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我的爸爸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我的爸爸,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設計思路
父親節前夕,在與大班幼兒的交流中,我們發現幼兒對自己的爸爸的認識僅僅局限于對其職業或一些零星事情的感知,如“我的爸爸很
忙”“爸爸喜歡睡覺”……爸爸們也確實忙于各自的工作,很少有意識地讓幼兒了解自己。由此我們想起了《我爸爸》這本書,這是著名插圖大師安東尼布朗為了紀念自己的爸爸而專門創作的,在夸張的圖畫和文字中流淌著一個小男孩對爸爸的愛與崇拜。
在“嫁接”作品與幼兒真實生活時,我們對整個教學活動作了以下思考:
1.原書共有二十多頁,根據班級幼兒的理解能力與生活背景,我們截取了其中十頁,并將其歸納為“爸爸的愛好”“爸爸的本領”“有趣的爸爸”和“勇敢的爸爸”四個部分。
2.“愛”的基礎是“了解”,活動的最終目的是通過閱讀其他人爸爸的故事,促使幼兒更關注自己的爸爸。如果幼兒在活動結束時,愿意并迫切想去了解自己的爸爸,就與整個作品保持了一樣的情感發展脈絡。
3.每個環節的推進應有詳略。即使是同樣“說話”,有看圖說自己的想法(如從哪里看出爸爸跑步得第一了)、模擬角色說話(感受角色的語氣)、學著句式說話(我的爸爸像什么動物一樣會怎么樣)等。幼兒觀察能力的提高與教師所提供的圖片相關,教師要層層遞進地予以引導,觀察中逐步呈現畫面,給幼兒一個觀察、分析的空間。
4.掌握故事中不同的文化背景與表現手法,適時適度地幫助幼兒理解。在英國,貓頭鷹常常被認為是最聰明的動物。所以,故事中把爸爸描繪成“像貓頭鷹一樣聰明。”為什么作品中爸爸始終穿著睡衣?原來那是作者爸爸的一件遺物,是作者童年時對爸爸的記憶。
活動目標
1.能捕捉圖片中所提供的線索,嘗試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2.聯系各自的生活,產生想了解自己爸爸的積極愿望。
活動準備
兩塊磁性黑板;PPT;音樂;幼兒收集的爸爸的照片;前期進行過相關調查。
活動過程
一、尋找照片、介紹爸爸
(一)幼兒在磁性黑板上尋找各自爸爸的照片。
(二)介紹自己的爸爸
1.找找、說說自己的爸爸的照片在第幾排第幾張,然后把自己的爸爸介紹給大家。
幼兒:我爸爸的照片在第三排第二張,我爸爸的名字叫劉智恒,他今年34歲。我爸爸的愛好是天天陪著媽媽和我在家里吃飯。
2.這位小朋友一口氣介紹了爸爸的名字、年齡,還有愛好,他爸爸的愛好很特別,也讓我們很感動。還有誰愿意來介紹自己的爸爸?
幼兒:我爸爸的照片在第三排倒數第一個。我爸爸今年33歲,我爸爸的愛好是天天去爬山。他是做雪糕的,他叫李勇。
3.原來還可以介紹爸爸的職業。
4.小結:看來有的寶寶對自己的爸爸非常了解,有的寶寶對自己的爸爸還不夠了解。
【設計意圖:從介紹自己的爸爸導入,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此時教師應關注幼兒的回答,用適時的追問幫助幼兒更加完整、全面地介紹自己的爸爸,以滿足幼兒介紹爸爸的愿望和激發幼兒對爸爸的情感。】
二、說說故事中的爸爸,展開聯想
(一)認識Peter的爸爸(PPT呈現《我爸爸》中的圖片)
1.這是Peter的爸爸,你覺得他帥嗎?
幼兒:不帥。
2.你覺得Peter的爸爸哪里不帥?
幼兒:他的眼睛看上去是藍色的;他的臉有點泛紅。
3.噢,我明白了,你們不喜歡他的眼睛和膚色。 Peter的爸爸是英國人,是白種人。白種人的皮膚容易泛紅,白種人的眼珠看上去是藍色的。
【設計意圖:畫面上Peter的爸爸慵懶的形象以及泛紅的臉色,很容易讓幼兒將其歸入“不帥”之列,教師應把握尺度,用平和的心態,從人種差異的角度向幼兒解釋,體現對各國文化的尊重。】
4.過渡環節:測一測“認為自己的爸爸比Peter的爸爸帥的小朋友請起立”。
5.小結:其實,Peter也認為他的爸爸是世界上最帥的爸爸。看,他要介紹自己的爸爸了。
(二)Peter爸爸的愛好(PPT呈現《我爸爸》中的圖片若干)
1.Peter爸爸的愛好是什么?
幼兒:他喜歡唱歌、跳舞、踢球。
2.他跑步跑得怎么樣?從哪里能看出他會得第一名?
