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科學活動教案范文集錦六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體驗科學探索游戲的樂趣,愿意積極表達自己的發現。
2、通過探索讓幼兒了解物體的沉浮現象。
3、嘗試使用符號記錄物體的沉浮。
活動準備:
1、試驗材料:積木、空瓶子、鑰匙、硬幣、橡皮泥、石頭、樹葉、乒乓球。
2、記錄卡、水槽、筆。
活動重難點:
重點:幼兒能通過觀察發現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發展比較、觀察能力。
難點:嘗試使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
活動過程:
(一)以情景導入,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師:馬上就要過節啦,小螞蟻要到河對面運糧食準備過節,可是它不會游泳,它怎樣才能過到河那邊去呢?老師準備了積木、泡泡泥、石頭、葉子、空瓶子、鑰匙等物品,請小朋友們幫忙看看這些材料有哪些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
(二)實驗探究
1、師:浮在水面的就可以當作小船,沉下去的就不能當作小船。現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看看哪些物體可以浮在水面,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
2、出示記錄單,講解記錄方法,引導幼兒探索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并且記錄結果。
3、教師小結:樹葉、積木、乒乓球、空瓶子等可以浮上來給螞蟻當船,而石頭、鑰匙、硬幣則不可以。
(三)活動延伸
師:那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可以浮在水面上的?請小朋友動手實驗起來吧,并將實驗結果簡單記錄下來。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是一節實驗活動,由于這種類型的活動在我們日常教學中開展的較少,幼兒顯得格外興奮,參與的熱情很高。“浮沉原理”本是生活中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但是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還缺乏這方面的經驗。
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觸到的`:泡泡泥、積木玩具、石子、乒乓球、塑料瓶、記錄表、筆等實驗材料。讓幼兒通過猜測、動手操作、大膽嘗試、觀察、探索、實踐等形式讓幼兒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并學會做簡單的記錄。
我在活動前先讓幼兒說說哪些物體會沉下去,哪些物體會浮起來,讓幼兒先猜一猜,然后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親自動手記錄。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哪些物體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物體是沉在水里的。最后環節:探索改變物體的沉浮。然后提出新的問題:如何把浮在水面上的空瓶子讓它也沉在水底下呢,讓幼兒動腦筋想想,試一試,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嘗試索想,試一試,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嘗試、探索幼兒對這次活動至始至終有著濃厚的興趣,都能大膽嘗試。
總體來說,課堂效果較好,活動目標基本達到。但是在實驗過程中,少數幼兒紀律不夠好,課堂場面一度較混亂,這是我事先沒有預料的,在以后教學中,課前準備方面我還要多下功夫,以便更好應對課堂突發情況。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包裝袋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常見,讓幼兒了解各種各樣的包裝袋,明白包裝袋上標識的作用,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激發幼兒愿意制作、使用環保手提袋是本次活動的主要目的。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包裝袋。
2、認識食品包裝袋的各種標識,并能在生活中加以運用。
3、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學習制作、使用環保手提袋。【活動準備】
1、布置任務:和家長一起收集生活中見到的包裝袋標識,與老師、小朋友交流分享,初步了解標志的意義和作用。
2、多媒體課件
3、教學掛圖
4、每位幼兒帶一袋小食品
5、大掛歷紙、牛皮紙、透明膠、打孔機、塑料繩、彩筆等。
【活動過程】
1、 播放課件,引導幼兒了解各種各樣的塑料袋,引發幼兒參與活動興趣。
(1)師:“你剛才看到了什么”(各種各樣的包裝袋)
(2)師:“他們是裝什么的?有什么圖案?在哪里見過?”(讓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2、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食品,認識包裝袋上的標志。
(1)師:“今天,小朋友帶來了很多小食品,現在請你和身邊的小朋友講一講:你帶來的.是什么食品?在哪里買的?食品包裝袋上有什么圖案?為什么選擇這個食品?
(2)請幼兒看掛圖,教師小結:食品包裝袋上有質量安全認證,綠色食品標志、環保標志、可回收標志、生產日期、保質期等標志,在購買食品的時候,要選擇有以上標志的食品。
(3)請幼兒看一看自己的小食品包裝袋上有沒有以上標志,有沒有超出保質期
(4)請幼兒和同伴一起品嘗有以上標志沒有超出保質期的食品
3、組織幼兒討論:白色污染的危害。
(1)師:“小朋友,我們生活中的這些包裝袋,給我們帶來了方便,但有些包裝袋也給我們的環境帶來了白色污染,請你說一說,什么包裝袋給我們帶來了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白色的嗎?他們是怎么破壞我們環境的?
(2)播放白色污染環境的圖片,教師小結:塑料袋方便而我們卻不提倡使用,因為塑料袋很難降解,不利于環境的保護。
(4)請幼兒說一說,我們應該如何保護環境?
