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詩《落葉》教案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說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的特點是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表達作者的觀點、感情。什么樣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散文詩《落葉》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散文詩《落葉》教案1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詩內容,激發欣賞散文詩的興趣,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
2、能參照原文進行聯想,仿編。用動作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對詩歌的感受。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掛圖、錄音。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秋天到了,一片片的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下來。樹葉都飄到哪兒去了呢?
二、幼兒完整的'欣賞教師朗誦的配樂散文詩,初步理解作品的內容。
1、詩歌的題目叫什么?
2、落葉都飄到哪里去了?
三、教師出示圖片,有感情的朗誦配樂詩,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并學習短句。
1、樹葉落在地上,誰爬過來了,它把樹葉當成了什么?
2、樹葉落在溝里,誰爬過來了,它把樹葉當成了什么?
3、樹葉落在河里,誰爬過來了,它把樹葉當成了什么?
4、樹葉落在院子里,誰看見了,它是怎么說的?
四、幼兒分角色邊欣賞散文詩邊表演。
五、啟發幼兒進行聯想。仿編。
樹葉還會落在哪里呢?誰會看見,它會把樹葉當成什么?
六、朗誦自己仿編的詩歌。
活動反思:
本學期的"跨班跟進課"活動,我執教的是大班的散文詩《落葉》,在三次執教的過程中,我在不斷地專研教研、分析教材的基礎上,調整活動環節的設計,以力求使教學活動達到理想的效果。下面,我就來說一說我自己在三次執教的過程中的一些所想所思。
一、教材的處理1。第一遍讀散文詩《落葉》之后,我發現這篇散文詩的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中間的三段內容,它具有一個非常規整的句式,語言非常優美。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我可以將這三段的內容作為一個重點內容來引導幼兒學習。
因此在第一次執教中,我制定的活動的教學目標中的第二條是:學習句式"樹葉———小動物———",體會散文詩的語言美。我制定的活動難點是:在理解散文的基礎上學習句式,感受散文的語言美。
2。第二遍讀散文詩《落葉》之后,我發現散文詩的最后一段在句式上其實是在之前的三段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在內容上是對前三段內容的一個提升。如何來處理這一段的內容,是分開學習還是結合之前的三段內容,在之后的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我該如何體現,這些思考便影響和指引這我接下來的教學設計。
第一次執教時,我在欣賞散文詩的最后一段時是將這一段單獨拿出來讓幼兒的,在學習完前一段散文詩后用"我們再接著聽下去"來作為過渡,這樣的處理方式顯得比較生硬。因此,在第二次執教時,我在幼兒學習完前一段散文詩(集體朗誦)后,直接在背景音樂聲中將最后一段的內容呈現給幼兒,這樣的處理方法不僅使幼兒覺得新奇,也使環節之間的過渡更為順暢。
3。第三遍讀散文詩《落葉》之后,我發現了散文詩的第一段內容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導入,可以通過對第一段內容的呈現來和自然地引出全文。
在前兩次執教中,我采用的圖片是靜止的,而且在呈現圖片后提了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對學習散文詩沒有多大的幫助,還使得導入部分過于繁瑣。因此,在第三次執教時,我采用的.PPT落葉圖片是動態的,而且在圖片呈現以后,通過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秋天到了,樹上的樹葉發生了什么變化?"直接呈現散文詩第一段內容,使幼兒進入散文詩的優美意境,激發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細節的處理1。句式的學習在句式的學習過程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以看、聽、說為主體的語言環境,調動幼兒說的欲望,促進幼兒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語言。
