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小游戲紙的力量大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小游戲紙的力量大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小游戲紙的力量大教案1
游戲目標:
1、了解改變橋面厚度、形狀與紙橋承重力的關系。
2、通過自我檢驗及與同伴之間的相互比對,不斷探索增加紙橋面承重力的方法。
3、積極動手動腦,體驗探索與交流的樂趣。
游戲準備:
積木橋墩(橋墩固定)、白紙、本子(每份數量相同,用于操作)。記錄紙、記錄筆。
游戲玩法:
1、幼兒將兩個積木固定成橋墩。
2、用白紙折疊后放在橋墩上做小橋,上面放本子。一直放到紙橋承受不起。
3、幼兒繼續折疊,再次實驗。并將每次的實驗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
4、記錄折疊的次數和承受的本子數。讓幼兒知道折疊次數越多,承受的'能力越強。
活動反思:
1、提供適宜的材料
材料是幼兒探究和學習的中介,只有主動地與材料互動,才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從中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探究的欲望,使幼兒的探索活動更加深入,獲取豐富的科學知識經驗。本次活動為幼兒提供的物化著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而且是幼兒有持續探究欲望的,它支持幼兒運用原有的經驗進行充分猜測和驗證,有助于幼兒多方面經驗的主動建構,幼兒在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體驗。
2、設計探究的過程
整個過程設計體現了教師的規范性和嚴謹性,更體現了幼兒親歷科學探究的主體性。活動從幼兒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提出問題,對問題答案進行推測,為證實推測而設計“紙條提水”實驗,收集數據(記錄表),進行交流,得出結論,提出新問題,提升經驗,解決問題拓展遷移經驗于生活。承上啟下、層層遞進的流程,提升了幼兒的思維空間。
3、要求及時的記錄
實驗記錄是幼兒在探究過程中所獲得的重要信息,能使幼兒關注探究的過程。本次活動要求幼兒在每嘗試一種紙條后就記錄下數字結果,有助于幼兒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有助于幼兒同伴間的交流和經驗分享。
大班科學小游戲紙的力量大教案2
設計理念: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探究欲望。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作為科學探究的對象。隨著幼兒園科學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開展探究式科學活動已成為我們教師關注的重點。幼兒作為科學活動的主體,活動設計就必須從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出發,讓幼兒在主動探究、經歷探究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樂學、會學這些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教育價值。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報紙、宣紙、牛皮紙的不同承受力并嘗試改變紙的承受力,體驗探究活動的樂趣。
2、學習用記錄表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在“紙條提水”實驗中,發現不同的紙力量也不同,及時做好實驗記錄。
活動難點:
嘗試改變紙的力量。
活動流程:
感知了解“紙的材質”---猜測驗證“紙的力量”---嘗試改變“紙的力量”---拓展延伸“紙制品的方便”。
活動準備:
幼兒操作材料:紙條(報紙、宣紙、牛皮紙)、礦泉水若干;有柄小筐、記錄表人手一份;
教師操作材料:報紙做的購物袋一只;有柄小筐一只;礦泉水若干。
活動過程:
一、了解紙的材質是不同的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三種紙:報紙、宣紙、牛皮紙,這三種紙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2.師幼小節:它們的顏色、用途不同,有的軟軟的、薄薄的,有的硬硬的、粗糙的,它們的材質是也不同的。
3.如果用這三種紙來做購物袋,誰能裝最重的物品,為什么?
(環節自評:報紙、宣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性接觸到的物品,此環節加上牛皮紙后直點主題式的導入,鼓勵幼兒再現對報紙、宣紙的已有經驗,通過觀察、比較感知發現這三種紙的材質不同,形成新經驗。在此基礎上,大膽進行推測和假設。)
二、紙條提水實驗:找出承受力最大的紙
1.究竟誰做購物袋最合適呢?我們來做個“紙條提水”實驗。
2.教師講述操作要求:取一張紙條,兩手提起裝有水的小筐,看看這張紙最多能提幾瓶水(從裝一瓶水開始),然后,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每種紙條都要試一試。
3.幼兒實驗,教師巡回觀察。
4.分享孩子實驗結果:說說你的發現,那種紙條提的水最多?
