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來歷教案

時間:2024-02-22 08:20:04 文圣 教案 我要投稿

元宵節的來歷教案模板(通用12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元宵節的來歷教案模板,歡迎大家分享。

元宵節的來歷教案模板(通用12篇)

  元宵節的來歷教案 1

  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元宵節的意義及民族的習慣共享集體活動的快樂。

  2、培養幼兒互相關心、友好相處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1、把幼兒帶的花燈布置在教室,老師準備一些新式的燈。

  2、準備幾個簡單的有關的謎語。

  3、歡快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與幼兒談話,讓幼兒了解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元宵節。人們可以做元宵、吃元宵、賞花燈;元宵節是有家人團結的意思。

  二、讓幼兒賞燈。

  (1)老師提出觀燈的要求——要求幼兒觀察燈的種類、顏色、形態。

  (2)幼兒自由結伴欣賞花燈,并想自己的同伴介紹自己的`花燈的名稱及主要特點。

  (3)幼兒觀看老師做燈的過程,讓幼兒知道扎燈是一門民間的手藝,是中國特有的本領。

  三、請幼兒講燈。

  (1)幼兒介紹自己所帶的花燈的名稱、外形特征及制作的材料,也可以講述買燈時的情景,注意引導幼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進行表述。

  (2)請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的燈。

  四、請幼兒玩燈——在音樂聲中,帶領幼兒到戶外玩燈。在玩燈的過程中要求幼兒使用禮貌用語與同伴交換。

  五、與幼兒一同收集紙盒、小棒等廢舊分得材料,讓幼兒制作花燈;作好后舉行“小小燈展”。

  活動點評:

  當前人們盛行過洋節,我們自己的節日往往被忽略了,為了把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傳承下去,我們的幼兒教師從娃娃抓起,進行傳統教育,做得非常好。而且在教學方法上,能夠使幼兒參與進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積極性。

  元宵節的來歷教案 2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熱愛生活的情趣。

  2、發展幼兒完整地表述自己生活經驗的能力。

  3、引導幼兒暢談元宵節中的一件最快樂的事情。

  重難點分析:

  重點:能夠連貫講述一件最快樂的事情。

  難點:講述的內容完整有意義。

  活動方式:

  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

  物質:圖片、用花燈布置活動室,紙、筆、花燈。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圖片,上面有什么?知道什么節日才會掛花燈?教師講述花燈的來歷。

  二、展開

  1、正月十五元宵節才會掛花燈,在這歡樂的'日子里你看到了什么?有哪些事是讓你最快樂的?誰能講一講?

  2、幼兒間互相講一講。

  3、請個別幼兒講述。

  啟發引導幼兒講述完整,有一定的內容。

  4、教師也來講一件高興的事,啟發幼兒完整的講述和記憶。

  三、結束

  請幼兒拿出紙和筆,將自己所見所想的高興事畫下來。

  元宵節的來歷教案 3

  活動目標:

  1、了解元宵節的來歷和風俗,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特有的節日。

  2、嘗試帶領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玩花燈、包元宵。

  3、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5、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動準備:

  1、事先聯系好小班幼兒,請小班幼兒每人帶一盞花燈。

  2、幼兒已初步了解元宵節的來歷知識,并帶一盞自制的花燈。

  3、將幼兒的花燈布置在活動室周圍。

  4、米粉、豆沙餡若干。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了解元宵節的來歷和相關民俗。

  引導幼兒向小班弟弟妹妹講述自己對元宵節的經驗。

  教師小結:元宵節是中國特有的節日,元宵節這天人們會與家人團聚,包元宵、吃元宵,賞花燈、玩花燈。

  2、教師和幼兒一起包元宵。

  師幼交流包元宵的.方法。

  幼兒一起玩包元宵。

  教師提醒幼兒洗干凈手,并指導幼兒做元宵。

  3、幼兒玩花燈。

  幼兒欣賞大家帶來的花燈。

  教師指導幼兒賞燈,并找出自己喜歡的花燈。

  幼兒到戶外玩燈。

  教師指導本班幼兒向小班幼兒介紹自己所帶的花燈,并一起玩燈,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的設計激發了幼兒興趣,讓幼兒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進一步了解元宵節的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

  元宵節的來歷教案 4

  設計思路:

  閩南童謠源于生活,它描繪了泉州的風俗民情。在教學中我們以音樂游戲為載體,創編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的童謠游戲,讓幼兒在“玩”中感受生活,輕松愉快地參與游戲、體驗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的親切和和諧。

  元宵圓是閩南地區——泉州的一種特色小吃,每逢元宵節,家家戶戶都會做元宵圓,因此幼兒對元宵圓非常熟悉、喜愛,特別對元宵圓的.制作過程很感興趣,于是我們設計了童謠游戲《元宵圓》,讓幼兒在游戲中再現生活情景,體驗做元宵圓,煮元宵圓的過程和樂趣。

