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教學反思
作為老師,我們要知道怎么樣做好自己的教學反思,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進步。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血液教學反思,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流動的組織—血液》教學反思【1】
1,導入很成功。我通過創設情境聯系生活進行導課,一開始便使學生興趣高漲。從而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我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中。
2,充分,合理地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尤其是血細胞個體非常微小,因此通過PPT課件電鏡下的血細胞形態,使學生能更準確地掌握學細胞的結構特點。同時,給學生通過多媒體播放視頻《干細胞和干細胞的研究》相關知識點,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也能了解科學前沿知識,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
3,課堂上,除了講解知識點外,我還聯系了很多實際問題。
不足之處:
1,由于時間原因,學生課堂討論不夠充分,學生討論的時間太短,老師又倉促的總結了知識點。
2,本節課主要以講授為主,學生活動太少。
3,由于時間原因,給學生播放PPT課件的'時候,過于快。應該給學生留夠充裕的時間進行識記。
《流動的組織——血液》教學反思【2】
這節課在課堂設計上努力通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貧血、血友病、白血病、血栓、人體血量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思考(如:試管中血液為什么會出現分層現象,為什么對失血多的病人要及時輸血。三種血細胞有什么區別等)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參與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我還注重了學生的合作討論。把難的問題拋給學生,通過集體討論來解決問題,教師盡量做一個引導者。通過這些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多樣化了,在觀察、實驗、文本解讀、資料分析、討論中使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特別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以學案為載體,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過程中,注重了講練結合,每解決了一個問題,通過“請你來解答”讓學生練一練、分析回答、歸納總結等不同方式進行鞏固基礎或應用分析,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落實。
通過教學發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有待解決和提高:
1、有些問題留給學生思考時間過短,所以出現了問題解決時學生不積極的現象。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應再充足一些,再“放一放”盡量讓學生自己去探究。
2、評價太單一,缺少鼓勵性評價。
3、提問時還不能充分兼顧全體學生。今后提問學生時關注的面再大一些,盡可能照顧全體,如可以采用動手畫一畫,寫一寫,小組合作討論等不同方法,盡可能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
4、有些問題處理方法不是特別有效。在問題解決時發現所用方法對知識點的突破并不是很有效,有些學生還是不理解。可以利用實驗觀察進行突破。
以上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引以為戒。
《流動的組織----血液》教學反思【3】
上學期我們生物組的劉鳳榮、曲宏偉兩位老師就《流動的組織---血液》一課進行了作課,課后我們進行了認真的研討。現在由我代表我們生物組就此課進行反思。
血液對于每個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說學生熟悉血液是因為每個學生幾乎都有流血、抽血和驗血的經歷,對血液的顏色等有一些感性的認識,還可以從報刊、雜志、電視和廣播中獲取到有關血液的信息。說學生對血液陌生,是因為學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種成分各有什么功能。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兩位教師根據我校“教、學案”的要求,注意培養學生課前自學能力,注意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和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將課堂交給學生。教師主要不是在講,二是在引導學生;學生不是在聽,而是在進行觀察、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
劉鳳榮老師的課,首先從生活中的經驗導入新課,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及興趣。通過學生對血液認識的講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接著,出示加入抗凝劑的血液圖片,讓學生觀察現象,引導學生概括血液的各組成成分。然后讓學生觀看大屏幕,自學教材,歸納教師提出的有關血漿問題,以培養學生自學、歸納知識的能力。接下來讓學生用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血細胞中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的形態結構和功能。在學生歸納不完整時,教師及時補充講解,達到突出重點、培養學生歸納整理資料、合作學習的目的。然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讓學生談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有關知識:貧血時應怎么辦;缺氧時怎么辦;受傷時的膿液是什么等問題,體現了知識服務與生活的目的。接著播放視頻材料學生觀看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最后,通過選擇、判斷、填空等題型,公國所學新知,鍛煉了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解題和實踐能力。學生閱讀課后的知識,將知識進行拓展。了解鮮血和骨髓捐獻的意義,并認同義務獻血和骨髓捐獻,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課后我們進行了研討:認為把視頻播放放到學新知前會更好些。因此,曲宏偉老師又根據研討作了一堂課。
從兩位老師的課堂上也反應出兩點共性問題:
1、學生的動手操作、實驗能力不強。顯微鏡的使用不熟練;運用顯微鏡觀察的能力差些。因此存在有些學生觀望、實驗忙亂、用時過長的現象。這樣就使得課堂時間教緊,有些知識學習發的教匆忙。
2、教師“教學案”的運用還是不很熟練,課前教師下發了預習提綱,學生進行了預習,但課上遇到問題時,教師又不自覺地去講,不敢放手讓學生去解決,又走回老路上去。
針對這兩個問題,我們組成員通過研討認為:實驗課一定要克服各種困難來上,讓學生多動手,培養他們的實驗能力。對于實驗材料不足的問題,有可能的盡量由學生自己帶來,教師自制等,同時學校也要向辦法給解決一些;“教學案”的運用教師要大膽嘗試,不要總怕出問題,要相信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應用,這種教學方式會讓師生雙方都受益。
以上是我們生物組的反思。謝謝大家!
【血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血液循環》教學反思04-22
血液循環教學反思04-22
血液循環教學反思04-22
七年級生物下冊《血液》教學反思04-18
七年級下冊生物血液教學反思04-12
七年級生物下冊《血液》教學反思集合04-20
流動的組織血液說課稿12-15
探索血液的奧秘作文09-07
血液的科普知識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