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熱門)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準備
紅、黃、藍三種顏料的溶液,塑料杯,油畫筆,水,各色調好的顏色。
活動目標
讓幼兒認識三原色,嘗試調配顏色,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過程
教師事先用黃和藍,紅和黃,紅和藍各調配了四種顏色,然后裝在小玻璃瓶子里,擺好,引起幼兒的注意。
當幼兒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些小瓶子上的時候,教師要抓住機會,引導幼兒,調動起幼兒的求知的積極性,然后把幼兒的主動地位保持住,我看到所有的孩子都注意我擺在桌子上的小瓶,有的竊竊私語,有的伸長了脖子看著那些小瓶。于是,我就抓住這個機會問他們:“這些瓶子里的顏色,漂亮嗎?”孩子們看著我,齊聲回答:“漂亮,真漂亮?”有的孩子問:“老師,這些瓶子怎么那么好看呀?”我說:“因為里面有好看的顏色呀。”“那么老師,這些顏色怎么來的呀?”我說:“你們看,”我拿起紅、黃、藍三個小瓶子, “剩下的顏色,所有老師桌子上的顏色都是用它們三個變出來的。”
“老師,那怎么變呀?”我拿出一個塑料杯,“注意看,看老師怎樣變魔術呀!”我先往杯里倒了一些黃色,看了他們一眼,只見他們的眼睛一眨都不眨地盯著我,小嘴都張著,“看啊,看仔細了。”我拿起藍色倒了一點兒,然后輕輕搖了搖塑料杯,“呀,變綠了,顏色變綠色了,老師真棒!”我笑著,拿起一個小瓶子,“看,這個瓶子里的`綠色和杯子里的一樣嗎?”“一樣。”“那老師是怎么變的呢?”“先加黃色,加上藍色。”“那變成什么顏色了呢?”“綠色。”我又拿起藍色,繼續往杯子里倒,“現在什么顏色?”“深綠色。”我繼續倒藍色,“那么現在又變成什么顏色了?”
“有點藍,有點綠”,“那叫藍綠色”,我教了他們顏色的名字。然后我又用黃和紅,紅和藍調了橙黃、橙紅、紫紅,紫藍等顏色,幼兒觀察得特別仔細,回答得也很好,只是對調出的顏色名稱還不了解。
后來,我又請了幾個孩子嘗試調出他(她)自己喜歡的顏色,孩子很積極,爭著舉手,我就先請了三名幼兒上來調色,其他孩子幫助他們直到調出正確的顏色為止。
由于時間有限,這次活動不得不結束了,孩子們竟猶未盡。都不愿下課,于是我就把紅黃藍三種顏色放到觀察區,準備了幾個干凈的塑料杯,告訴孩子們:“你們有時間,可以到觀察區隨便去調配色彩,但玩過要把桌子擦干凈,下課了。”孩子對我說,“老師,這些顏色可真好玩呀!”
通過這次課,孩子認識到顏色之間的關系,知道了只要有了三元色,就可以調出好多種顏色,充分調動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他們學會了觀察,仔細觀察。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1、對探索觀察動物有興趣,樂意參與活動。
2、幼兒能夠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3、幼兒在交流分享中了解動物尾巴的不同特征及作用。
經驗準備:
活動前請幼兒家長和幼兒一起完成調查表(附后),鼓勵幼兒去觀察動物尾巴的外形特征,探索動物尾巴的作用。
物質準備:
PPT課件,沒有尾巴的動物及尾巴圖每人一份。
(一)、交流分享1、通過提問的方式,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教師(出示調查表):小朋友,前幾天老師請大家回家做了關于動物尾巴的調查,下面請把你的調查結果說給大家聽聽。你調查了哪些小動物?它們的尾巴是什么樣子的?(如:幼兒根據自己的畫的圖形告訴大家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尾巴有什么作用?你是怎么知道的?(通過觀察,網上查詢,家長告知)讓幼兒把自己的調查表以及收集來的資料展示給大家看看。
2、提問:還有哪位小朋友要來補充的?對他的介紹有沒有問題?