其一:第一環節的初步感受散文詩內容,在我朗誦散文詩的時候沒有出現PPT畫面,通過一個提問"———"讓幼兒自由地說說自己聽到的。其二,第二遍朗誦散文詩時配上PPT畫面,再次通過一個提問"———"讓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來說一說。兩次內容的呈現不同,提問指向的重點不同,使幼兒逐步進入帶散文詩的世界中去。同時,借助圖式,為幼兒的學習提供支架,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內容。
2。動詞的處理散文詩重點內容中出現了"躺"、"坐"、"藏"三個動詞,動詞的出現使小動物與落葉之間發生的事情更加有趣、生動,如果將動詞的學習融入進去,一定會使孩子們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更加深刻。
其一:集體試試躺的動作,請個別小朋友學學坐的動作,個別、集體試試藏的動作。其二:為最后的角色表演活動做好鋪墊。
3。圖片的呈現動態落葉圖片的選用,使秋天的景象更為生動、真實,相比較靜態的圖片而言,起到的效果一定會更好一些,也更能吸引幼兒,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四副背景大圖的使用,使最后的角色表演環節充滿趣味,激發了幼兒繼續學習、游戲的興趣。
通過這次的"跨班跟進課"活動那個,我在如何處理教材、設計活動方案方面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經驗,我認為:
首先,一定要反復研讀、分析教材內容,對教材有一個整體的把握要做到"反復細讀、品味全文"。
其次,一定要處理好教材中的細節部分內容,要做到"反復思考、體現細節"。
散文詩《落葉》教案2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作品美的意境;
2、結構文字的認識:躺、坐、藏、說,并理解其意義;
3、嘗試根據散文詩的結構進行仿編
教學重點:結構文字的認識:躺、坐、藏、說
教學難點:根據散文詩的結構進行仿編
教學準備:
知識準備:
知道落葉是秋天典型的季節特征;認識結構文字秋天、樹葉、小蟲、螞蟻、小魚、小燕子;手指游戲《樹葉蝴蝶》。
物質準備:
圖片6幅、大樹葉一個、字卡、教材、連線題、每個幼兒手里一支筆、背景音樂、散文詩朗誦、獎勵:樹葉
鼓勵語:你真的很不錯,你真的很不錯,你真的真的真的很不錯。
教學過程:
一、討論引出課題。
1、手指游戲《樹葉蝴蝶》
2、(出示第一幅圖片)提問:秋天到了,這些美麗的樹葉都飄到哪里去了呢?幼兒猜想各種小樹葉可能飄落的地方。
二、欣賞散文詩,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1、下面我們聽一首散文詩,小朋友們要仔細聽,看看樹葉都落到哪里去了?
(幼兒根據散文詩回答樹葉都落到了哪里)
2、第二次播放散文詩,重點理解“誰看見了,把樹葉當作了什么?”
3、教師邊出示圖片邊朗誦詩歌并出示字卡。
4、提問: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怎么樣在樹葉上面呀?把它當做小床;
樹葉落在溝里,螞蟻爬起來,怎么樣在樹葉里面?把它當做小船;
樹葉落在河里,小魚游過來,怎么樣在樹葉下面?把它當做小傘;
樹葉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見了說什么呀?“來信了,催我們上南方去!”
5、請幼兒邊看圖邊完整欣賞配樂散文詩一遍。(發教材,讓幼兒用手一個字一個字的指著讀)
三、鞏固散文詩內容
游戲:找朋友
我們知道了這些小動物的動作,現在老師這里還有一些其他的小動物跟他們做著同樣的動作,讓我們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吧!(每個幼兒一張連線圖,把相應的內容連起來)
四、幼兒仿編
1、提問:樹葉還會落到哪里?會被誰看見,把它當作什么呢?
2、幼兒討論,仿編。(播放背景音樂)
3、請個每個組的.幼兒分別將仿編的散文詩朗誦給大家聽。
五、游戲:撿樹葉
規則:出示圖片,游戲開始,每個幼兒摘一片樹葉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教師把拿著“小蟲”字卡的幼兒叫到前面,提問幼兒小蟲是怎么樣在樹葉里的,幼兒說:“是躺在樹葉里。”在讓拿著“小蟲”字卡的幼兒去找拿著“躺”字卡的幼兒,找到后帶到前面,出示大樹葉,讓拿著“躺”字卡的幼兒給其他小朋友做“躺”的動作示范。其他幾組也是如此。
六、結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們學會了一首關于秋天的散文詩,回家后我們畫一幅落葉的圖畫送給我們的爸爸媽媽好嗎?
獎勵:今天小朋友們的表現都非常棒,不僅學會了散文詩《落葉》,還自己創編了一首詩歌,老師非常高興,所以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小禮物!
附:
手指游戲:
《樹葉蝴蝶》
秋風秋風吹吹,樹葉樹葉飛飛,就像一群蝴蝶,張開翅膀追追。
散文詩:
落葉
秋天到了,天氣涼了;
一片片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下來。
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躺在上面,把它當做小床;
樹葉落在溝里,螞蟻爬過來,坐在里面,把它當做小船;
樹葉落在河里,小魚游過來,藏在下面,把它當做小傘;
樹葉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見了說:“來信了,催我們上南方去!
