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變大變小教案

時間:2024-05-14 17:01:40 林強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班科學變大變小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科學變大變小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科學變大變小教案(通用6篇)

  小班科學變大變小教案 1

  設計意圖:

  繼《糖不見了》活動課之后,有一天李朝琪問我:“為什么老師杯子里的“黑糖”沒有化掉,而是變大了呢?”其他小朋友也附和著“是呀是呀,變大了,好神奇!”“好像我爺爺杯子里的茶葉也是這樣的。”……小班幼兒的好奇心是很強的,他們還沉浸在溶解的現象中,突然發現老師杯中的胖大海不但沒有溶解反而變大了,他們對此感到很疑惑。結合我的個人子課題《“做中學”模式在小班科學活動中的探究》,考慮到小班幼兒具有直觀思維的特點,我決定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讓幼兒在觀察、比較、猜測、實驗驗證和交流的過程中發現物體膨脹的有趣現象。對于活動材料的選擇,我事先做過試驗,發現胖大海膨脹需要的時間很長,像花茶之類的膨脹前后變化不夠明顯,唯有黑木耳、白木耳兼具需時短、膨脹前后對比效果明顯兩大特點,符合我們的課時需求。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小班幼兒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科學發現的整個過程,從而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嘗試探索,感知物體膨脹的有趣現象。

  2.對膨脹的現象產生好奇,并愿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一次性塑料杯人手一個。

  2.盤子四個(內裝黑木耳和白木耳若干)。

  3.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感知黑、白木耳的特征。

  1.師:你們看盤子有什么?

  幼:黑木耳和白木耳。

  2.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和觸感三方面來感知。

  師:請你們每人拿一朵黑木耳、一朵白木耳,看一看它們是什么顏色的?像什么?

  師:摸一摸是什么感覺的?

  3.小結:黑木耳的顏色是黑色的,看上去像耳朵。白木耳的顏色是有點白有點黃,看上去像獅子的臉、像花、像珊瑚……它們摸上去都是硬硬的、脆脆的。

  (分析:通過有目的的引導,讓幼兒感知木耳的特性,有了原型事物的基本了解,為幼兒進行大膽的猜測提供了一定的科學理論依據。)

  二、通過猜測、實驗,感知膨脹現象。

  1.師:如果把硬硬的黑木耳和白木耳放到水里,你們猜猜會怎樣?(幼兒猜測并講述)

  2.師:黑木耳和白木耳到底會怎樣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幼兒操作并探索)

  (分析: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有限,他們的猜測會有對有錯,讓他們帶著自己的猜測去實驗,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初步感知膨脹的現象。)

  三、對比黑白木耳在水中前后的`變化,共同討論膨脹現象。

  1.師:黑木耳、白木耳在水中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幼1:開花了。

  幼2:變大了。

  師:它們為什么會變大?

  幼:喝了好多的水。

  2.師:我們再來摸一摸它們,會是什么感覺呢?

  幼:滑滑的、軟軟的。

  3.小結:像黑木耳、白木耳這樣原來干干的、硬硬的東西,放在水里會變大、變軟的,就是膨脹現象。

  (分析:通過形態、軟硬程度方面的對比,將幼兒的觀察進行集中,突顯本次活動的重點,幫助幼兒更好地感知事物膨脹的原理。)

  四、延伸、遷移幼兒的生活經驗。

  1.還有什么東西也像黑木耳、白木耳一樣,在水里會膨脹的?

