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責任教學反思責任范文
讓學生初步形成責任意識,明確作為家庭、學校、社會的一員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自己能做的事情應該自己做,熱心參加家務勞動和學校活動。針對目前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家長包辦過多,責任意識相對較弱的情況,教學中側重幫助學生增強責任意識。在教材呈現上,注意體現體驗性、探究性學習的特點。以問題的形式切入,給學生更多自己思考的空間,并注意針對學生的現實問題,引導學生通過道德辨析,提高道德認識,同時適當地進行行為指導,注意道德教育的激勵作用和榜樣作用,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參加學習活動,愿意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互相鼓勵,互相學習的同時,給學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教研會過后我認真進行了反思,
本節課有如下>收獲:
一、創設教學情境,貼近學生生活。課的開頭至關重要,它往往決定著學生能否進入最佳學習狀態。三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想像力豐富,有一定的求知欲,表現欲望強烈等特點,他們的學習動機與興趣往往是直接受外界影響產生的。所以,引導他們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是非常重要的。上課一開始,當孩子們看到老師在生活中以不同的角色出現的大屏幕中,了解到老師在不同社會角色中承擔著不同的責任,立即引起了他們的興趣,使他們不由得考慮自己的責任是什么?
二、設置教學情境,讓學生親身體驗感悟。體驗是在與人和事物的直接或間接的交往中產生的,通過活動,讓學生進行道德情感的體驗,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內化道德認識,培養道德意志引發道德行為,使知、情、意、行在個體的品德形成過程中成為和諧的整體。在教學中間,我又把學生在家庭、學校、社會中經常見到或者經歷過的場面呈現給學生,讓他們自己感悟自己的責任,剌激他們承擔責任的積極性。通過錄像、表演等多種方式使學生的情感與行為體驗不斷豐富,自我認識不斷加深,讓品德課真實起來,讓品德課與生活接軌起來,體現品德課回歸生活的理念。通過師生對話、小組交流、表演等較活潑的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三、挖掘課程資源,逐步提高學生認識社會的能力。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為此,鼓勵教師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在《我的責任》一課中,在深化明理這一環節中,我錄制了學生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文明的、不文明的日常生活規范行為的片斷,讓學生觀察后進行辨析,既充分挖掘了社會資源,又深化了教學目標的完成。而且這一資源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件,易于學生接受,易于學生辨析,使學生輕松愉悅地完成了這一教學目標。新課標指出:“本課程的教科書主要不是作為知識的載體供老師講授的,它是教師引發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并且,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感受、認知、體驗和感悟,他們對生活過程體驗得越充分、越細膩,感悟得就會越到位、越深刻。可見,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俗的價值。教學中,我們要找準教材內容與兒童生活實際的聯系,尋找學生生活中具有教育意義的素材,將其納入課程。引導學生體驗、感悟、反思,即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行為方式的改變,也讓學生覺得課程對他們有意義,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的課程,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才會使學生受到真教育。
【責任教學反思責任】相關文章:
《責任》教學設計07-01
教學設計:《責任》06-02
《人生與責任》教學設計07-04
精選《責任》教學設計范文05-31
關于《責任》的教學設計06-04
《責任》教學設計參考06-02
關于責任的作文:責任01-26
責任作文之責任01-28
寫責任的作文:責任01-27
關于責任的作文:青春的責任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