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秀

時間:2023-01-05 19:03:3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秀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秀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秀1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使用適當的方法收集數據,學會用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整理數據。

  2、通過實例,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格代表一個單位),能夠根據統計結果提出和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與同伴交流。

  3、結合現實情境,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體會統計的作用。

  4、在與同伴合作統計的活動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學會用畫“正”字等方法收集數據,以及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課時安排]

  2課時

  信息窗1——我們的鞋碼

  [教學內容]

  信息窗1、自主練習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使用適當的方法收集數據,學會用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整理數據。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學會用畫“正”字等方法收集數據,以及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教具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

  同學們,你們以前表演過節目嗎?

  前不久,歌舞團舉行了一次藝術體操表演。大家看屏幕,這是同學們在比賽前做準備的兩個鏡頭。你們看,他們穿的靴子漂亮嗎?

  這可是他們自己經過調查、整理,然后,老師根據他們所調查的結果,才買到了這么合適的靴子。

  二、新授

  假設咱們班也舉行這樣的活動,你能像他們一樣通過收集、整理信息解決問題嗎?

  1、那我們應該先知道些什么呢?

  到底每種鞋號各有多少人呢?能想個好辦法讓老師知道嗎?

  2、那怎么來記錄呢?小組同學趕緊商量商量,選一種你們組認為又快又準的方法。

  現在咱們就找一位同學來念鞋號,其余同學仔細聽,用自己認為最簡單的方法來記錄。

  3、老師也有一種好方法,你們想知道嗎?老師是用畫“正”字的方法來統計的,你看,“正”字正好是5筆,畫完一個“正”字就代表5個人。大家比較一下,老師的這種方法好不好?好在哪?

  老師這種方法不但記錄簡單,最后數的時候還可以5個5個地數,你瞧,(手指著“正”字開始數),5個、10個、15個,是不是比1個個地數要快呢?

  那以后你們在統計的時候也可以用畫“正”字的方法。

  4、為了更清楚地看出每種鞋號的人數,我們可以把調查結果整理一下制成統計圖或統計表。大家看,這就是統計圖。你知道用統計圖是怎么來統計嗎?

  用涂小格的方法來統計。現在咱們就根據剛才的記錄把統計圖和統計表舔好。

  大家認真觀察統計圖,你發現了什么?

  通過看統計圖,咱們一眼就能看出什么最多,什么最少。這就是統計圖的最大優點。

  三總結

  第二課時

  1、自主練習

  (1)學生自己講講題目的要求。

  (2)同桌合作完成。

  (3)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2、自主練習2

  (1)利用學具盒里的小方塊,試一試你能摞多少塊?摞5次把結果填在統計表里。

  (2)小組內交流你的發現。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秀2

  【素質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經歷探究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全過程,理解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的算理,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能力教學點: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觀察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德育教學點:體會所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黑板出示:6+7=40+40=80+13=46+7=53+40=46+47=

  教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學過一些加法計算,請看黑板,上面的這些加法題哪些你會算?哪些你不會算?

  學生根據前面學習的相關加法知識回答出:前面的5道題都會算,最后一道題不會算。

  教師指名學生口答出會算的題,并抽其中的46+7和80+13讓學生說一說他是怎么算的?

  引導學生說出計算過程,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用豎式計算:

  46

  +7

  53

  教師:在計算時我們要注意什么呢?

  引導學生回答:計算加法時要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上的數相加滿10,向十位進1。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上的數相加滿10,向十位進1。

  教師:前面5道題同學們都會算了,那最后一道題呢?它又該怎么算呢?會不會和我們前面的幾道題的算法一樣呢?

  讓學生做出猜測:可能是一樣的。

  教師:讓我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來驗證吧!這是我們今天這節課要學習的新內容: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

  二、新課教學。

  1.教學例3

  出示例3情景圖。

  教師: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列式解答嗎?要求學生列出算式46+47,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46+7的右邊相應寫上46+47。

  教師:比較一下這兩道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回答出:46+7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46+47是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它們個位上的數相加都滿10了,46+47比46+7多加了40。

  教師:還記得前面我們在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時借助了什么學具嗎?

  讓學生回憶起借助了小棒。

  教師:今天我們也可以首先借助小棒來幫助我們理解46+47的計算過程。

  指導學生活動:用小棒分別擺出46和47,要求整捆和整捆對齊,單根和單根對齊。

  學生同桌討論交流算法后,再全班匯報。

  引導學生匯報出:把單根的7根小棒和6根小棒中的其中3根合起來,剛好湊成10根小棒,即成1捆,放到整捆的下面,這時還剩下3根單獨的小棒,整捆和單根的合起來一共就是9捆零3根小棒,所以46+47=93。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大屏幕上顯示:

  教師:利用小棒同學們已經能算出46+47的結果了,如果沒有小棒用豎式我們又該怎樣計算46+47呢?首先你會寫46+47的豎式嗎?

