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課程《空氣占據空間嗎》的教學反思
本課出自教科版科學第四單元第六課。因為空氣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氣體,這比固體、液體占據空間顯得更抽象。需要通過具體形象的事物,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親自動手實驗去體會、去發現空氣確實是占據空間的。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動手實驗、質疑、探究、自主學習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通過教學,我有以下體會:
一、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前與學生一起討論學生熟悉的《烏鴉喝水》童話故事中的烏鴉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讓學生通過故事中體會小石子把水的空間占了,水讓出空氣給小石子,水就上升了來理解“占據空間”的含義。并且因為三年級的學生可能會對”占據空間”這個科學概念有前概念的理解,但可能并不準確,我又采用了粉筆占據粉筆盒的例子,讓學生明白什么叫做“占據空間”。
二、靈活處理教材,有效開展教學活動。
教材上安排了三個活動分別研究空氣占據空間和比較水和空氣占據空間的不同特點。第一個實驗利用橡皮泥和吸管將水擠出的實驗全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做試驗驗證;第二個實驗我采取教師魔術演示,學生先猜想都通過做實驗探究的方法;第三個實驗采取教師演示學生觀察猜想的方法。三種不同的方法合理利用時間設計課堂。
三、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中心”的基本理念。
本節課的兩個探究活動,給足了學生探究時間。前一個探究活動,在學生沒有試驗成功時,并沒有急于暗示學生,而是引導小組成員仔細觀察,一起尋找失敗原因,在學生圍在一起觀察時,自己發現原來是橡皮泥沒有封嚴導致空氣泄漏。第二個實驗也有失敗的小組,經過實驗反復觀察,學生自己發現失敗的原因在于水杯沒有豎直放入水中導致空氣泄露,實驗失敗。
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下,在教師的引領下,大膽的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有機會去議、去說。在盡情地實驗中,創新了思維,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得到了培養。
四、注重培養學生良好學習。
通過自己試教,發現這節課對學生來說知識內容難度大,對教師來說課堂紀律的控制難度大。學生很容易將注意力分散到各種材料上去,而不按要求研究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我時刻關注學生課堂上的表現,不時對表現優秀的小組進行評價、表揚,育學生傾聽同學的發言也是一種學習方法,我們要從同學的發言中,發現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本節課存在的不足之處。
1、如果課堂上對學生實驗的時間可以在適當的延長一點,這樣時間規劃會更合理。
2、第三個實驗針筒實驗時,我可以采用教師演示,讓學生親自動手拉動一下試一試的辦法,讓他們切身感受到空氣占據空間的大小可以變化,空氣占據空間的大小不能變化。
3、最好還能再多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
【對于課程《空氣占據空間嗎》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空氣占據空間嗎的教學反思06-29
《空氣占據空間嗎》教學反思06-29
空氣占據空間嗎教學反思05-28
《空氣能占據空間嗎》教學反思04-20
《空氣占據空間嗎》教學反思范文06-30
《空氣能占據空間嗎》教學反思01-18
《空氣占據空間嗎》的教學反思范文07-07
《空氣能占據空間嗎》教學反思10-31
《空氣占據空間》的教學反思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