  2.播放課件,當幼兒說出來即出示相應的物品圖片。

  3.你們回家后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試一試,然后把你的發現和老師、小朋友說一說。

  (分析:這是將幼兒的認知放大、擴寬,引向生活的重要一步,是讓幼兒認識、了解、熟悉、理解生活的重要一步。)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環節、思路很清晰,我在課前也做了很多的考量和工作,從材料的選擇方面、課件的準備等。活動分四個環節:首先,通過讓幼兒看看、摸摸,在說說中感知、了解黑白木耳的基本特征,幼兒的參與熱情很高。接著,讓幼兒猜測,驗證,使得幼兒在觀察、對比的過程中慢慢發現木耳在水中變大了,體現了“做中學”的教育理念。然后,通過對比膨脹前后木耳的變化,分析其長大的原因,感知了膨脹現象,總結膨脹的概念。最后一環節又回歸到幼兒的日常生活,從生活中找會膨脹的物體,幼兒在前,教師在后,以PPT的方式滲透了更多會膨脹的物體。

  但在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由于出現了兩樣物體同時需要幼兒觀察,所以他們的觀察注意力不能夠全面顧及,所以我想如果在材料的選擇方面,只選擇一樣白木耳而非兩樣的話,幼兒觀察的注意力會更集中些。在活動中有的小朋友說不知道杯中的黑白木耳已經變大了,可以讓他們參照盤中剩余的黑白木耳,多對比一下、引導一下,那么他們就會更加地明了。

  小班科學變大變小教案 2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可變性,體驗“變大”或“變小”帶來的快樂。

  2、體驗想象的樂趣,大膽表達自己“變小”或“變大”的愿望。

  活動準備

  1、沒吹氣的氣球(與幼兒人數相等)

  2、木耳、雨傘、胖大海

  3、課件-比較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什么好玩的玩具了?

  (出示沒吹的氣球)

  二、展開

  1、讓孩子體驗氣球變化帶來的快樂。

  (1)教師:你們想玩嗎?你能讓氣球變大嗎?(每人一個氣球試一試)

  (2)小朋友使勁往氣球里吹氣,氣球會變大。

  有的小朋友力氣太小,沒能讓氣球變大,怎么辦呢?

  除了用嘴吹以外,誰還能想個別的.辦法讓氣球變大?

  (往氣球里面充水、用打氣筒往里面打氣等)

  (3)小朋友能讓氣球變大,你能讓大大的.氣球變小嗎?用什么方法讓大大的氣球變小?

  (把手松開氣球就變小了。)

  2、經驗提升:什么東西會變大或變小?

  (1)教師:除了氣球能夠變大變小,你還知道哪些東西能夠變大變小?

  下面我們一起來變個魔術吧!

  (2)出示:木耳、茶葉、胖大海(加入水)--變大

  雨傘、被子、紙(折疊)--變小。

  (3)教師小結:原來在我們周圍有這么多的東西會變化,只要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

  你就會發現,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東西都是會變化的。

  3、利用故事激發幼兒的想象,大膽表達自己“變大”或“變小”的愿望。

  (1)教師:你們相變嗎?當你變成很小很小的小人的時候,你會做些什么事情呢?

  幼兒發揮想象,自由發表意見。

  (2)有一個小朋友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變成一個很小的小人,我們看一看他的想法和你們一樣嗎?

  教師:剛才我們想象成小人做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如果我們變成大巨人你會做些什么事情呢?

  把自己的想法講給你的好朋友聽好嗎?

  小班科學變大變小教案 3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可變性,體驗“變大”或“變小”帶來的快樂。

  2、體驗想象的樂趣,大膽表達自己“變小”或“變大”的愿望。

  活動準備:

  沒吹氣的氣球(與幼兒人數相等)、氣球、木耳、雨傘、胖大海、扇子,課件

  活動過程:

  導入:

  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什么好玩的玩具了?(出示沒吹的氣球)

  第一部分:讓孩子體驗氣球變化帶來的快樂。

  1、你們想玩嗎?你能讓氣球變大嗎?(每人一個氣球試一試)

  2、小朋友使勁往氣球里吹氣,氣球會變大。有的小朋友力氣太小,沒能讓氣球變大,怎么辦呢?除了用嘴吹以外,誰還能想個別的辦法讓氣球變大?(往氣球里面充水、用打氣筒往里面打氣等)

  3、小朋友能讓氣球變大,你能讓大大的氣球變小嗎?用什么方法讓大大的氣球變小?幼:把手松開氣球就變小了

  第二部分:經驗提升:什么東西會變大或變小?