散文詩《落葉》教案3
活動目標:
1、仔細傾聽,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2、運用詩歌中的反問句式,嘗試仿編詩歌。
3、積極參與活動,感受助人的快樂之情。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音樂《秋日的私語》《秋天多美麗》
2、圖片(一片大楓葉、小蟲、螞蟻、小魚、燕子、船、傘、信、房子)
活動過程
1、導入
提問:秋天到了,小樹葉怎么了?小樹葉是怎么飄落的?
T:現在我們來做樹葉,用優美的聲音為樹媽媽唱首秋天的歌。邊做動作邊唱。
T:小樹葉,你飄到什么地方了?(小朋友回答之后在請坐)
小結:小樹葉飄呀飄,有的飄落在地上,有的落在溝里,有的落在小河里,還有的落在了院子里。
2、欣賞詩歌
T:可是有一片樹葉飄啊飄,飄到了我們的教室。(出示大楓葉圖片)還給我們帶來了一首優美的散文詩。(配樂詩朗誦)
提問:詩歌里的小樹葉飄到了哪里?誰看見了,它又是怎么說的`?(幼兒回答,教師出示圖片)
它們為什么要說樹葉是挺好的房子、小船、小傘和信呢?
3、分角色朗誦
(第一遍先集體配樂朗誦)
T:這首詩歌給你什么樣的感覺。當樹葉飄落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朗誦?(傷感)
當樹葉給小動物帶來幫助時,又該怎么表現?(高興、快樂)
(第二遍根據要求,有感情的朗誦(分組配樂朗誦))
4、仿編詩歌
提問:樹葉還會飄到哪里呢?誰會撿到呢?它們又會把樹葉當成什么呢?
(先請小朋友們討論再交流)
誰會用詩歌中的語句來說說?
5、 活動延伸
繪畫仿編的詩歌
活動反思:
《落葉》是一首優美的散文詩。在活動中,我使用了圖片教學的方法,讓幼兒更易于理解詩歌。而且每一環節都為幼兒創設一個說話、表達的機會,達到語言的落腳點。仿編環節,幼兒大膽想象,敢于表達。正因為如此,孩子們的表現更為主動了,并將活動推向了高潮。
散文詩《落葉》教案4
一、設計意圖:
在“秋天的童話”主題活動中,我帶領幼兒外出散步,一路上幼兒對地上的落葉十分感興趣,有的幼兒撿起樹葉當扇子扇,有的幼兒說:“我要把樹葉帶回去送給姐姐,讓她夾在書里當書簽。”有的幼兒干脆把樹葉丟進河里,興奮的說:“你們看,樹葉小船。”……原來,樹葉會給幼兒帶來如此豐富的想象力,而散文詩“落葉”文雖短小,卻充滿趣味,想象力豐富而美麗、動態感強。通過欣賞教學,可以讓幼兒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奧妙。詩中語句簡短而有重復,也是仿編的好教材,于是我設計了以下活動。而且在這節語言活動中,正是通過為幼兒創造一個以看、聽、說為主體的語言環境,讓幼兒在環境中產生對語言的興趣,調動幼兒想說、愛說、愿說的欲望,促進幼兒積極、主動的去學習語言。
二、活動目標:
1.知道詩歌的名稱,理解散文詩的內容,學會有表情地大膽朗誦。
2.熟悉了解散文詩的句式,了解爬、躺、站、藏、催等動詞的含義。學習詞匯:飄落。
3.嘗試仿編詩歌,豐富幼兒的想象力,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音樂。
四、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看、聽、說等多種教學形式,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初步學會有表情地朗誦散文,感受散文的語言藝術美。
難點:在理解散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幼兒的想象力,嘗試仿編兒歌。
五、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請幼兒欣賞動畫《秋天》引入課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動畫片,想看嗎?教師播放視頻《秋天》,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
師:秋天美不美呀?你們剛才從畫面上看到了、聽到了什么?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些美麗的樹葉都飄到哪里去了嗎?
(飄到小河里、飄到馬路上、飄到花園里、秋葉兒還會飄到房頂上、樹葉飄到草地上)
(二)基本部分
1.欣賞散文,理解散文內容。
師:秋葉兒飄到的地方可真多,你們知道嗎?它還飄到了一首散文詩里呢,請聽:(教師有表情地配樂朗誦散文詩一遍)
師:散文詩聽完了,誰來說說散文詩叫什么名字?散文里有哪些小動物?(有……有……還有……)(教師出示相應的動物圖片)
師:散文詩里說樹葉都落到哪里去了?