  請一生上臺寫豎式后教師用一塊紙板遮住47的4。

  教師:如果我把47的4遮住后你發現了什么?學生不難發現遮住十位上的4以后的豎式和左邊的豎式一模一樣了。

  教師取走紙板,十位上多一個4以后該怎么算呢?你會算嗎?

  如果學生有會算的,可請他來講一講他是怎么算的。

  如果學生不能說出計算的全過程,教師則引導學生說出:計算時依然從個位加起,6+7滿10了,向十位進1,剩下的3對齊個位寫,然后把十位上的兩個4相加得8,現加上進位的1合起來就是9,把9對齊十位寫。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46

  +417

  93

  教師:比較一下兩道豎式,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黑板上的兩道豎式后回答出: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一樣。都要把數位對齊,并且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

  教師:通過我們的驗證我們知道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和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完全相同。

  教師:除了這樣算,你還有其他的算法嗎?

  引導學生用多種算法來解答,如:①40+40=806+7=1380+13=93②46+40=8686+7=93③40+47=8787+6=93

  教師:同學們真能干!能用不同的方法來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在計算時,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

  教師: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你會算了嗎?我們來試一試。

  學生做第90頁試一試。分別抽三名學生板演,集體訂正。

  教師:我們在計算類似兩位數的進位加法時要注意些什么呢?

  引導學生說出要注意:十位上的數相加時不要忘記再加上個位上相加滿十進位的1。

  2.教學例4

  多媒體課件出示例4情景圖。

  教師:同學們已經會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了,讓我們來看看從這幅情景圖中你又能提出哪些用加法來解決的數學問題呢?

  讓學生相互提出數學問題,并列出算式后集體抽一兩個學生說出他提出的數學問題,并列出算式,教師抽其中的一兩個算式板書在黑板上。如:26+35=35+17=

  教師:這兩個算式你會算嗎?你準備怎么算?

  引導學生說出可以用小棒來算,也可以用豎式算,還可以用口算。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讓學生用豎式來計算第一題。讓學生說出他口算的過程:如6+5=1120+30=5050+11=61。

  教師:口算的過程和我們豎式計算的過程有聯系嗎?

  引導學生說出有兩種算法聯系,其實口算的過程就是豎式計算的過程。

  在學生基本都理解豎式和口算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完成第91頁第(2)小題并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

  三、鞏固練習。

  課堂活動1,2,3題。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四、全課小結。

  教師:今天這節課上我們都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秀3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前、后基本含義。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對性,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正確確定“前后”。

  2、技能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說一說等活動,感知前后的位置關系,初步體會前后的相對性。培養探索意識和協作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探索知識的積極性。

  重點: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前、后基本含義。

  難點: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對性,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正確確定“前后”。

  一、創設情境,體驗前、后

  1、觀察課室,感受前、后

  小朋友們,你看一看我們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2、說一說

  請同座位的兩名小朋友互相說一說,自己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

  3、聽口令,擺物體

  文具盒放在數學書的前面,數學書放在文具盒的后面;鉛筆盒不要擺在數學的前面……

  二、引導探知,體驗感悟

  1、看圖講故事

  課件出示《龜兔賽跑》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情景圖。誰能根據這幅圖給大家講故事?

  2、說一說

  學生之間互相說一說在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3、觀察、討論

  請4個小朋友站一列,互相說一說這4個同學的位置。學生互相交流:----的后面是----,----的前面是----。

  4、變換位置,加深理解

  (1)請全班同學站起來向后轉,位置發生了什么變化?

  (2)以前后兩個小朋友為一組,互相擺一擺你們的'文具,然后說一說誰在前面,誰在后面。

  三、實踐應用

  1、隊列游戲:請幾位同學到前面來,站成一列(前后站)。你發現了什么?圍成一個圈,這樣站,你又發現了什么?

  2、說一說:我們身邊有前、后的應用

  四、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秀4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20頁例5用數學。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復習鞏固所學十幾減幾的內容。

  2、通過選擇有用信息解決問題,提高學生主動獲取信息的能力。

  3、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學會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并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的能力。

  教學難點:

  根據圖意提出合理的數學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小朋友們,在不知不覺中春天已經來到了我們身邊,你們喜歡春天嗎?為什么?