5.師幼小結:每種紙的材質不同,他們的力氣也不同,報紙和宣紙比較薄,容易破,做購物袋不合適,牛皮紙最堅韌,力氣最大,那么,最適合做購物袋的是牛皮紙。
(環節自評:這是活動重點環節,在上一環節的基礎上自然引出驗證的方法,激發幼兒探索最大力量的紙的興趣。教師實驗前的要求明確具體、方法簡單到位,促使幼兒養成邊實驗邊記錄、從少到多逐漸遞增等科學實驗的方法與態度,并在集體分享孩子實驗結果的過程中,找到共同的答案,讓全體幼兒都獲得了成功的樂趣。)
三、嘗試改變紙的承受力
1.如果老師想用廢舊的報紙做購物袋,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能增加報紙的力量,使它也能提起7瓶水,甚至更多。
2.幼兒實驗,教師巡回觀察。鼓勵幼兒放入更多瓶水。
3.分享孩子實驗結果:你用了什么好辦法,提了幾瓶水?
4.師幼小結:紙的力量是可以改變的,可以把紙條疊在一起或扭一扭增加紙的力量,那就能提更重的物品了。
5.教師演示自己用報紙做的購物袋能放幾瓶水。
(環節自評:這是活動難點環節,幼兒憑借已有經驗,最先想到多拿些紙條的方法來增加紙的力量,在講述理由的過程中,難點得以突破:重疊加厚可以增強紙的`力量。經驗提升內化后,幼兒又想到扭轉紙條的方法也能增強紙的力量。最后,教師利用報紙做的購物袋進行演示,不僅鞏固幼兒的知識經驗,而且回歸生活,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1.生活中還有很多不同材質的紙,它們做成的物品都能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你們見過嗎?
2.下次請你們老師再用其他不同的紙跟你們做實驗吧!
(環節自評: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生活是基礎的源本,利用生活促進幼兒的持續發展是幼兒教育的價值取向,此環節幫助幼兒做到知識與經驗的遷移,促進在生活中發展與成長。)
活動反思:
1、提供適宜的材料
材料是幼兒探究和學習的中介,只有主動地與材料互動,才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從中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探究的欲望,使幼兒的探索活動更加深入,獲取豐富的科學知識經驗。本次活動為幼兒提供的物化著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而且是幼兒有持續探究欲望的,它支持幼兒運用原有的經驗進行充分猜測和驗證,有助于幼兒多方面經驗的主動建構,幼兒在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體驗。
2、設計探究的過程
整個過程設計體現了教師的規范性和嚴謹性,更體現了幼兒親歷科學探究的主體性。活動從幼兒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提出問題,對問題答案進行推測,為證實推測而設計“紙條提水”實驗,收集數據(記錄表),進行交流,得出結論,提出新問題,提升經驗,解決問題拓展遷移經驗于生活。承上啟下、層層遞進的流程,提升了幼兒的思維空間。
3、要求及時的記錄
實驗記錄是幼兒在探究過程中所獲得的重要信息,能使幼兒關注探究的過程。本次活動要求幼兒在每嘗試一種紙條后就記錄下數字結果,有助于幼兒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有助于幼兒同伴間的交流和經驗分享。
【大班科學小游戲紙的力量大教案】相關文章:
紙的力量大班教案07-22
紙的力量大班教案07-22
紙的力量大班教案07-22
紙的力量大班教案07-22
紙的力量大班教案07-22
紙的力量大班教案07-22
紙的力量大班教案07-22
紙的力量大班教案07-22
紙的力量大班教案07-22
紙的力量大班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