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教學反思
唐代大詩人杜甫所作的《春雨》原名《春夜喜雨》,這首詩贊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時無聲地滋潤著萬物的生長。全詩圍繞著“好”字,具體表現了春雨應時而生,滋潤萬物的情景,贊美了春雨善解人意,不好聲張的品格。這首詩通俗易懂,而且它又是我們課外古詩要求背誦的篇目之一,全班孩子都已經會背誦。根據這一現象,備課時,設計以下教學流程。從看圖著手,初讀課文;再精讀課文,進行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然后串講詩意;最后感受作者的`贊美之情,背誦課文。自我感覺教學設計重點突出,條理清楚,重視了學生自讀自悟,,并且在教學過程中給了學生一些詞語,注重了學生語言的積累。
基于學生有一定的閱讀基礎,我除了讓學生學好字詞,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我抓出了詩眼“好”的教學。為什么叫“好雨”?一是“知時節”,下得及時;二是“潛入夜”,不打擾人們工作學習;三是“潤無聲”,不求回報。在理解的基礎上,還啟發學生想象:春雨滋潤萬物,它會落在哪里?如果落在小河上,那么——(有什么變化),如果落在泥土上—,那么——,還會落在哪里?它們會有什么變化?通過想象,讓學生了解自然常識,春天,冰化了,植物發芽了,冬眠的動物要醒了等等,讓孩子對生活、自然充滿興趣。
【《春雨》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春雨》教學反思12-24
《春雨》教學反思05-31
春雨的教學反思05-31
春雨教學反思07-01
《春雨》教學反思05-31
《春雨》的教學反思01-23
《春雨》教學反思01-10
《春雨的色彩》教學反思01-08
春雨的色彩的教學反思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