比如:購買食品時,要選擇有綠色食品標志、可回收標志的,不使用塑料袋,要使用環保手提袋,同時爭當一個環保小衛士,告訴家長也要這樣做。
4、請幼兒用提供的材料制作環保手提袋。
(1)請幼兒用掛歷紙根據幼兒用書上提示的步驟制作環保手提袋。每人選一塊大積木玩具作為模具,在上面進行包裝,按提示這疊好,用透明膠粘住。注意不要包的太緊,以免積木拿不出來。教師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幼兒。
(2)請幼兒裝飾環保手提袋,在手提袋上栓繩、裝飾花紋等。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做一名小小宣傳員,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講一講什么是在、白色污染,為什么不能使用塑料袋。
2、制作更多的手提袋送給家人和朋友。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發現磁鐵能吸鐵的特性。
2、能按要求進行歸類并記錄,發展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對磁鐵探索興趣,提高幼兒對探索活動的積極性。
教學準備:
1、每組一個筐;木塊、鐵釘、啤酒蓋、回形針、發夾、石頭等物品。
2、磁鐵每人一塊;大磁鐵一塊。
3、記錄紙統計一份。
教學重點:
通過操作活動,發現磁鐵能吸鐵的特性。
教學難點:能按要求進行歸類并記錄。
教學過程:
導入活動。
小朋友們,昨天有人送了我一件寶貝,你們想看嗎?出示(磁鐵)。原來這件寶貝是什么呀?這可是一塊神奇的磁鐵,它有一種神奇的本領,現在請你們去找一找這神奇的本領是什么?
二、初步感受磁鐵磁性
1、初步感受吸鐵石的磁性。(提供一元錢幼兒發現磁鐵吸引一元錢。)
2、小朋友剛才你們和磁鐵玩了游戲,發現磁鐵有什么神奇的本領呢?(磁鐵能吸引一元錢)磁鐵為什么會吸住蓋子呢?
3、小結:原來這磁鐵神奇的地方是:磁鐵有磁性,能把一元錢吸引住。
三、磁鐵找朋友,發現磁鐵吸鐵
1、出示材料,請幼兒猜測哪些能被磁鐵吸引。
(老師的筐子里有什么呀,請你們猜一猜,哪些是能被磁鐵吸引,哪些不會被磁鐵吸引)
2、幼兒猜測并填好記錄表格。
3、幼兒進行操作驗證。
四、集中校對
1、教師引導幼兒將統計結果分類擺放。
2、師幼一起將操作結果和事先的猜測進行檢驗。
3、小結:原來磁鐵能吸起鐵夾、鐵釘、回形針等,因為這些東西都是鐵做的,但磁鐵不能吸起石頭、積木,因為這些東西不是鐵做的`。
五、拓展:磁鐵在生活中可以幫助我們做哪些有益的事呢?
六、游戲:瓶里杯里取回形針。
剛才,老師不小心把針掉進了瓶子里,請你想辦法幫老師取出來,不能倒出來。
(1)教師提出游戲要求,并告訴幼兒游戲規則。規則:不能將磁鐵放在杯子里取回形針,也不能用手拿。
(2、)幼兒演示。
小朋友們真聰明,能想到利用磁鐵的吸引力把針吸出來。
七、總結:
小朋友,今天我們認識了磁鐵,知道了磁鐵能吸住鐵的東西,現在我們到活動室外面去找一找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幼兒園喂養了許多小動物,幼兒紛紛從家里帶來食物,有巧克力、有旺旺雪餅、有娃哈哈果奶,有小魚、肉骨頭等等。看著小朋友帶來的這些食物,教師又高興又著急。高興的是孩子們愿意把自己愛吃的食物帶給小動物吃,體現了孩子們對小動物的關愛之心;但這些食物是動物們愛吃的食物嗎?實踐出真知,本次活動讓幼兒試試將自己帶的食物分給小動物吃,通過小動物吃與不吃的選擇,讓幼兒明白不同動物有不同的食性。人與動物也有著很大區別。
活動目標
1.知道不同動物有不同食性。
2.有探索小動物食性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實物:小雞、小鴨、小兔,小米、小魚、小蝦、玉米面、菜葉。
教具:小動物圖片,食物圖片。
過程建議
1.帶幼兒分別參觀小雞、小鴨、小兔的家,引導幼兒觀察動物的.外形、動作,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小動物的外形和動作,模仿幾種動物的叫聲。
2.小動物吃什么。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3.試一試:提供各種食物,幼兒依自已意愿選擇食物喂小動物。
4.交流:我喂小動物吃了什么食物。
5.匯報:將動物愛吃的食物圖片,粘貼在小動物圖片下:小雞愛吃玉米面和菜葉,小鴨愛吃小魚、小蝦和菜葉,小兔愛吃菜葉。
延伸提示
日常生活中,根據幼兒興趣繼續讓他們探究其他小動物的食性。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找出較多的物體,回比較多少。
2、培養幼兒的初步分析、比較能力。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并能用恰當的詞匯進行描述。
活動準備:
圖片3張、紙偶2個、記號筆、鈴鐺、凳子。
活動過程:
一、情景表演,出示汪汪狗、跳跳兔,引出課題。
老師給小朋友請來了兩位新朋友,一個是汪汪狗,一個是跳跳兔。
二、出示禮物,感知物體的多少。
今天是汪汪狗和跳跳兔的生日,他們收到了許多許多禮物。
出示圖片①:跳跳兔收到了什么禮物?(個別幼兒)蘿卜有幾個?我們伸出小手數一數?汪汪狗收到了什么禮物?(集體)有幾顆?請幼兒想辦法比較誰的禮物多?