  活動目標:

  1、能用動作隨童謠節奏表現做元宵圓、煮元宵圓的過程。

  2、 嘗試用身體的不同部位與同伴進行游戲。

  3、 體驗與同伴互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知識準備:幼兒了解做元宵圓的過程,已熟悉童謠《元宵圓》,玩過“照鏡子”游戲。

  2、 材料準備:錄像、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幼兒邊朗誦童謠《元宵圓》邊自由律動入室。

  教師:“孩子們你們吃過元宵圓嗎?元宵圓用閩南話怎么說。”

  2、幼兒觀看錄像,回憶做元宵圓的過程。

  (1)教師:“你們知道泉州的元宵圓是怎么做的呢?”

  (2)教師:“把元宵餡沾點水,放在糯米粉里滾一滾,沾點水,滾一滾,變大了點,沾點水,滾一滾,哇,變成了又大又圓的元宵圓了。煮熟的元宵圓會怎么樣?”

  3、幼兒隨音樂表現做元宵圓的過程,熟悉音樂的節奏。

  (1)配語言節奏“沾點水,滾一滾”,用動作表現做元宵圓的過程。

  教師:“如果你是一粒元宵餡,你怎么讓自己變成一粒大大的元宵圓?可以用什么動作表示?”

  (2)隨音樂節奏用動作表現做元宵圓的過程。

  教師:“我們跟著音樂來做元宵圓吧,看誰的動作和別人不一樣,大家要注意聽音樂的節奏。”

  元宵節的來歷教案 5

  活動設計背景

  剛過元宵節,兒童還沉浸在節日的歡快中。但是很少有兒童知道元宵節的來歷。通過這次的活動讓幼兒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并把傳統傳承下去。

  活動目標

  1、讓孩子了解元宵節的歷史,感知中國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

  2、讓孩子們深刻感觸到要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

  3、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4、愿意參加活動,感受元宵節的快樂。

  5、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元宵節的來歷

  活動過程

  一、教師設疑,元宵節是怎么來的呢?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

  二、教師講述故事并提問問題

  師:元宵節是怎么來的呢?

  幼:玉帝要燒毀民間,所以人們得知消息后提前掛燈籠放煙火,免去了這一難。

  教師講述第二遍故事

  師:元宵節的歷史悠久,人們從古至今,一代代的'傳承下來,用同樣的方式來慶祝這一個節日,到了現在過元宵節意味著什么呢?

  幼:看花燈、吃湯圓等

  教師總結,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人們以掛燈籠的形勢,來表達自己的喜悅,歡慶一年的豐收,喜氣洋洋、快樂融融。

  三、讓幼兒把元宵節的來歷回家考考爸爸媽媽,給他們講故事《元宵節的來歷》。

  教學反思

  《元宵節的故事》是一個神話傳說,傳達的是一份濃濃的愛意,更是一份感恩的心情,為了感謝仙女救了人間的百姓,讓孩子們感觸到,懂得感恩,懂得回報。傳承熱愛、歌頌中國的傳統節日。

  元宵節的來歷教案 6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感受節日的歡快氣氛。

  2、積極參與賞燈、玩燈、搓元宵等活動,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干米粉、小盤子每人兩份,花燈每人一盞

  2、 鑼鼓音樂伴奏帶

  活動重點:

  幼兒能從活動中知道元宵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并能感受到節日的歡快氣氛。

  活動難點:

  幼兒能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日的快樂,樂意進行搓元宵活動。

  活動過程:

  1、講講元宵節。

  (1) 引導幼兒講述:我知道的元宵節。

  (2) 教師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元宵節的來歷和中國人過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2、做元宵。

  (1)談談說說:我吃過的各種元宵。

  (2)教師介紹做元宵的材料,并示范制作方法。

  ① 將搓圓的元宵放入干米粉盤中來回滾動,直到四周全沾滿米粉。

  ② 最后放在手心里搓圓即成。

  (3)幼兒分組制作,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掌握兩人合作滾米粉的技能。

  (4)將搓好的元宵放在每組的大盤中,分享集體合作的'快樂。幼兒在等待元宵煮熟的同時玩花燈。

  3、玩花燈。

  (1)幼兒各提一盞花燈,同伴間相互欣賞,介紹自己所拿的花燈的名稱及主要特點。

  (2)幼兒在音樂聲中,提燈玩耍。

  4、品嘗小元宵。 鼓勵幼兒有禮貌地邀請老師、阿姨一起吃元宵,學習與他人分享勞動成果,體驗勞動帶來的成功與喜悅。

  元宵節的來歷教案 7

  活動目標

  1、了解元宵節,理解兒歌意思,學習完整地朗讀兒歌。

  2、體驗節日的歡樂氣氛。

  活動預備

  油泥、玩具小碗、依據兒歌內容繪制的`圖標。

  活動過程

  1、教師演示搓元宵,談話導入元宵節。

  教師:教師拿的是什么?變變變,我用油泥變出了什么?