  生:

  師:看來春天真是一個很受大家歡迎的季節!一年級一班的小朋友在體育老師的帶領下在足球場踢足球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出示主題圖)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一年級學生心理特點,以學生喜歡的春游活動及游戲,直接激趣,調動全班的好奇心、興趣和積極性。】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可能的答案

  (1)6個同學在踢球,3個同學在加油

  (2)有1個女同學,有8個男同學

  (3)有16個同學來踢球,已經來了9個人。

  2、師: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問題嗎?比一比,看誰提出的問題最多,試一試(先同桌互說,然后指名說,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還能提出不同的問題嗎?

  (引導每個組的學生,從這個活動的情景中收集、處理數學信息,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3、想一想,你能根據這些信息列出算式嗎?試一試

  (板演,齊練,評講)

  師

  (1)這一題中,已知條件(數學信息)是什么?問題是什么?

  (2)根據生的回答小結:知道總數一共是16人,其中一部分已經來了9人,要求另一部分還有幾人沒來,用減法。

  (3)師:能根據已知條件解決還有幾人沒來?這個問題嗎?怎樣列式計算?(踢進了4個這個信息與人數無關,所以是多余信息)

  根據生的回答板書:16-9=7(人)

  (4)師:16-9怎樣算?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秀5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減整十位數的計算方法。

  2、滲透環保教育和愛護小動物的教育

  教學難點:

  學生學會兩位數加減整十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 兩位數加減整十位數。

  教具準備:

  計數器、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32+5 42+7 84-4 75-3

  75+2 64+3 72-2 38-3 45-( )=42 96-( )=91

  39-( )=31 49-( )=42

  二、新授:

  1、準備掛圖。

  2、引導學生說說這幅圖的意思,同時進行環保教育和愛護動物的教育。

  3、小組活動學生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4、引導學生提問題。

  (1) 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蟲?

  (2)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蟲?。

  據題意列式計算

  5、引導學生嘗試列式解答。(a)學生小組內用計數器探索計算的方法。

  (b)在小組內說一說怎樣算出得數的

  6生說出算法。

  7練習。

  26+10 86-20 37-20 26+20 74-20 34+40

  三、小結。

  板書: 青蛙吃害蟲

  56+30=86 56-30=26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秀6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實際情景里提出并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9。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發展探究、思考的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

  教學重點:

  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9。

  教學難點:

  理解十幾減9的退位計算方法。

  教學資源:

  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講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掛圖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來了,它對小猴子說:“我買9個”。你們能看圖提出哪些要解決的問題呢?

  學生互相說圖意。

  全班交流,提出:還剩多少個的問題。

  應怎樣計算呢?

  根據回答板書:13-9=□

  二、自主探索,領悟算法。

  1、實物操作。

  講述:假如用小棒來表示,你應該怎樣擺、怎樣算?(學生擺學具)

  2、請大家先獨立思考,再四人一組互相討論:13個怎樣減去9個?

  3、小組匯報:你是怎樣算的?

  4、結合學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 )=13 9+(4)=13

  5、師:同學們能用這么多方法來計算13-9,真不簡單,告訴老師,你喜歡哪一種方法?為什么呢?(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算法的優化)

  6、試一試。

  出示:14-9= 12-9= 17-9= 讓學生用方法二來計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擺擺再計算。

  指名學生口答,并要求說出算法。

  三、鞏固應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1)引導學生看圖,說圖意。

  (2)先獨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后說說算式的含義以及計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后說說計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你能幫小螞蟻算一算嗎?指導書寫格式后讓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題。

  游戲“奪冠軍”:讓學生通過計算、比較發現算式間的某種聯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鄰的算式推出得數。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師:想一想,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新知識?

  這些知識你是怎樣學到的?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秀7

  教學內容:

  教材28頁例2、做一做及練習七4-8題。

  教學目標:

  1.學會分同一類物品,并按照多種標準分類,感知分類的意義。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能應用于生活中。

  教學重點:

  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復習:上節課我們已經學了按一個標準進行分類,誰能說說什么是分類?]

  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分類。(板書課題:分類)

  二、小組活動,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觀察這些人有什么不同?(有大人和孩子、有男有女)請你們根據觀察到的不同把這些人進行分類。]

  2.小組討論。

  [說出自己是按什么分類的,又是怎樣記錄分類結果的?]