出示圖片②:跳跳兔收到了什么禮物?汪汪狗收到了什么禮物?哪個小朋友知道3個蘑菇多,還是4個蘋果多?你是用什么好辦法知道的?
教師引導:我們是用什么好辦法比較多少的?
出示圖片③:跳跳兔收到了什么禮物,有幾塊餅干?汪汪狗收到了什么,有幾根骨頭?請幼兒比較,誰的'禮物多?你是用什么好辦法知道的。請幼兒操作,發現了什么?
三、游戲:
1、跳跳兔和汪汪狗要邀請小朋友到他們家來玩搶凳子的游戲,小朋友要聽小鈴鐺的聲音學解放軍繞著凳子走,鈴聲停馬上坐下,一張凳子坐一個小朋友,看看誰能搶到小凳子。幼兒游戲。
2、搶凳子的游戲好玩嗎?老師還要帶小朋友們去外面玩,我們一邊唱歌一邊找朋友,1個女孩子必須找1個男孩子做朋友。看看誰最能干,會找到朋友,找到朋友的小朋友一起和老師去外面做游戲。
教學反思:
這節課講的是小班數學比較多少,目的是讓孩子掌握一一對應的方法。
活動開始,我拿出兩種顏色的氣球來引起幼兒的注意。讓孩子說出是紅顏色的多,還是綠顏色的多。大部分孩子都能準確地說出來,接著我進行小結,讓孩子初步了解一一對應的方法。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影子是隨著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等方位變化特征,學會簡單的測量方法。
2、通過探索活動,培養孩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思維力和想象力。
活動準備:
1、小電筒每人一個,玩具、膠水瓶、不倒翁娃娃每組一個;
2、水彩筆每組一只、小鏡子每組一面、記錄紙每組一張。
活動過程:
1、教師講故事《樹蔭》導入主題,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為什么太陽火辣辣的,小熊躺在樹蔭下卻很涼爽?后來被什么東西燙醒了,你們能告訴小熊它遇到的問題嗎?(激發孩子探索影子的'奧秘。)
2、教師通過小實驗讓孩子觀察,使孩子懂得影子產生的條件,初步了解影子是隨著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的。
(1)教師在事先準備好的桌子上放一個“不倒翁”娃娃、玩具、膠水瓶, 用電筒從玩具的左邊照射過去,讓孩子知道影子產生必須要有光的照射物體。而且物體必須是不能透光的。
(2)將電筒的光線從左邊移動到玩具的右邊,頂部,請孩子們一邊觀察,一邊討論影子的變化過程。讓孩子初步領會影子是隨著光線的移動而移動的。
3、運用各種操作資料,讓孩子自己動手操作。
孩子每人拿著小電筒,充分運用各種操作材料來尋找影子,進一步理解影子產生的條件及變化的特點。孩子們在操作過程中發現了影子的許多秘密。(如:影子一會兒在前面,一會在后面,一會在左,一會在右等等)。
4、幫小熊解決問題:
孩子通過小實驗,幫助小熊想出了許多好辦法(如叫小熊在樹蔭下睡覺時,要定時換位置,或搭個小帳篷等)。
5、游戲:捉影子,測量影子
教師帶領孩子們到戶外,把孩子們分6個小組,每組選一名能力強的孩子用鏡子反射陽光,照在墻上、地上,其他小孩用手捕捉,用腳踩。之后用水彩筆去測量影子的長度,看看捕捉的影子有幾支水彩筆那么長,并做好記錄。
活動延伸:
1、教師帶領孩子觀察幼兒園內榕樹,早上、中午、下午的影子,然后用粉筆將其影子的輪廓畫下,再作比較。
2、布置孩子們回家和父母一同玩影子的游戲,使孩子們能發現更多有關影子的知識。
活動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雖然許多科學的奧秘、原理,現在還不被孩子們所理解,但是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興趣和求知欲望會成為他們學科學,愛科學的巨大推動力。講故事和觀察教師操作實驗能激發孩子探索影子活動的興趣。然后讓孩子們自己動手進行操作,自己親身實踐到小實驗中,有助于拓寬孩子的探索思路,在反復操作和比較中,使孩子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都得到很好的發展。
在這一節科學教育活動中,孩子們始終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在輕松愉快的、無拘無束的“玩”中學習。在操作中探索和發現問題,得到答案,拓寬孩子們的探索思路。真正體驗到“我能行”的積極情感。應注意教師在幼兒自己實踐時巡回指導,先指導膽子小的孩子,再指導中等的,最后指導能力強的。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中班03-08
科學活動教案科學活動教案怎么寫05-04
科學活動的教案11-15
科學活動教案05-26
科學活動教案12-16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公開課04-11
有關科學活動的教案08-30
科學活動教案磁鐵08-29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11-13
科學領域的活動教案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