  一碗香噴噴的元宵來啦!元宵節里人們都要吃甜甜糯糯的元宵。元宵節立刻就要到了。是哪一天呢?

  2、學習兒歌。

  教師示范朗讀兒歌《鬧元宵》。

  3、理解兒歌意思教師: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節日?

  4、看圖標跟念兒歌。

  分析理解“團團聚圓”、“鬧元宵”的意義。

  教師:誰知道“團團聚圓”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來了,許多親戚朋友在一起。)兒歌叫《鬧元宵》,為什么要說“鬧”?(人許多,大家在一起很喧鬧、很快樂。)

  5、完整朗讀兒歌。

  幼兒完整學習,朗讀兒歌2~3遍。

  元宵節的來歷教案 8

  活動目的:

  1、初步了解元宵節的民風民俗。

  2、欣賞花燈,感受花燈的美。

  3、愿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請家長幫助幼兒豐富元宵節的'相關知識。

  物質準備:有關元宵節的由來及只要活動的課件,謎語若干。

  環境準備:收集各種花燈,布置燈展。

  活動過程:

  1、結合課件講解元宵節的由來和只要活動。

  2、引導幼兒參觀燈展,說一說:最喜歡那盞花燈?為什么?花燈美在哪兒?

  3、欣賞兒歌《做彩燈,鬧元宵》

  4、猜燈謎。

  出示事先準備好的謎面貼在花燈上,教師讀謎面,幼兒來猜。

  小結:每年的正月十五這一天是元宵節,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這一天不僅要欣賞花燈、猜燈謎,還要品一種美食——元宵。

  活動反思:

  正月十五元宵節,在小班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吃湯圓,為什么要吃湯圓?元宵節還有哪些習俗呢?我們的孩子很少接觸,知之甚少。我們的傳統節日正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在本周周末活動開展了一個遲來的元宵節活動。根據小班孩子直觀形象的思維特點,我利用正月十五拍來的花燈照片和圖片給孩子直接的感官沖擊,并讓他們在看一看、說一說中了解元宵節的習俗,并知道是“團團圓圓”“期盼來年順利”的意義。

  在猜燈謎的游戲中達到高潮,孩子們積極踴躍,因為猜對了可以得到一個兔子花燈,他們非常喜歡!通過本次活動相信孩子們對元宵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元宵節的來歷教案 9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特有的傳統節日,初步了解元宵節要的民俗活動,共享集體活動的快樂。

  2、學著做元宵,進一步體驗自己動手的樂趣和節日的樂。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準備一個元宵燈,糯米粉若干,《賣湯圓》的音樂,事先聯系好木偶表演

  活動過程:

  一、教室場地布置,讓幼兒圍坐在桌子周圍。

  二、談話,引出主題,激起幼兒興趣:

  1、還記得前兩天,我們和小二班的.朋友們在一起干什么?(拜年)

  2、過春節,家見面都要拜年,送祝福的話。

  3、誰知道過了春節,今年是什么年?

  今年出生的寶寶屬什么的?你們是屬什么的?那么說明你們是在哪一年出生的呢?

  三、關于元宵:

  1、今天我們家在一起,也是來過一個節日,你們知道是什么節日呀?

  (元宵節是中國人特有的節日中國人有,外國人沒有的節日)

  2、家知道過春節,要放煙火,放鞭炮,串門拜年,拿紅包……

  那么你們知道元宵節家要做些什么事情呢?你們知道人們是怎樣來慶祝元宵節的?

  (在這一天里,一家人都聚在一起吃飯,團團圓圓的慶祝節日,還要做湯圓,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拉花燈)

  四、做湯圓:

  你們吃過湯圓嗎?是誰做的?現在,我們都長了,今天我們自己來做湯圓好嗎?(教師示范)

  幼兒做湯圓。(賣湯圓的音樂)

  真了不起,我們自己也能做湯圓了。今天回家后,可以告訴爸爸媽媽,以后家里做湯圓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忙了。老師把家做的湯圓送到廚房里,讓阿姨燒熟了,下午的點心就吃我們自己的做的湯圓,嘗一嘗味道。

  元宵節的來歷教案 10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了解元宵主要的風俗習慣。

  2、通過猜燈謎、做湯圓、踩高蹺、觀賞花燈、舞龍獅感受節日等活動,感受節日歡樂熱鬧的氣氛。

  3、增進父母、長輩與孩子之間的情感。

  4、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活動。

  5、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過程:

  一、介紹元宵節:

  1、通過討論、老師講解,了解元宵節的意義和風俗習慣。

  2、體溫:為什么人們要過元宵節?元宵節人們都進行一些什么活動?