3、小結:剛才,小朋友介紹了動物尾巴的用處,動物有了尾巴有好多功能,這樣它們在大自然才能更好的生活。動物尾巴真有用。
(二)、游戲“捉迷藏”
1、幼兒觀察課件
(1)動物把自己藏起來了,只露出了它的尾巴,請幼兒猜猜是誰的尾巴。
(2)當幼兒猜出后,老師點擊尾巴,動物的身體顯示出來并有一句兒歌。如:幼兒根據金魚的尾巴說出是金魚后,老師點擊尾巴,動物的身體顯示后:金魚尾巴左右擺,游來游去多自在。
(3)教師隨機提問,從什么地方看出它是XX動物?你怎么知道它是XX動物?
2、小結:動物的尾巴有不同的用處,不同的動物他們的尾巴也不一樣,有的尾巴大,有的尾巴小;有的尾巴長,有的尾巴短;有的尾巴粗,有的尾巴細;有的尾巴光滑,有的尾巴毛茸茸。
價值分析:根據尾巴說出動物名,知道不同的動物尾巴是不一樣的用處也是不一樣的。
(三)幫小動物找尾巴
1、教師(出示沒有尾巴的動物):森林里出現了一件怪事:一位魔法師把小動物的尾巴給偷走了。現在老師已經偵察到小動物的尾巴就藏在我們后面,我們一起去幫小動物找尾巴好嗎?你們有信心找出來嗎?我相信你們一定能行的!”接著,幼兒幫小動物找尾巴。 教師:找好了嗎?和好朋友說一說,討論一下:你幫誰找到了尾巴,它的尾巴是什么樣的?”
2、小結:動物的尾巴有不同的用處,不同的動物他們的尾巴也不一樣,教師通過手中的圖片,一邊拿圖片一邊詢問幼兒:它的尾巴是什么樣的?教師引導幼兒說成詩歌的.形式。
3、活動延伸:教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哪些動物的尾巴呀?那你的調查表上是不是都有它們的名字呀?沒有的話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把它們添上去,明天帶給老師。 附:尾巴的用處----金魚尾巴左右擺,游來游去多自在。牛的尾巴來回擺,蒼蠅蚊子不敢來。小猴尾巴卷樹枝,倒著身子掛下來。燕子尾巴像剪刀,飛行方向把握好。狐貍尾巴真不小,枕在頭下來睡覺。袋鼠尾巴大又硬,就像一個小板凳。壁虎被人發現了,甩掉尾巴趕快逃。
附:
動物尾巴調查表您知道哪些動物有尾巴?是什么樣的?(可以貼上相應動物尾巴的圖片什么動物尾巴的樣子您知道哪些動物的尾巴有妙用?請列舉并說明用處。
什么動物尾巴有什么用處活動延伸:將表格完善,將今天講到自己沒有畫上的動物補全。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2.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反思:
動物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各種動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常會引發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在分享閱讀《尾巴》的活動中,幼兒表現出了極大興趣,幼兒對尾巴的外形特征已有所認識,但是對尾巴的作用卻不是很了解。為了讓幼兒更進一步的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我設計了《動物的尾巴》這一科學活動。
活動中,我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我通過猜一猜的方法,讓孩子來猜一猜這是誰的尾巴,孩子們興趣很高。接下來我出示了多媒體課件與孩子們進行互動游戲,幼兒們通過幫小動物們找尾巴,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了尾巴的一些特征,這不僅培養了幼兒對局部事物的觀察力也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接著我嘗試了填表格的形式讓孩子了解尾巴的作用。由于孩子們對填表格的形式較少接觸,所以在活動的開始顯得較為陌生,但是孩子們填對了一種作用后,后面的過程都顯得興趣十足。
活動結束后,我發現多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中應用,效果是非常好的。通過使用多媒體課件,首先增強了教學內容吸引力,激發了幼兒學習興趣。多媒體課件鮮艷的色彩、多變的動態畫面、聲音的配合,有效地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興趣,對于某些知識性較強的內容還可以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聲音和圖像來實現,這樣就更易于幼兒掌握知識;其次增強了教學的互動性,加強了師生互動。良好的人機界面和交互功能使教學更像是游戲。通過在多媒體課件中提供良好的人機交互功能,可能使幼兒不僅能看到、聽到,更可以自己動手去參與教學過程。
在整個活動的執教過程中,自己覺得還是比較流暢的,當然也存在著不足:
1、第二環節“猜一猜”中的動物與第三環節中的動物可以設置成一樣的動物,這樣到第三環節的時候,幼兒就不會還是關注在“猜尾巴”上。
2、活動填表的時候,可以為每個孩子準備一張表格讓孩子們嘗試著填一下。
3、活動中的課件也不要依賴于童易軟件,可以自己制作。活動中缺少動物實物的圖片,可以讓孩子們看看真實動物的圖片,增加孩子們對動物尾巴的印象。在今后的活動中,課前一定要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吃透教材,預設好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在活動中老師拋出的問題,要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幼兒完整的表述自己的想法,不局限他們的答案,對于幼兒反饋給老師的信息不要草草了之,應該繼續追問下去,這樣才能激發幼兒更深層次的思考問題。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古代造紙術的由來,知道紙是中國人發明的,萌發做中國人的自豪感。
2、嘗試造紙,體驗制作再生紙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提前一天將廢舊紙巾、報紙碎片用水泡好做成紙漿,小篩子,白棉布,網紗(見幼兒活動資源包),水,盆,搟面杖,《現代造紙》教師教學資源,幼兒學習資源4第18—21頁。
活動過程
1、感受造紙的.現代化。
(1)觀看教師教學資源或閱讀幼兒學習資源4第18—19頁,觀察現代造紙機的械化流程。
(2)請幼兒說一說現代人們是怎樣利用機器造紙的。
2、了解古代造紙術的由來。
(1)教師:你們知道最早的紙是怎樣造出來的?是誰發明的?
(2)教師講故事《蔡倫與造紙術》。
(3)師幼交流:說一說古代人是怎樣造紙的。
(4)閱讀幼兒學習資源4第20-21頁造紙步驟圖,教師示范講解手工造紙的過程。
3、幼兒分組嘗試造紙。
(1)現將浸泡在水里的紙用手揉碎,撈出來,在教師指導下用攪拌器攪拌成糊狀做成紙漿。
(2)將紙漿倒入放了水的大盆中,攪拌均勻。
(3)把帶細網的小篩子上面鋪上軟棉布,浸入盆中,將紙糊平平的篩起,一層紙漿就會留在上面,過濾掉多余的水,這就是一張紙胚,把紙胚進行晾曬。
(4)紙胚晾曬成半干時,用搟面杖將紙胚壓平,和軟棉布分離。
(5)將紙胚放在陽光下徹底晾曬干。
(6)用剪刀修剪紙邊,一張紙就做好了。
4、活動延伸。
(1)請幼兒在自制的再生紙上畫畫、寫字,感受成功的喜悅。
(2)引導幼兒在生活中愛惜紙,節約用紙。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從10以內任意數開始順數或倒數,感知數之間的內在規律。
2.提高對數字的敏感性,體驗數字的重要和有趣。
3.積極參加探索活動,鍛煉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1.動畫課件:旅游車,號牌為12345;開汽車的音樂;紅綠燈倒計時10~1;電梯上行,樓層顯示1~10;電梯下行,樓層顯示10~6、6~1;6樓獎品區;若干輛沒有車牌號的車停在停車場。
2.分別標有1~10數字的紅色和黑色車票,標有1~10數字的山洞、跳圈、梅花樁、草地等,操作板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以游戲直接導入,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師:今天,吳老師帶你們去游樂城玩,高興嗎?
二、觀察車牌號、車票,感知、學習順數
師:這是我們要乘坐的旅游車,車牌號是多少?
師:坐車要憑票,吳老師早就準備好了車票,我們來看看有哪些號碼。
出示1~10紅色車票,引導幼兒觀察和數數。
小結:剛才我們是從小的數開始數,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多1,這種從小到大的數數方法叫順數。
出示1~10黑色車票,引導幼兒觀察和數數。提問:這種從小到大的數數方法叫什么?(順數)
幼兒上車,入座。
三、旅途中遇紅燈,感知、學習倒數
幼兒隨著開汽車的音樂模仿開汽車。
第一次遇紅燈。
師:前面有紅綠燈,現在是什么燈亮?紅燈亮了能過去嗎?我們要遵守交通規則,紅燈亮,停一停。顯示器上還有數字計時,一起來看看、數數(引導幼兒觀察并數數10~1)。
小結:剛才我們從大的數開始數,后面的數都比前面的數少l,這種從大到小的數數方法叫倒數。
師:綠燈亮了,我們繼續向前行(幼兒隨著開汽車的音樂繼續模仿開汽車)。
第二次遇紅燈。
師:前面又有一個紅綠燈,是什么燈亮?能過去嗎?還要等多久?我們一起來倒數(引導幼兒觀察并數數1O~1)。
師:綠燈亮了,我們再繼續向前行。
四、玩游樂城,進一步練習順數和倒數
1.乘電梯上樓,練習l~10順數。
師:游樂城到了。先上10樓的游樂城玩吧!怎樣才能更快上到10樓呢?