幼兒:他胸口有一個“1”。
3.胸口有“1”就一定是得第一名嗎?
【設計意圖:鼓勵幼兒從畫面中獲取正確的信息。通過追問,讓幼兒仔細觀察并進行深層次思考,使幼兒對定格的圖片進行聯想,以加深對圖片的理解。】
(三)爸爸的本領(PPT呈現游戲環節)
1.過渡語:Peter的爸爸除了有這些愛好外,他還有一些本領(PPT呈現)。 Peter多聰明啊,把爸爸的本領藏在動物里(他就說爸爸像什么動物一樣會怎么樣)。
2.游戲一:翻翻樂
爸爸像魚(猩猩、貓頭鷹)一樣會怎么樣呢?
幼兒:爸爸像魚一樣會游泳、潛水;爸爸像猩猩一樣有力氣:爸爸像貓頭鷹一樣晚上上班……
【設計意圖:游戲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通過對動物的聯想,進一步挖掘爸爸的本領。這里需要向幼兒解釋,在英國貓頭鷹常常被認為是
最聰明的動物。鼓勵幼兒模仿表達句式,為下一步的配對游戲做準備。】
3.游戲二:配對游戲
你覺得自己的爸爸像什么動物一樣會怎么樣?
(教師提供魚、猩猩、馬、獅子、豬、蜜蜂等卡片,包括省略號。讓幼兒將自己的爸爸的照片與卡片配對,鼓勵幼兒用故事中的句式來說說自己的爸爸的本領和選擇的理由。)
【設計意圖:由于這是一種新的游戲形式,幼兒會感到很新奇,但游戲時幼兒的表達也會不恰當,如幼兒會說“爸爸像豬一樣懶,睡到中午才起床”。此時教師的回應與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需要用追問促進幼兒思考,使幼兒對爸爸的評價更加客觀真實。】
(四)幽默的爸爸
1.出示爸爸做鬼臉的圖片(幼兒哈哈大笑)。
2.你們的爸爸有沒有做過好笑的事情而讓你哈哈大笑?
幼兒:說笑話、撓我癢癢、做鬼臉……
3.小結:看上去你們的爸爸和Peter的爸爸差不多,會做一些有趣的事逗你們開心。
【設計意圖:此環節可以簡略一些,突出爸爸的幽默即可。】
(五)勇敢的爸爸(PPT呈現大灰狼的圖片)
1.假如有一天一只大灰狼走進Peter的家,看!他的爸爸會怎么說? 幼兒:滾出去。
2. 可以,但是語氣不夠,還可以怎么說呢?
幼兒:你給我滾出去,不許進來。
3.現在才像一個勇敢的爸爸。
【設計意圖:呈現大灰狼圖片時,應從局部到整體,層層推進,讓幼兒有更多猜測和遐想的空間。通過觀察―一猜測――模仿,在情境表演中鼓勵幼兒模仿爸爸的表情與動作,展示爸爸勇敢的形象。】
三、從故事“走向”自己的爸爸
(一)完整呈現作品,教師配樂朗誦。
這是我的爸爸,他是世界上最帥的爸爸。他喜歡跳舞,喜歡唱歌,還喜歡踢足球。他總夢想著跑步能得第一名。爸爸像魚一樣游得快,像猩猩一樣有力氣,像貓頭鷹一樣聰明。他還會扮鬼臉逗我笑。假如有一天一只大灰狼走進我的家,爸爸一定會對他說:“出去,不許傷害我的孩子。”這就是我的爸爸,我愛他,永遠愛他。
(二)說說讀了《我爸爸》的感受
1.今天聽了Peter的介紹,你有什么感覺?
幼兒:很感動;他的爸爸很棒;我要流淚了……
2.教師結合PPT總結:請看看自己爸爸的照片。每個人的爸爸長相不同,愛好不同……但爸爸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也要向
Peter一樣,多和自己的爸爸聊聊天、做做游戲,向Peter一樣寫下自己爸爸的故事,讓大家都知道自己的爸爸有多么了不起。
【設計意圖:教師的配樂朗誦是對故事的小結,也是對情緒的梳理。
整個活動過程,教師都帶著幼兒在自己爸爸和Peter爸爸之間游走。從各種角度引發幼兒對爸爸這個角色的回憶與思考、感受與體驗,最后從作品中走出來,回歸生活,升華對自己爸爸的情感。】
【幼兒園教案:我的爸爸】相關文章:
《我的爸爸》教案03-29
幼兒園小班語言優秀教案:我的爸爸09-30
《把我寄給爸爸》教案12-17
我的爸爸活動教案02-18
幼兒園中班《我的爸爸媽媽》教案08-25
幼兒園中班綜合活動教案:我和爸爸09-29
我的爸爸教案(精選18篇)06-21
小班藝術我的爸爸教案03-21
小班綜合教案:我是爸爸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