  3、讓幼兒了解元宵節賞花燈、猜謎語、吃湯圓、舞龍獅的風俗習慣。

  二、猜燈謎:

  1、玩法:在活動室中任意取下一個氣球,父母協同孩子用臀部將氣球坐碎,取出其中的`謎面,共同猜出謎底。

  2、在猜謎過程中,感受與父母配合的樂趣。

  三、畫五官:

  1、玩法:由一人用布蒙上眼睛,原地轉三圈,另一人領著走到畫五官,將五官畫完整。(另一人可作適當的提醒)

  2、父母與孩子共同感受游戲的歡樂。

  四、舞獅、賞花燈、游園、煙火晚會:

  1、孩子與家長一起來到戶外場地,盡快地舞龍、舞獅觀賞花燈、跳起舞蹈。

  2、煙火晚會,大家一起在煙火中同歡慶元宵節,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

  教學反思:

  本節活動的設計激發了幼兒興趣,讓幼兒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進一步了解元宵節的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同時也學會了運用揉,搓,團圓,包餡技能,制作不同口味的元宵,體驗勞動的快樂!

  元宵節的來歷教案 11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參與制作元宵活動的興趣,體驗大家一起慶祝節日、分享勞動成果的快樂。

  2、指導幼兒學習用團、捏、滾等技能制做元宵;在做元宵、煮元宵的、過程中感知滾動、沉浮等生活、科學常識。

  3、引導幼兒了解元宵節的意義、民族習俗及元宵的.來歷、品種等。

  活動準備:

  1、做元宵需要的材料:糯米粉、各種餡、水、電爐、鍋等。

  2、教師、家長、幼兒提前收集關于元宵節民間習俗的資料。

  3、告知家長此活動的意義,可邀請家長參加。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教師向孩子講述故事《元宵的來歷》,并提出有關問題。

  基本部分:

  1、教師和幼兒共同將自己收集到的關于元宵節民間習俗、元宵的'來歷、品種等內容介紹給大家。

  2、幼兒嘗試做元宵。首先,引導幼兒猜想:元宵是怎么做成的?重點討論并總結:怎樣把元宵做成圓的?然后,引導幼兒嘗試用自己討論的方法制作元宵,重點引導幼兒用團和滾的方法將元宵做圓,感知元宵的滾動。

  3、分組煮元宵。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元宵從沉到浮及從小到大的變化,鼓勵幼兒思考并探究;在煮元宵的過程中,元宵有什么變化?為什么元宵剛開始是沉下去的,后來就浮上來呢?

  4、大家一起吃元宵。可邀請家長、幼兒園其他班的小朋友共同吃元宵,分享勞動成果。

  結束部分:

  引導孩子用泥做元宵,并且讓他們說出元宵的基本做法。

  活動延伸:

  回家把做法交給家長做,并說出元宵的來歷。

  元宵節的來歷教案 12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歷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了解元宵節的來歷及習俗(賞燈、吃元宵等);

  2、初步嘗試用語言、藝術等不同的形式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感受;

  3、感受小朋友與老師一起做元宵、吃元宵的快樂

  4、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布置活動室,懸掛幼兒與父母共同準備的紅色物品;

  2、面粉、盤子、小碗、小勺等。

  3、在網上收集花燈和元宵節的視頻。

  具體活動過程

  1、各班欣賞各種各樣的元宵節的視頻,了解元宵節的來歷及習俗(賞燈、吃元宵等)。

  2、欣賞花燈,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造型、色彩和圖案。

  3、嘗試用較完整的語言介紹花燈的名稱與特點,體驗說一說、玩一玩的快樂。

  4、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有品嘗元宵的習俗。

  5、通過做、煮、品嘗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樂趣。

  6、能用簡短的語言講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嘗元宵時的心情。

  教學反思

  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又稱“上元節”、“燈節”。民間正月十五鬧元宵已有悠久的歷史,它伴隨人們迎來春天,是把節日習俗體現得最為徹底和典型的傳統節日。在主題活動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等不同形式的活動,幼兒不僅能對元宵節的傳統文化和民俗習慣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過自身的參與和表現,進一步獲得對節日氣氛的體驗。

【元宵節的來歷教案】相關文章:

元宵節的來歷教案01-13

元宵節來歷大班教案02-01

元宵節的來歷大班教案(精選7篇)01-29

小班元宵節的來歷教案(通用5篇)02-14

小班語言元宵節的來歷教案(精選8篇)01-30

元宵節的來歷大班教案范文(精選6篇)01-30

元宵節來歷大班教案(通用8篇)01-29

小班元宵節的來歷教案范文(精選6篇)01-30

大班語言元宵節的來歷教案(精選6篇)01-3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韩熟女一区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欧美久久香综合 |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码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 | 中文字幕国产原创 | 天天免費国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