幼兒模仿坐電梯,教師提醒幼兒站穩、扶好,電梯要上行了。同時,引導幼兒觀察電梯的樓層顯示,并數數1~10。
師:10樓到了,我們安全地下電梯去玩嘍!
2.在走走、跳跳、鉆鉆、爬爬中,幼兒練習從任意數開始順數或倒數。
①引導幼兒完整地觀察場地,練習順數和倒數。
師:游樂城有這么多好玩的',都編了號碼,看!這是山洞。上面的號碼是多少?(1~10)這是跳圈,號碼是多少?(10~1)這是……
②幼兒在音樂聲中自由玩,進一步感知數之間的內在規律。
師:孩子們!你們可以自由選擇玩,但要注意安全,互相謙讓哦!玩的時候看看你從哪個數開始,經過了哪些數。去選擇你們喜歡的東西玩玩、數數吧!
③交流玩法。
師:游樂城休息時間到了,請小朋友到休息區休息一會兒。
師:玩得開心嗎?剛才你玩了什么?從哪個數開始的?經過了哪些數?
④幼兒在音樂聲中自由選擇從任意數開始順數或倒數。
師:除了從1~10順數和從10~1倒數這兩種玩法,我們還可以從哪個數開始玩?你們自由選擇玩吧,不過請記住,這次玩的要求是從任意數開始順數或倒數。
幼兒再次到休息區休息,教師小結。
3.乘電梯下樓,練習10-6的倒數。
①播放課件: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是游樂城10周年慶典,6樓正在進行“有獎問答”活動,歡迎大家積極參加。
師:孩子們,6樓還有“有獎問答”活動呢!我們趕快坐電梯到6樓去。大家扶好、站穩,電梯下行了(倒數10~6)。
②擴展經驗:順數和倒數在生活中的運用。
師:孩子們坐下,“有獎問答”就要開始了。
提問:生活中什么時候要用到順數或倒數?
幼兒先討論再回答,教師播放相應的課件。回答對了可以得到一份獎品。
提問:生活中還有什么時候要用到順數或倒數,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
4.乘電梯下樓,練習6~1倒數。
師:時間不早了,我們該坐電梯下樓回家了(倒數6~1)。
五、設計車牌號,迸一步練習從lO以內任意數開始的順數或倒數
師:這里有很多車,都沒有車牌號,要請小朋友來幫忙設計車牌號,號碼必須是順數的5個數或倒數的5個數。你想設計什么號碼?自己先想想,也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商量。
1.發下操作板,幼兒設計車牌號。
2.請幼兒將自己設計的車牌號說給同伴聽。
3.結束活動。師:車牌號設計好了,我們一起開車回家嘍。(幼兒隨音樂模仿開汽車出活動室)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教案設計:
戶外活動的時候,孩子總會去撿許多樹葉幾個人一起玩,看到他們這么感興趣,我就想能不能根據孩子的興趣來生成一些課程呢,經過幾天的研究實驗,我設計了這一節活動。
教學目標:
1、鼓勵幼兒通過各種感官去觀察、體驗實驗中兩種物品的不同并大膽說己的看法。
2、通過自己動手做實驗并制作美麗的紙手絹,體驗成功的快樂。
3、培養幼兒愛問、愛學、愛思考的興趣。
教學準備
樹葉(干、剛摘下的)各一筐、蒜臼、搗蒜錘、紙巾一人一張。
教學過程:
歌曲《小樹葉》引出教學內容。出示實驗物品。
1、通過各種感官去觀察實驗物品。
看:出示兩筐樹葉請幼兒觀察它們有什么不同。幼兒先說,說完后老師(:一筐黃黃的,看起來沒有水分;一筐嫩嫩的.,看起來很水嫩。)
摸:請幼兒來摸一摸,撕一撕、抓一抓、踩一踩兩種樹葉并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同?老師:一筐干干的,一撕一抓一踩就碎了會響,一筐嫩嫩的,撕的時候不會響,抓和踩的時候不會碎不會響)
搗一搗:將撕碎的樹葉干,濕兩種樹葉分別放入蒜臼中請幼兒動手搗一搗并觀察有什么不同,搗的時候說:“1234搗一搗,2234搗一搗” 激發幼兒興趣。(老師:干的沒有水分,另一種有綠色的樹汁出來)
2、制作紙手絹:
人手一張紙巾,幼兒自由折疊,疊好以后沾樹汁做成各不相同的手絹。
3、活動結束:今天我們和樹葉一起做實驗,小樹葉不僅讓我們學到了東西也給我們帶來了漂亮的紙手絹,我們一起去外邊再撿些樹葉,看還可以和樹葉怎么玩呢?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簡單了解太陽的作用(發光、發熱、光合作用、發電等),知道太陽給生物帶來的好處。
