布置故事《小貓釣魚》的場景。
2幼兒制止道具及布置場景
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分組制作,教師巡回指導協助完成及布置場景。
3情景表演
幼兒分組表演故事《小貓釣魚》,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
一區幼兒進行情景表演,另一自由而當解說員,兩組幼兒互換角色進行表演。
。ㄈ┙Y束部分
教師:小朋友們像小演員一樣表演了故事《小貓釣魚》,表演的非常生動。這個故事讓我們懂得了什么道理?引導幼兒說出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今天留給小朋友一個任務,回家后用“一心一意”說一句完整話?梢哉埌职謰寢寧兔Γ魈煳覀兇蠹乙煌窒怼
教學反思
語言活動形式在傳統的教學中是比較單一的。單純的集體語言教學活動,遠遠不能滿足幼兒語言發展的需要。《剛要》提倡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構建知識,實際上就是在幼兒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幼兒所有感官的參與,將多種教育形式加以整合,使幼兒在活動中感到不單調,不枯燥,喚起學習的欲望,把學習變成是一種快樂的事。因此,教師應將語言活動與其他領域相互滲透,有機結合,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語言,從而獲得最佳發展。
這節語言活動充分的激發了幼兒對語言的興趣,同時,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主動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及分享快樂的能力。在活動中教師始終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參與者,并在活動的過程中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通過故事情節的表演潛移默化的讓幼兒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運用適當的表情、動作、神態、語言進行講述,給幼兒提供充分交流和分享的機會,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中班語言教案小貓釣魚反思4
設計背景
綱要指出“幼兒園在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的同時,還要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痹谟變旱淖⒁庵,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做事容易被外界事物干擾,并且做事沒有耐心。本班幼兒個性活躍、好動的占大多數,平時活動課時,要引起他們的注意力有一定的難度,結合這一實際情況,設計了本活動。
活動目標
1、能集中注意力觀看動畫片。
2、知道做事要專心、仔細,逐漸養成專心完成一件事的好習慣。
3、培養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做事的能力。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觀看動畫片,知道做事要專心、仔細。
難點:培養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做事的能力。
活動準備
動畫片《小貓釣魚》、圖片、貓的頭飾。
活動過程
1、教師帶上頭飾,引導幼兒進入情境。
小貓最喜歡吃魚了,今天貓媽媽就帶小貓到池塘邊學習自己釣魚。
2、讓幼兒邊看動畫邊聽故事《小貓釣魚》,并組織幼兒討論。
(1)、提問:貓媽媽釣到魚了嗎?小貓有沒有釣到魚呢?
(2)、小貓一開始釣到魚了嗎?為什么?
(3)、為什么后來釣到魚了呢?
(4)、小朋友們說說怎樣才能釣到魚?
(5)、教師小結:
只要一心一意,認真仔細、耐心地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好。
3、組織幼兒繼續玩釣魚的游戲。
延伸活動:
讓幼兒回家把《小貓釣魚》講給家人聽,繼續教育幼兒做事要有耐心。
教學反思
由于幼兒中班的孩子無法做到注意力集中40分,因而教學中設計了中場游戲讓學生恢復體力和精神。
從整節課來說,教學中我盡量采用多元化的激勵式評價,如通過表情(如微笑)、手勢、肢體接觸、小獎品等多種形式表揚或提醒學生,控制課堂,教學效果良好。
【中班語言教案小貓釣魚反思】相關文章:
中班語言教案《小貓釣魚》08-23
中班語言教案詳案及教學反思《小貓釣魚》09-22
大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小貓釣魚》09-23
《小貓釣魚》中班教案12-11
中班小貓釣魚教案06-24
中班教案:小貓釣魚07-18
中班教案:小貓釣魚07-18
中班語言小貓生病了教案及反思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