(樹葉落到了院子里、樹葉落到了小河里,還落到了溝里、樹葉落到地上,被小蟲當成了家。)
2.出示多媒體課件,通過聽、看、說及游戲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播放課件整體欣賞)師:小朋友們說得真好,現在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欣賞這首優美的散文詩,請小朋友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好嗎?(幼兒完整地欣賞課件)
師: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句?你知道樹葉飄落到哪里?誰看見了,把它當作什么?(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掌握句式:樹葉落在(),()看見了,把它當作()。并且用游戲的形式讓幼兒進一步理解爬、躺、站、藏、催等動詞的含義。)
3.朗誦散文詩,進一步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1)我們小朋友今天可真聰明,解決了這么多的問題,現在我們跟著畫面一起來朗誦這首優美的散文詩吧。(播放片段欣賞)
●課件1提問:秋風吹來了,樹上的樹葉發生了什么變化?秋風起了,天氣涼了,一片片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豐富詞匯:飄落)
●課件2提問:樹葉落在了哪里?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么?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躺在里面,把它當作屋子。
●課件3提問:樹葉又落在了哪里?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么?樹葉落在溝里,螞蟻爬過來,坐在上面,把它當作小船。
●課件4提問:樹葉還落在了哪里?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么?樹葉落在河里,小魚游過來,藏在底下,把它當作小傘。
●課件5提問:樹葉最后又落在了哪里?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么?是怎么說的?樹葉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見了說:“來信了,催我們到南方去了。”(2)再次完整地欣賞并朗誦“落葉”。(播放整體欣賞)4.仿編散文詩
組織幼兒討論:落葉可以當作房子,當作小船,當作傘和信,落葉還會落在哪里?又會被誰當作什么呢?引導幼兒相互討論后仿編。(樹葉落到院子里,小螞蟻看見了,把它當作被子。樹葉落到草地上,小白兔看見了,把它當作扇子。樹葉落到地上,小蟲看見了,把它當作餅干。)
師:小朋友想想,除了燕子天冷了會飛到南方去,還有誰也要非到南方過冬的?(大雁。樹葉落到地上,大雁看見了說:來信了,催我們到南方去。)
師:剛剛小朋友們說了這么多,我也把你們所說的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散文詩。(教師把幼兒仿編的內容串起來,跟著音樂朗誦)(三)結束部分
師:小朋友們,落葉的用處還真大,你們喜歡落葉嗎?想不想去找落葉呀!
那好,現在我們現在就去外面尋找落葉吧!教師播放音樂《郊游》,幼兒隨音樂出活動室(結束)。附散文詩《落葉》
秋風起了,天氣涼了,一片片的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下來。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躺在里面,把它當做屋子。樹葉落在溝里,螞蟻爬過來,站在上面,把它當做小船。樹葉落在河里,小魚游過來,藏在下面,把它當做小傘。
樹葉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見了說:“來信了,催我們到南方去了!”
散文詩《落葉》教案5
設計思路:
散文詩《落葉》是大班語言領域活動中的一課,其選材來自我們身邊的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神奇變化總是吸引幼兒關注、好奇的目光,激發起幼兒探究的欲望。
《綱要》指出,在幼兒園的語言教育中,我們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通過多種活動形式為幼兒創造了一個以看、聽、說為主體的語言環境,讓幼兒在環境中產生對語言的興趣,調動幼兒想說、愛說、愿說的欲望,同時也將各領域的內容有機整合,從而讓幼兒多維度地去感受美、欣賞美、體會美與表現美。
活動目標:
1、能專心欣賞散文,理解內容,感受秋天葉落的優美意境。
2、初步領會散文中擬人與夸張的修辭手法,并能由此展開聯想與想象進行仿編。
3、通過多種活動形式加深對作品的體驗與理解,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表征。
4、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5、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6、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家長、幼兒、教師共同收集有關資料,引導幼兒感受秋季氣候的變化;了解相關季節氣候變化對人類、動植物的影響。
2、物質準備:
(1)拍攝幼兒秋游時觀賞秋景和收集落葉的相關活動錄像資料。
(2)動畫課件、電視機、攝像機、錄音機、音樂磁帶。
(3)準備各類落葉、玩偶、插入式仿編操作卡、落葉做成的表演道具(皇冠、面具、扇子、服飾等)、落葉圖書一本、供幼兒拓印及拼貼活動的材料(如圖紙、膠紙、剪刀、彩筆、顏料)等。
活動過程:
一、引題:經驗講述。(播放幼兒秋游的錄像資料片段,讓幼兒根據自身已有經驗談談觀賞秋景、撿落葉時的發現。)
1、談話引題:小朋友,上次老師帶你們去秋游的時候,你看到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發現?
