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時記趣教案優秀

時間:2023-05-25 19:19:18 教案 我要投稿

幼時記趣教案優秀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時記趣教案優秀,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時記趣教案優秀

幼時記趣教案優秀1

  預設目標:

  1、口述作者及課文出處

  2、讀準生字詞、學習斷句、熟讀課文

  稚藐強唳凹凸礫邱壑

  3、借助字典、注釋、弄清有關字詞解釋

  察故私擬強怡然徐唳拔鞭方之其以為或

  4、口述文中三件趣事、翻譯全文

  5、探究作者為何有“物外之趣”

  6、口述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

  教材分析:

  一、主要內容

  這是作者追憶童年生活的一篇極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圍繞“記趣”這一中心,生動的描述了兒童時代觀蚊如鶴、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現了童年生活的樂趣。

  二、思路結構(總分結構)

  第一部分、第1節總敘“物外之趣”

  這一節敘述了作者幼時眼力很強,又十分愛好觀察,因而時常獲得與眾不同的樂趣。自然引出下文對“物外之趣”的具體分述。

  第二部分、第2—4節,分別寫觀賞白鶴之圖、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

  三、寫作特點

  1、脈絡清楚、結構嚴謹

  文章采用了先總后分、點面結合的結構形式,緊扣“明察秋毫”這一線索,使文章前后呼應,脈絡清楚,結構嚴謹。正因為“明察秋毫”能細察藐小之物的“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這是總述,是面上的記述。正因為“明察秋毫”,所以能觀蚊如鶴,能“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為丘壑,能視蛤蟆為“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這樣用三個典型事例分述了“物外之趣”,從點上具體記述了幼時的趣事。

  2、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

  從全篇來看,開頭總說“物外之趣”,文字簡潔。主體部分寫得詳盡具體,記敘了三件趣事,描繪了四幅圖畫,突出了“記趣”這一中心。

  3、觀察仔細、想象奇特

  文中很注意觀察的描寫,對藐小微物“細察”其紋理;對叢草、蟲蟻、土礫“定目細視”;

  對二蟲相斗,觀之“出神”。這樣的觀察,實際上是“觀”與“察”同時進行的。“察”這個動作本身就含有思考的意思。因此,觀察促進了想象和聯想。觀察越細致,聯想就越豐富,想象就越奇特。例如,把飛舞的蚊群,想象成“群鶴舞空”;把蚊群沖煙飛鳴,想象成“鶴

  唳云端”;把叢草想象為森林,蟲蟻想象為野獸,土礫想象為丘谷。這些都是由兒童的眼光和心理來觀察,想象的;而這里的聯想和想象,又是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的,因而事物形象的描寫真實、生動,富有生活情趣。

  4、語言簡樸、自然、生動。

  例如“夏蚊成雷”,寫出了蚊蟲之多,轟鳴之響。“昂首觀之,項為之強”,這一細節描寫,表現了觀賞群鶴舞空圖的專注、入迷。“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吞”、“吐”兩個動詞,表現了蛤蟆用舌頭捕捉小蟲動作的迅速、準確,極為生動傳神。“神定,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這里連用了“捉”“鞭”“驅”三個動詞,表現了驚恐方定,隨即懲罰蛤蟆,驅除強暴,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另外,有些詞語用得也很準確。如“沖煙飛鳴”的“沖”字,使人想見蚊群在彌漫的煙霧中亂飛亂闖的情狀;“鶴唳”的“唳”字,仿佛使人聽到鶴翔云端高亢的鳴叫。“拔山倒樹”,形容蛤蟆撲來的氣勢和力量,雖然在成人看來有違事理,但以兒童的眼光來看卻是自然、貼切,所以真實、生動,使人如見如聞。

  教學設想

  第一課時

  目標設定:(學生討論制定)(3分鐘)

  目標設想:

  1、朗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學會斷句,注意感情和節奏。

  2、借助字典、注釋,了解字詞解釋、句子含義。

  3、口述文中三件趣事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3分鐘)

  1、教師活動:生命的街車走過千坎萬坷,生命中的風風雨雨已經跌落成碎片。但童年

  的回憶卻永遠定格在我們的整個生涯中。童年的天空是用純潔的心靈制成的清凈的海藍色;童年的畫卷是用希望描繪成的五彩繽紛的夢想;童年的詩歌是用幻想寫成的.一首完美的歡樂。

  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追億幼時的童真童趣。

  2、學生口述作者及課文出處,教師補充。

  沈復,生于1763年,卒年不詳。字三白,號梅逸,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清代散文家。他一生長期做幕僚,奔走南北,游歷過許多地方。能文善畫,著有《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是一部自傳體散文,原書為六卷。書中記敘了夫妻間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游覽見聞,記敘了自己大半生的經歷,歡娛處和悲苦處兩相對照,真切感人。

  二、自主合作,理解疏通(30分鐘)

  1、學生朗讀課文,糾正字詞讀音。(自讀、相互糾正)(5分鐘)

  2、齊讀課文,注意節奏和感情。(教師引導)(5分鐘)

  3、借助字典、注釋,了解字詞解釋,句子含義。(自學、討論、交流、糾正)(10分鐘)

  如:明察秋毫故私擬強怡然稱快神游

  龐然大物拔山倒樹方之以或其

  4、合作復述文中三件趣事。(自述、交流、評價)(10分鐘)

  三、復習鞏固。(10分鐘)

  1、識記文中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筆記本上翻譯全文。(課后作業)

  第二課時

  目標設想:

  1、翻譯全文

  2、體會作者情感

  3、認識觀察和想象之間的關系

  教學步驟:

  一、翻譯全文、(合作交流)(10分鐘)

