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釘銹了教學反思
通過教學我有很多感觸,其中有成功的喜悅,有課中的尷尬也有教學中的不足。反思這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收獲:
一、對學生初始概念的了解,為學生的學習奠定的基礎。
教學開始引導學生觀察生銹的鐵片和沒有生銹的.鐵片,為學生對鐵生銹的認識提供了理論支持。隨后利用生銹的圖片(課件出示)然給學生觀察總結:這些圖片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鐵生銹了)隨后提問:鐵生銹了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總結的過程,提升學生的科學概念。
探究是科學課的核心。為學生提供一個科學探究的環境,引導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是科學老師最起碼的素養。在本節課中我注重了讓學生經歷猜想,讓學生為自己的猜想尋找足夠的證據證明自己出猜想的過程。這個過程我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和敲擊、導電、磁鐵的吸引等實驗得到的結果都說明鐵銹不是鐵,是鐵產生的一種新物質,那么就是一種化學變化。
三、設計實驗,互評實驗計劃,完善實驗計劃,為學生的科學實驗提供保證。
評價是讓方案完善的過程。對實驗方案的評價過程也是促進學生交流的過程,因此,選擇評價交流的“切入點”很重要。在本環節中,我選擇了有代表性的驗證實驗方案讓學生進行評價,即解決了個案問題,同時也解決了共性問題,起到了引領作用。另外,我比較重視交流的情感目標達成,組織的評價活動充滿了民主的氣氛,學生在尊重與和諧的氛圍中各抒己見,這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了學生交流能力的提高。
在這節課中我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歸納起來有以下兩點:一是對學生在思維過程中出現的意見沖突處理得不夠好。如:在推測鐵生銹與什么因素關系時,有的學生認為與溫度有關,有的認為與溫度無關,于是學生中引起了爭論,在學生提供的證據面前,而且理由并不充分的情況下我否認了溫度是鐵生銹的原因。在這里繼續引導學生討論繼續找證據也許會好些。又如,有個學習小組在研究鐵銹是否導電時,發現鐵銹也能導電。我在處理時很簡單,只是讓其他的小組說說他們組的意見,就肯定了鐵銹不導電。其實他們并不服。如果組織學生繼續查找
原因后在做肯定會更好。二是聯系生活不夠。鐵生銹在生活中是例子很多,如果讓學生充分的聯系生活,就會發現鐵生銹的環境。對于鐵生銹的原因的推測就很容易。
【鐵釘銹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鐵釘生銹了》教案設計范文11-28
《鐵生銹了》教學反思11-24
《鐵生銹了》教學設計07-10
鐵生銹了教學設計12-10
教科版科學《鐵生銹了》優秀教學反思11-25
銹了時光的散文10-20
鐵釘與鉆石美文07-04
鐵生銹了說課稿11-02
《鐵生銹了》說課稿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