  匯報交流。

  [要求:說說你是怎么分的,再聽聽別人是怎么分的。]

  3.指導看書。

  a.說說書上兩個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按大人和小孩分:大人8人,小孩 4人。

  按性別男和女分:男 6人,女 6人。

  [可以把分類的結果整理在統計表中。突出統計表的簡潔性。]

  b.小結:根據不同的標準,我們可以有不同的分法。體會不同分類標準下分類結果的多樣性。

  三、鞏固練習,體驗根據不同標準分類

  1.完成做一做:把全班同學分成兩組,可以怎樣分?請填在書上的表格中。

  2.分圖形(第30頁第4題)

  [要求:想一想,你會怎么分?你為什么這樣分?先逐步整理完成第(1)小題,然后填在(2)題的表格中。]

  在表格中表示分組結果。

  3.分圖片。(第31頁的第5題。)

  [啟發:現在請你們仔細觀察這組動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們找到了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據每一個不同點都找到一種分法呢?學生自選標準把動物分成兩類,并用簡單的統計表呈現出來。(①按照行進的方式分為飛行的和爬行的;②按繁殖方式分為胎生的和卵生的等)]

  4.小結分類方法。

  師:通過活動,我們發現,每找到一種不同,就能相應地得到一種分法。這就是按不同標準分類。接著就請大家用今天學到的本領來做些練習。

  5.混合練習。(第31頁的第6題)

  [引導學生理解象形統計圖或簡單統計表中數據所表達的意思:①說說圖中呈現的是什么統計結果。②問學生:小烏龜這一項上涂了3個圓圈,表示什么?是學生真正理解象形統計圖的含義。]

  四、應用練習

  1.給公園中的人分類。(第32頁第7題)

  [引導: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現在就讓我們用學到的本領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這是公園中的一個場景,請大家把他們分分類。]

  同桌互相說一種分法,然后交流。

  2.給自己小組中的小朋友分類。

  [引導:剛才大家想到了許多分類的方法,通過交流我們也聽到了別的同學的想法。現在就請大家用學到的方法來給小組里的同學分類,你能有幾種分法?]

  a.小組活動。(放背景音樂)

  b.集體反饋交流。

  c.優勝組介紹所有的分法。

  五、總結

  [上節課我們學了用一種方法分類,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了按不同標準分類。分類時的關鍵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要求學生在不同的分類標準下學生自選標準進行分類整理,從而認識和理解了簡單的統計表,并學會了用簡單的統計表呈現分類的結果,最終學生感受到了:分類的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體會到了不同分類標準下分類結果的多樣性 。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秀8

  教學目標:

  1. 通過十個十個數,認識百的組成,初步感知十進制計數方法。

  2. 通過百數圖,掌握百以內整十數的加減法。

  3. 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經驗和方法認識與掌握百的分拆,培養學生積極探索、主動發現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認識百的組成,掌握百以內整十數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軟件,百數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媒體演示裝面包,讓學生仔細觀察一下叔叔阿姨是如何裝面包的。

  2. 出示10袋面包,問學生:一共有幾個面包?你是怎么數的?

  3. 引導學生概括:10個十是1個百。

  板書:10個十是1個百。

  4. 追問:誰知道100里面有幾個十?

  5. 討論:如何把100這個數放到數位表中呢?

  二、展開

  出示百數圖:你知道這里一共有多少個小圓點嗎?

  讓學生觀察百數圖,討論自己的數法,并交流。

  完成右邊的練習,并一起朗讀。

  三、深入

  1. 在百數圖上我們還可以做加減法呢。

  2. 用教學軟件“百數圖” 依次演示。

  3. 小組討論:可以用什么方法做這些題目?

  (學生可能會說1個十加1個十等于2個十,2個十是20。或者因為1+1=2,所以10+10=20)

  4. 在小組內交流:50+10=?50+20=?50+30=?50+40=?

  5. 出示:40-10=?50-20=?70-40=?30-20=?90-50=?

  讓學生自己討論出解決這些題目的方法,然后全班進行交流。

  6. 小結:這些數都是整十數,我們通過自己動腦筋學會了整十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做題目的時候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做。

  7. 運用所學知識完成第4題,比一比誰計算的正確率最高。

  做完后,和你的小伙伴互相檢查,并說說計算時你是怎么想的?

  8. 完成第5題前面3欄,要求在計算正確的基礎上,比一比誰的速度最快。每一小組全對并且最快的小朋友可以做小老師檢查自己小組其他小朋友的完成情況。

  9. 第5題的后面2欄,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題目中各部分的變化,然后自己再試試看怎么繼續編下去。

  四、總結

  這節課同學們積極思考,并與小伙伴們進行討論,學到了很多知識,你都有哪些收獲?說給大家聽聽。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秀】相關文章:

部編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秀10-17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29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22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29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9-04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09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下冊)07-24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下冊)07-21

部編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秀范文合集08-2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日本欧洲在线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亚洲AⅤ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综合一区二区 | 丝袜制服欧洲亚洲中文 | 日韩AV中文字幕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