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時刻教學反思
導語:課文生動地描寫了江姐犧牲前的悲壯的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一個生活嚴謹、對革命無比忠貞、視死如歸的女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最后的時刻教學反思的相關內容,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最后的時刻教學反思
《最后的時刻》本文寫的是江姐就義前的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了一個生活嚴謹、對革命事業無比堅貞、視死如歸的女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由于故事所處年代距離學生們較遠,學生們對解放戰爭知之甚少或者是一無所知,把握人物形象比較有難度,蘊含在其中的情感就難以把握了。
上研究課前,我查找了一些資料,總感覺到找不到切入點。思索再三,我讓學生課前搜索有關解放戰爭的資料及長篇小說《紅巖》內容梗概。光積累了資料還不夠,如何巧妙地把學生帶到當時的環境中才是最重要的,怎樣切入呢?我抓住了江姐那句名言:“嚴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簽子是竹子做的,而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的。”一上來便把學生帶到那充滿血腥的場景中,學生從心里已經有一個模糊的堅貞不屈的共產黨員的形象。教室氣氛格外凝重。我相機給學生們講了江姐所處的那個特殊時代及涌現出的英雄人物,進而再引導學生研習課文。“最后的時刻”本義是什么?課文中又指什么呢?學生需要讀課文解決。那么作者為什么又用“最后的時刻”命題呢?它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學生討論解決后,我趁機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這“最后的時刻”在課文具體指哪個時間段?作者寫了江姐在這段時間內做的那些事情?體現了江姐的哪些精神品質?我首先讓學生畫出描寫江姐神情、行動和語言的句子,反復讀一讀,想一想,在這“最后的時刻”,江姐心里會想些什么?接下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勾畫與批注交流,然后抓住自己最受感動的語段品讀。學生們理清了這些問題,課文脈絡變清晰了,人物形象就樹立起來了。從學生談收獲中可看出,學生這節課深受教育,他們對解放戰爭有了初步了解,心中樹立起了英雄的共產黨人的豐碑。那么自然與作者的情感達到了共鳴,可謂是受益匪淺。
上完這一課,我倍感舒暢,自認為這節課達到了我預期的目的,屬于比較成功的一節課。其實,我覺得,不需要新鮮花樣,只要多投入點時間,多思索思索,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抓住一條線順藤摸瓜,課堂就能真正實效起來。
《最后的時刻》讀后感
這天,我思考著怎么寫老師留作業——寫《最后的時刻》讀后感。
我拿出書,把課文讀了一遍。知道了江姐在面臨最后的時刻做的三件事:第一,將文件不慌不忙的'藏起來,以免被敵人發現。第二,認真仔細的整理自己所穿的衣服。第三,在臨走之前與她的戰友深情地告別。文章我讀了又讀,發現江姐在死亡面前做到大義凜然、從容不迫、視死如歸。
當我讀完四遍之后,閉上雙眼已經滿是江姐的樣子,雖然我不知道江姐的真實樣子,但是一想到她那鎮定自若、從容不迫、視死如歸的神態就知道她是個美麗的人。“要勇敢一些!……”每當我讀到這里的時候,莫名而來的一股自信,讓我感到她臨危不懼的品格,江姐所說的這句話似乎也在自我鼓勵:絕不玷污共產黨的光榮稱號!這也是在激勵同志們:即使死也不給敵人,此乃大節!
于是,我快速地拿出筆本,奮筆疾書一邊寫一邊還在想著江姐面對死亡從容不迫、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和堅貞不屈、視死如歸崇高的革命精神,這讓我也觸動了心弦也要做一個和江姐一樣勇敢鎮定的人。
【最后的時刻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最后時刻教學反思05-20
《最后的時刻》教學反思06-01
《最后的時刻》的教學反思05-29
《最后的時刻》教學反思范文03-11
《最后的時刻》的教學設計07-01
教科版《最后的時刻》教學反思范文06-17
《時刻》的教學反思01-03
最后的時刻詩歌06-29
課文《最后的時刻》教學設計范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