2、幼兒七嘴八舌地說出自己不同的發現,教師相機引出今天要學習的本領:散文詩《落葉》
二、播放動畫課件,引導幼兒欣賞散文,并通過看、聽、說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
(一)欣賞散文。(利用動畫課件資料,引導幼兒欣賞配樂散文詩,讓幼兒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
1、師引入:小朋友,現在我們通過課件演示來欣賞這首優美的散文詩吧。(播放動畫課件,幼兒欣賞。)
2、提問:小朋友,你聽了這首優美的散文詩有什么感受?
3、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當引導。
4、再次提問: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句?為什么?
5、幼兒手舞足蹈地說出自己的感受。教師激發興趣,并根據回答作進一步的引導。
(二)分段演示課件同時配以肢體動作引導幼兒領會并理解詩歌內容。(利用課件動畫畫面以及肢體動作,引導幼兒分段欣賞作品中擬人與夸張的內容(如:小蟲爬過來,躺在里面,把它當作屋子。)
1、播放動畫,分段學習,運用問答式的方法以及肢體動作來加深幼兒對作品的理解。
a、播放課件1,師提問:秋天到了,樹上的樹葉發生了什么變化?(豐富詞匯:飄落)
b、播放課件2,師提問:樹葉落在了哪里?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么?
c、播放課件3,師提問:樹葉又落在了哪里?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么?
d、播放課件4,師提問:樹葉還落在了哪里?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么?
e、播放課件5,師提問:樹葉最后又落在了哪里?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么?是怎么說的?
2、組織幼兒討論:燕子為什么說來信了?燕子為什么要到南方去?
(1)幼兒分組討論;
(2)集體交流與分享;
(3)根據幼兒的回答。
師小結:小朋友說得真好,是的,葉子變黃落下來就是秋天告訴燕子,天氣變冷了,提醒小燕子要到南方去過冬了,因為南方可暖和了。
3、師總結:小朋友今天表現得真好,通過這首散文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季節的變化特征,同時也知道了季節的氣候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就像秋天到了,樹葉變黃了,落下來離開媽媽的懷抱;以及秋天到了,天氣變涼了,小燕子就要飛到暖和的地方去。
(三)朗誦散文詩,進一步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小朋友,剛剛我們一起分段學習了散文詩,現在就請小朋友跟著動畫一起來朗誦這首散文詩吧。
三、仿編散文詩。
1、師引導:落葉可以當做房子,當做小船,當做傘和信,落葉還會落在哪兒?還有誰看見了?又把它當什么?誰能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
2、引導幼兒相互討論后仿編。
3、分享與交流:將自己仿編的詩歌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說出來。
4、將自己仿編的詩歌內容畫出來。
5、展示作品并相互評價。
四、分組活動(延伸活動)
1、利用葉子制作成的皇冠、面具、服飾等表演道具,播放配樂散文詩、樂曲《小樹葉》等,讓幼兒表演散文內容或進行歌表演。
2、提供玩偶,讓幼兒操作手中的玩偶進行角色表演或進行講述活動。
活動反思:
《落葉》是一首優美的散文詩。在活動中,我使用了圖片教學的方法,讓幼兒更易于理解詩歌。而且每一環節都為幼兒創設一個說話、表達的機會,達到語言的落腳點。仿編環節,幼兒大膽想象,敢于表達。
正因為如此,孩子們的表現更為主動了,并將活動推向了高潮。
散文詩《落葉》教案6
作品名稱:散文詩《落葉》
設計意圖
秋天是多彩的季節。我帶著孩子們與“秋天”親密接觸,把大自然的“痕跡”帶進活動室,真是無比愜意又富有教育價值。散文詩《落葉》是主題活動《秋葉飄飄》中的一個語言活動。這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動的童話語言描繪了秋天樹葉飄落的景象,散文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將秋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聯想,顯得具體而又形象。《落葉》這首散文詩文雖短小,卻充滿趣味,又不乏優美的意境,動態感很強。一篇好的散文,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而且可以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通過欣賞教學,可以讓幼兒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奧妙。詩中語句簡短而有重復,也是仿編的好教材,于是我設計了以下活動為幼兒創造一個以看、聽、說為主體的語言環境,讓幼兒在環境中產生對語言的興趣,調動幼兒想說、愛說、愿說的欲望,促進幼兒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語言。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詩,感受散文詩描寫的秋天落葉飄飄的優美意境,想象落葉與小動物之間和諧共處的溫馨畫面。
2、理解散文詩的內容,了解散文詩的句式結構,展開想象進行仿編。
活動準備
歌曲《小樹葉》伴奏、《落葉》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討論引出主題。
1、欣賞秋季樹林樹葉飄落的視頻(配音樂)。
2、提問:這些美麗的樹葉都會飄落到哪些地方呢?幼兒猜想各種小樹葉可能飄落的地方。
建議老師在活動前帶孩子們去戶外找落葉,并通過帶幼兒觀看優美的落葉視頻,幫助孩子們回憶經驗,引發孩子們對落葉飄向哪里感興趣。再通過討論小樹葉飄落的地方,激發幼兒的想象,引出主題,同時為最后仿編做鋪墊。
二、欣賞理解散文的內容。
1、完整欣賞散文詩一遍,初步了解散文詩內容。
聽一聽這首散文詩里的樹葉落在了哪里?誰看見了,會做些什么?