2、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用猜謎的方式導入活動。
老師:小朋友,請你們猜個謎語——天上有位老公公,圓臉龐,紅面孔,天一這就出工,人東到本照大地,直到傍晚才收工。
2、小組討論太陽的作用。
老師:你們知道太陽有什么作用嗎?請你先和小組里的朋友們討論一下。等下來告訴大家,好嗎?
3、集體交流太陽的作用。
4、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了解太陽有哪些作用呢?
(1)老師這里有一張圖片,請你找找太陽有哪些作用呢?
(2)老師:太陽的本領可大了, 人們需要它,動植物需要它,有了太陽,我們的世界是亮亮的(發光),植物才能更好地生長(光合作用),太陽還可以幫我們做許多事呢,暖暖的.太陽可以把濕衣服曬干(發熱),因為太陽的能量很大,人們很聰明,想出辦法,利用太陽的能量發電,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去(發電),這種方式不僅可以節約其他能源,而且還很環保呢!
5、延伸活動:
太陽還有什么作用呢?回家去找找并收集一些資料過來跟大家一起分享。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會借助各種材料制造聲音。
2、初步感知材料與聲音的關系。
3、感受探索聲音的樂趣。
4、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點:
借助材料制造聲音,制造不同的聲音。
活動難點:
幼兒操作常規。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有初步的科學操作經驗。
物品準備:
各種空瓶子、罐子、盒子,小石塊、豆豆、米粒、小紙片,樂音與噪音的錄音。
活動過程:
一、制造聲音。(6分鐘)
1、幼兒嘗試制造聲音。(4分鐘)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各種各樣的瓶子、罐子、盒子等很多東西,請你們用它們來制造聲音。你們會嗎?"幼兒自由分組操作,教師觀察指導。2、集合,交流怎樣制造聲音。(2分鐘)提問:"你制造出聲音了嗎?你是怎么制造的?"教師簡單小結:"物體通過碰、打、敲、搖……發出聲音。"
二、探索聲音。(9分鐘)
1、 啟發,提問:"剛才制造聲音過程中你還發現了什么?"(1分鐘)2、探索材料與聲音的關系。(3分鐘)(1)教師出示分別裝著石塊、豆豆、米粒的鐵罐,依次搖動鐵罐,讓幼兒聽辨。
請幼兒猜猜里面裝的是什么,并出示給幼兒看。小結:不同的東西發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
(2)教師出示裝著不同量米粒的兩個鐵罐,搖動鐵罐,讓幼兒聽辨。小結:同樣的東西放得多與少發出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
(3)教師出示裝著紙片的鐵罐,搖動鐵罐,讓幼兒聽辨。請幼兒猜猜里面有沒有裝東西?并出示給幼兒看。小結:有的東西會發出很響的聲音,有的東西發出的聲音很輕,有時幾乎聽不到。
3、 幼兒操作,再次制造聲音,探索材料與聲音的關系。(5分鐘)幼兒自由分組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三、樂音與噪音。(2分鐘)
教師播放不同的錄音,請幼兒聽聽有什么不同的感覺?知道避免制造噪音,活動室里應輕輕地說話。
活動反思:
此節課的主要設計意圖是讓幼兒通過學習操作而感受自制聲音帶來的樂趣。從而能主動借助各種材料發出不同的聲音。
此次活動的第一環節是"聲音可以制造"。通過教師用瓶子制造出的聲音引起幼兒興趣。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能體驗到原來聲音是可以制造出來的。只要愿意動腦筋,許多的東西都是能發出聲音來的。此環節下來,讓幼兒們能感受自制聲音帶來的樂趣,充分的體現了師生互動。
第二環節是分組制造聲音。教師通過在不同區域內分放材料,讓幼兒自由探索,嘗試制作不同的聲音。第三環節是說說自己的發現。幼兒分別圍坐在老師的身邊,說說自己創作,制造了什么樣的聲音,是怎么制造出來的并在同伴前演示。此環節讓幼兒能大膽的發言,鍛煉了幼兒的觀察力及表現力。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目標:
1、用鼻子聞,識別各種氣味,了解鼻子的用處。
2、嘗試用觀察、比較、分類等方法探索,對識別氣味有興趣。
準備:
1、裝有醋、酒、香水的小瓶若干,紗布封口。
2、瓶裝醋、酒、花露水各一瓶。
3、白醋、酸黃瓜、葡萄酒、黃酒、酒精、酒釀、香皂、洗發香波、護膚霜、茶葉、花、巧克力等。
過程:
1、談話激趣:
——“聞到什么氣味?”
“怎么會聞到香味的?”
2、操作感知:
了解鼻子的用處:
——“小鼻子上有什么?用手捏住鼻孔,聞得到氣味嗎?”
幼兒自由選擇,識別紗布封口瓶子里散發出的.不同氣味:
——“桌上放著許多小瓶子,里面裝著一些東西,用鼻子聞一聞,然后告訴大家。”
交流自己聞到的不同氣味:
——“你聞到什么氣味嗎?這個瓶子里裝的是什么?”
“這兩個瓶子里裝的東西看上去差不多,它們是一種東西嗎?為什么?”
小結幼兒聞到的幾種氣味:花露水是香水味、黃酒有股酒香味、醋有酸酸的醋香味兒。
3、比較分類:
出示各種帶氣味的物品:
——“用鼻子聞一聞,識別一下這些物品是什么氣味,如果聞到的氣味和剛才聞到的花露水、黃酒、醋的氣味差不多,就把物品分別送到相應的放置酒、醋、香水的桌上去。”
分類和驗證:
——“放有花露水、黃酒、醋的三張桌上都放了些什么?”
“這些都是什么氣味的東西?為什么它們在一起做朋友?”
小結:這些物品盡管看上去不同,但它們的氣味相似。香皂、洗發香波有股香水味,酒釀有酒香味兒,酸黃瓜有醋的酸味,能把各種氣味分得清清楚楚,你們的小鼻子本領真大。
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了解彈性的基本特性,獲取有關彈性的科學經驗。
(2)能積極參加科學探索活動,培養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活動準備:彈性及彈簧的玩具。用具等,有彈性的物體(如松緊帶。海綿。彈力布皮筋)。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操作材料,初步感知彈性。
A.幼兒操作,觀察用力拉或壓彈簧及有彈性的物體時它們的外形變化。
B.幼兒講述自己的`探索發現,了解彈性的基本特征。提問:在玩的時候發現了什么?你是怎樣發現的?小結:當用力拉或壓時,彈簧。松緊帶。海綿等都發生了變化,有的變長,有的變短,有的變形;不再壓時,這些物體都能恢復原來的形狀。這就是彈性。
(2)幼兒再次操作材料,發現許多物體都有彈性,但彈性大小不一樣。提問:還有哪些物體有彈性?這些物體的彈性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小結:許多物體都有彈性,但彈性的大小不一樣。
(3)說一說:有彈性的物體。提問:還有哪些物體有彈性?這些物體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什么方便?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放屁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果汁的顏色 中班科學教案09-19
中班科學教案:秋葉飄飄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捉泥鰍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神奇的力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磨豆漿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玩沙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美麗的春天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花貓釣魚_中班科學教案07-01
中班科學教案:秋天果子多_中班科學教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