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因數和倍數的教學反思
導語: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以下是小編整理關于因數和倍數的教學反思,以供參考。
《因數和倍數》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章第一課時所學內容,這一內容與原來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舊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礎上認識因數倍數,而現在是在未認識整除的情況下直接認識因數和倍數的,這部分內容學生初次接觸,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內容。首先是名稱比較抽象,在現實生活中又不經常接觸,對這樣的概念教學,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判斷,需要一個長期的消化理解的過程。上完這節課覺得有以下幾點做得較好:
1、通過操作實踐,認識因數和倍數
我開門見山,直接入題,創設了有效的數學學習情境,變抽象為直觀。首先讓學生動手操作把12個小正方形擺成不同的長方形,再讓學生寫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意義,這樣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從動手操作,直觀感知,讓學生自主體驗數與形的結合,進而形成因數與倍數的意義,使學生初步建立了“因數與倍數”的.概念,減緩難度,效果較好。
2、通過自主化、活動化、合作化,找因數和倍數
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整節課中,我始終為學生創造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理解因數和倍數的意義,探索并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充分的動口、動手、動腦中自主獲取知識。教學中的多次合作不僅能讓學生在合作中發表意見,參與討論,獲得知識,發現特征,而且還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初步形成合作與競爭的意識。
3、通過變式拓展,培養學生能力
課前我精心設計練習題,力求不僅圍繞教學重點,而且注意到練習的層次性,趣味性。譬如:讓學生用所學知識介紹自己,通過數字卡片找自己的因數和倍數朋友等等。學生拿著自己的數字卡片上臺找自己的朋友,讓臺下學生判斷自己的學號是不是這個數的因數或倍數,如果臺下學生的學號是這個數的因數或倍數就站到前面。由于答案不唯一,學生思考問題的空間很大,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又使學生享受到了數學思維的快樂,感悟數學的魅力。
但是還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1、課上應該及時運用多媒體將學生找的因數呈現出來,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自己的發現: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因數是它本身。
2、課堂用語還不夠精煉,應該進一步規范課堂用語,做到不拖泥帶水。
3、教者評價應及時跟上個性化的語言評價,激活學生的情感,將學生的思維不斷活躍起來,避免單一化。
【因數和倍數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08-19
倍數和因數教學反思05-15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07-13
《倍數和因數》的教學反思06-13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05-27
《因數和倍數》的教學反思11-29
《倍數和因數》教學反思06-01
倍數和因數教學反思05-15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01-03
《倍數和因數》的教學反思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