  4、除了氣球能夠變大變小,你還知道哪些東西能夠變大變小?下面我們一起來變個魔術吧!出示:木耳、茶葉、胖大海(加入水)——變大;

  雨傘、被子、紙(折疊)——變小。

  教師小結:原來在我們周圍有這么多的東西會變化,只要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東西都是會變化的。

  第三部分:利用故事激發幼兒的.想象,大膽表達自己“變大”或“變小”的愿望。

  5、你們相變嗎?當你變成很小很小的小人的時候,你會做些什么事情呢?幼兒發揮想象,自由發表意見。

  6、有一個小朋友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變成一個很小的小人,我們看一看他的想法和你們一樣嗎?(播放課件)剛才我們想象成小人做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如果我們變成大巨人你會做些什么事情呢?我們回到活動室把自己的想法講給你的好朋友聽好嗎?

  小班科學變大變小教案 4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一些物體的可變性。

  2、體驗“變大”或“變小”帶來的快樂。

  3、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4、樂意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活動準備:

  實物:氣球(與幼兒人數相等)、木耳、茶葉、胖大海、扇子、手工、紙毛巾;PPT課件。

  配套課件:小班科學課件《變大變小》PPT課件

  活動過程:

  導入: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什么禮物?(巴拉魔仙棒)請魔仙棒帶我們到魔仙城堡。

  第一部分:經驗提升:什么東西會變大或變小?

  1、魔仙城堡里除了氣球能夠變大變小,還有好多東西能夠變大變小。下面我們一起來變一變吧!

  出示:木耳、茶葉、胖大海(加入水)——變大;

  雨傘、被子、紙(折疊)——變小。

  2、提問討論:你知道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會變大變小呢?(教師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原來在我們周圍有這么多的東西會變化,只要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東西都是會變化的。

  第二部分:利用游戲讓幼兒充分體驗自己身體或身體某部分“變大”或“變小”的快樂。

  3、你們想變嗎?可是我們哪兒能變呢?(身體、眼睛、手、嘴巴等)

  4、和魔仙棒一起游戲:變大變小。

  第三部分:延伸活動

  5、現在我們就拿著魔仙棒用睜得的大大的眼睛到院子里去發現更多的能變大變小的東西吧!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追求一種“寬松、自然、科學、愉快”的活動氛圍,讓孩子在與合作中成長,在分享中體驗快樂,在成長中擁有自信。這是我在進行科學教育活動的'忠旨。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出來的快樂超出我的想象,連平時最不愿意動手的小朋友都在那忙的不亦樂乎,看來我們應該注重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來進行科學學習,比為了追求知識的掌握去灌輸和強化訓練要效果要好的多。

  小班科學變大變小教案 5

  活動目標

  發現鏡頭能將物體變大縮小的現象。

  了解凸透鏡的原理。

  活動準備

  大自然小科學、塑膠袋、塑膠杯、橡皮筋(本期學具)。

  相機、水、透明杯、保鮮膜、布偶、鈕扣或錢幣、鏡子、玻璃紙、湯匙。

  活動過程

  1、老師拿著相機用伸縮鏡頭對幼兒拍照,老師不停的發出驚訝聲音說:「哇!變大了,哈哈!又變小了」。請幼兒猜猜看,老師用相機發現了什麼神奇的事。

  2、播放剛拍的照片,與幼兒討論為什麼照片的人會有大有小,是不是還有什麼物品也能像相機同樣的效果。

  3、翻開大自然科學P.44~48「變大變小」畫面,請幼兒指出還可以將物品變大、變小的工具有哪些(望遠鏡、投影機……)

  4、引導幼兒進行以下實驗,看看水能不能也將物品變大或變小:

  (1)將鈕扣或錢幣放入塑膠杯裡,再將杯口蓋上保鮮膜,綁上橡皮筋固定,用手輕壓保鮮膜,使它形成凹陷狀;再把水倒上去觀察鈕扣有何變化。

  (2)再取一個布偶,放在桌上,拿塑膠袋放在眼前,透過塑膠袋瞧一瞧布偶,觀察布偶的變化。

  (3)改將塑膠袋裝入1/3的水,再看看布偶,布偶會變大嗎?試試看。

  (4)再將八分滿水的.透明杯靠近布偶,會看到什麼景象呢?此時再將透明杯拿得遠一點,布偶又會有什麼變化呢?