2、借助畫面完整欣賞散文詩第二遍,理解散文詩一些難點的字詞和內容。
提問:樹葉落在哪里?誰看見了樹葉飄落?他又做了個什么動作?把它當成了什么?
(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在黑板上出示圖譜,并和幼兒逐句理解字詞與內容)
◆樹葉落在地上,小蟲子看見了,頂在頭上,把樹葉當作房子。
提問:“頂”是什么意思?教師拿出一張紙讓個別幼兒學做“頂”的動作。
小蟲子有了樹葉做房子,它會說什么?
教師朗誦詩句,幼兒嘗試做一做小蟲子的動作與表情。
◆樹葉落在樹下,小螞蟻看見了,躺在上面,把樹葉當做搖籃。
提問:你有沒有躺過搖籃?躺在搖籃上是什么感覺?
小螞蟻躺在搖籃上,風輕輕地吹,你猜,小螞蟻會做怎樣的夢?
◆樹葉落在水里,小魚兒看見了,鉆在下面,把樹葉當做雨傘。
提問:小魚兒看見了是怎么做的?為什么小魚兒要把樹葉當做雨傘?
小魚兒有了樹葉雨傘,是什么樣的心情,他們會對樹葉說什么?
◆樹葉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到了,說“來信了,來信了,催我們到南方去了”
提問:催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小燕子說樹葉是信?
3、欣賞散文詩第三遍,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并有意記憶一些詩句。
提問:你最喜歡哪一句?
4、請幼兒集體嘗試跟著配樂朗誦散文詩一遍。
第一次傾聽主要讓幼兒初步了解散文詩中小動物與落葉之間發生的有趣事情,感受散文詩的童趣。第二遍逐句理解詩句,關注詩句的詞匯、情節及運用與表現。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做出動物的動作、與樹葉互動時候的表情,說出自己創造想象的內容,從而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第三遍關注的是幼兒對散文的感受,并建議幼兒有意記憶一些詩句,然后嘗試集體朗誦,加深對散文詩語言美、韻律美的表現和體驗。
幼兒集體朗誦時,鼓勵幼兒多形態表現秋葉姿態、小動物姿態的機會,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三、了解句式結構。
完整呈現圖片,幫助幼兒梳理散文詩的句式結構與寫作特點。
1、請幼兒嘗試仿編詩歌。
提問:樹葉還會落到哪里?誰會看見,當做什么?
2、集體一起朗誦仿編與原作的散文詩。
通過圖片讓幼兒感受到作品的結構特點與表現手法,為創編做好鋪墊。然后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感受用文學的語言、散文的句式結構進行嘗試表達。在創編過程中,有兩個元素的創造想象即可。最后,師幼共同朗誦,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到文學創作的樂趣。
附:散文詩《落葉》
秋風起了,天氣涼了,一片片的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下來。
樹葉落在地上,小蟲子看見了,頂在頭上,把樹葉當作房子;
樹葉落在樹下,小螞蟻看見了,躺在上面,把樹葉當作搖籃;
樹葉落在水里,小魚兒看見了,鉆在下面,把樹葉當作雨傘;
樹葉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見了說:“來信了,來信了,催我們到南方去了!”
【散文詩《落葉》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散文詩—落葉教案04-01
落葉的散文詩07-17
大班語言散文詩教案及反思《落葉》09-22
幼兒園大班語言散文詩教案《落葉》09-22
幼兒園大班語言散文詩《落葉》教案10-09
描繪秋天的落葉的散文詩06-12
題落葉情感散文詩06-12
散文詩落葉里的故事09-26
老井落葉與水散文詩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