  1、交換筆記本,檢查翻譯情況

  2、教師講述課文中的省略句和固定句

  如:“群鶴舞(于)空”、“使之(于)臺齊”、“驅之(于)別院”等、

  “作……觀”、“以……為”、“……為所……”等

  二、學生質疑、探究思考(10分鐘)

  比如:1、你對文中哪件趣事最感興趣,為什么?(討論、交流)

  2、文中描寫作者充滿童趣的句子有哪些?(討論回答)

  ①、私擬作群鶴舞空…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②、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怡然稱快。

  ③、呀然驚恐,神定,捉蛤蟆…驅之別院。

  3、作者為什么會產生“物外之趣”的?反映了作者當時怎樣的心理?(討論明確仔細觀察與想象力的關系;這些樂趣反映了作者懲罰強暴、同情弱小的純真的童心。)

  三、拓展活動(20分鐘)

  1、根據自己的感受,口述自己的童年趣事。(回憶、交流、評價)

  2、學習課文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的寫法,將自己的童年趣事組織成文。(提醒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手法)

  四、布置作業(5分鐘)

  1、熟讀課文并爭取背誦

  2、筆記本上整理字詞練習

  如:①、字音、字形

  稚藐怡蹲壑癩

  ②、解釋加點的字詞

  明察項為之強徐噴以煙余年幼拔山倒海鞭之數十

  心之所向項為之強常蹲其身徐噴以煙

  之昂首觀之為二蟲盡為所吞其以

  項為之強以蟲蟻為獸使其沖煙飛鳴以蟲蟻為獸

  3、短文欣賞(《課程標準新教案》第56頁《釣青蛙》)(課后作業)

  板書設計

  第七課幼時記趣

  沈復

  一、觀蚊如鶴

  總:物外之趣二、神游山林分(童真童趣)

  三、鞭打蛤蟆

幼時記趣教案優秀2

  教學目標:

  1、借助注釋和工具及老師的適當點撥,讀懂課文。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中所體現的作者懲罰強暴、同情弱小的純真的童心和視小為大、想象奇特的樂趣。

  3、認識觀察與想象、聯想的關系,在學會觀察、想象和聯想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4、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敘述自己童年趣事,加強口語訓練。教學重、難點: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及老師的適當點撥,讀懂課文。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樂趣,探究學習"物外之趣"。

  3、認識與學會觀察、想象、聯想。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同學們在童年時或許都觀察過螞蟻,那你看到螞蟻搬家或搬運食物時感受到了一種什么樣的樂趣?今天學習一篇清朝人寫的文章,來了解他在幼小時由觀察微小生物產生的豐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許它也會勾起我們對童年的美好回憶。

  2、結合注釋讀課文,給課文中不認識的字注音,并試著斷句。

  3、小組合作,學習課文第一、二兩段:結合注釋、詞典,試著翻譯這兩段的意思,把自己翻譯的結果在小組內交流(互相發現問題,提出意見),最后把小組統一的譯文在全班內交流。

  4、教師指導,強調重點:(1)翻譯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無則省略)

  (2)常用文言實詞及虛詞:余明察秋毫故和擬強怡然稱快其必之則然

  (3)特殊句式:群鶴舞(于)空徐噴以煙(以煙徐噴之)作……觀

  5、朗讀課文第一、二段,指導朗讀

  6、小組合作,學習課文第3、4段:結合注釋、詞典,試著翻譯這兩段的意思,把自己的譯文在小組內交流,最后把小組統一的譯文在全班交流。

  7、教師指導,強調重點:(1)翻譯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2)常用文言實詞及虛詞于其神游龐然大物方之蓋拔山倒樹;

  (3)特殊句式:使(之)與臺齊驅之(于)別院以……為……為所……

  8、朗讀課文第三、四段,指導朗讀

  9、齊讀課文,邊讀邊想文言文語句意思。

  10、總結:針對學習情況進行適當評述,以鼓勵表揚為主

  布置作業:

  1、通譯全文

  2、完成課后練習交流必須建立在學生課前充分預習的基礎上。由于學生初學文言文,教師對有關文言文的`學習知識、方法應給予必要的講解、指導。

  第二課時

  一、齊讀課文。

  二、了解三件趣事,研究"物外之趣"。

  1、文章寫了哪些童年生活?描繪了幾幅圖景?

  2、小組討論,學習"物外之趣"。

  ①討論作者產生物外之趣的原因,并舉例說明觀察細致,想象奇特。(討論"探究、練習"一)

  ②討論"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樣的童心、童趣?

  三、品味詞句,體會本文簡樸、自然、生動的語言特點。

  四、知識拓展,比較學習

  學生閱讀已發材料,比較《幼時記趣》小組討論,說說

  ①沈復的"物外之趣"與魯迅的百草園樂趣有何相同之處?

  ②寫法上有何不同?

  ③你更喜歡哪篇文章?

  ④兩位作者記述幾時獲取樂趣的方法可以給我們怎樣的啟迪?

  五、口語訓練:"我的童年進趣事"。

  你有哪些童年趣事?有類似課文中作者的經歷嗎?比一比,賽一賽,看誰說得流利,說昨更有趣。

  六、布置作業。

  1、把"我的童年趣事"用筆寫下來。

【幼時記趣教案優秀】相關文章:

《幼時記趣》教案08-25

《幼時記趣》教案03-08

幼時記趣教案匯集02-08

《幼時記趣》教案設計04-11

《幼時記趣》教案14篇09-19

《幼時記趣》教案12篇03-29

《幼時記趣》教案設計內容06-12

幼時記趣的原文及翻譯06-11

幼時記趣原文及翻譯06-1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乱偷免费视 | 伊人网在线观看动态图 | 亚洲成年网在线观看黄 | 日韩αv在线观看 |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