  (5)最后請幼兒試試其他的方式,如拿玻璃紙、湯匙……照一照,是否也會出現變大的現象,完成P.48記錄。

  活動結束:

  1、能指出物體的變化。

  2、能操作器材讓物體變大或縮小。

  小班科學變大變小教案 6

  活動設計背景

  為了讓幼兒理解變大變小的過程,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氣球感受大小的變化。同時配上音樂,培養幼兒肢體動作的協調能力。

  活動目標

  1、知道生活中有許多東西可變大變小。

  2、感受音樂高度和強度的不同,用肢體動作表現事物的大和小。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事物變大變小的過程。

  2、音樂和動作的協調能力

  活動準備

  1、一段能表現音樂高度和強度不同的音樂

  2、大米、爆米花、氣球。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什么東西大?什么東西小?

  1、教師:你覺得什么東西大?什么東西小?

  2、教師:有什么東西可以變大變小?

  二、感受音樂,用動作表現大和小

  1、教師出示氣球。

  教師:這是什么?如果我們給氣球里打氣,它會變成怎么樣?如果我們把氣球里的氣慢慢放掉,它又會變成怎么樣?

  2、教師操作,幼兒觀察。

  3、師:如果你是一個氣球,你會怎么變?請個別幼兒當“氣球”,教師和其他幼兒共同為他“打氣”“放氣”。幼兒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氣球變大變小。

  4、傾聽音樂,區分不同的音樂高度和音樂強度。

  教師:現在我們配上音樂來為氣球充氣,聽一聽哪一段音樂是在為氣球打氣,讓它變大,哪一段音樂又是在讓氣球漏氣,越變越小。

  5、幼兒兩兩合作,根據音樂表現氣球變大變小。

  三、玩玩嘗嘗,在游戲中感受大和小

  1、教師出示大米粒。

  教師:這是什么?看上去怎樣?(小小的,白白的)它會變大嗎?知道它變大叫什么嗎?(教師出示爆米花)

  2、幼兒討論:大米是怎樣變成爆米花的`?

  3、游戲:爆米花

  幼兒扮演一粒小小的大米,用身體動作表現撒上油、糖、奶油,放進爆米花機器中旋轉加熱,噼噼啪啪成為爆米花。幼兒品嘗爆米花。

  延伸活動

  教師投放各類可變大變小的游戲材料,幼兒按興趣進行選擇。如:氣球、拉花、橡皮筋等。

  教學反思

  我準備的教具是幼兒常玩的氣球、常吃的爆米花,老師一出示幼兒的學習興趣很高。我抓住了幼兒邊玩邊學的特點,配上音樂讓幼兒用肢體動作感受氣球變大變小的過程,能實現活動的目標。不足之處是音樂和動作配合得不是很好,這需要多次訓練才行。

【小班科學變大變小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科學呼—變大了教案06-12

變大變小的書包作文12-06

小班科學呼—變大了教案(10篇)06-13

小班科學呼—變大了教案10篇06-12

幼兒園小班科學《呼—變大了》教案06-24

會變大變小的書包作文12-10

毛線變變變小班教案09-11

科學教案怎樣使聽到的聲音變大02-20

小班游戲手指變小動物教案11-04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国产欧美大码A视频 |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激情在线观看 | 亚洲аv天堂网最新版在线 亚洲一区精品动漫 | 中文字幕中出在线观看 | 亚洲动漫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本一区精品一本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