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

時間:2024-03-04 14:35:20 詩琳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精選12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精選12篇)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 1

  前幾天參加了由回民二小和我校聯合舉辦的語文教師素養大賽,我思考了好多。下面就我執教的《十六年前的回憶》做一反思:這篇課文的篇幅比較長,全文有32個自然段。本著從本班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我設計了三課時,第一課時我主要引導學生讀正確有關重點詞句,了解李大釗先生的生平簡介、課文寫作順序及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二課時重點理解課文中描寫李大釗的重點詞句及描寫敵人窮兇極惡的詞句,以便分析人物的內心活動,從而讓學生感悟到李大釗不僅具有忠實于革命事業偉大精神和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而且作為父親、作為丈夫,他還有著對家人深深地憐愛之情。第三課時重點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讓學生體會父親被害后家人的心痛及感受,并聯系第一自然段,體會文章前后呼應寫法的好處。隨后就學生心目中的人物(可以是李大釗、李星華、李星華的母親、軍閥張作霖……)進行小練筆。現就第二課時反思如下:

  在上課開始,我以讓學生回憶文章主要內容為引入,以李大釗“被捕前”、“被捕時”和“被審時”為主線索展開新課的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三點:

  一是平時很少發言的個別同學積極地參與到問題之中并踴躍地回答問題;

  二是同學們對文本的感情投入很深,朗讀時很有感情;

  三是同學們在進行分角色朗讀“在法庭上”這一部分時,我被同學們的精誠團結所感動,因為我根本不知道讓哪幾個同學來表演,誰扮演父親、誰扮演女兒、誰扮演法官和誰扮演母親,就在這時,我不慌不忙地將主動權交給了班長,在班長的組織下,幾位同學立刻有聲有色地進行了表演。

  最后,課堂在“從父親又望了望我們的‘望’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的思考中結束。這節課是我上幾次公開課以來第一次感覺比較成功的一節課,不過,在反思中也意識到了還有以下幾點不足:

  1、板書不夠細心。一個好的板書就是一節課的精華,而我卻將要點沒有很好地寫在黑板上。

  2、長文短教的技巧還很欠缺。這是一篇回憶錄,應該在理清“被捕前”和“被捕時”這兩個方面的學法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在法庭上”這一部分,而我卻沒敢大膽地將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

  3、如鄭校長和幾位老教師所評價的那樣,我的`課堂只注重讓學生回答問題,而忽略了六年級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應盡量連句成段。這一點是我以前真的沒有意識到的。我很感謝各位老師對我的指引,現在的教學中我也逐漸地培養學生的這一表達能力。

  總之,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勇于嘗試探索,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爭取不斷地進步。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 2

  一、成功之處

  善于創設情境,以情境帶動學生。導入部分的圖配樂,為本課的教學奠定了基調,使學生一下子進入到一種莊重、緬懷先烈的氛圍中來。

  教學設計與課文有關的字詞練習,是我這學期來的新做法。比如多音字、近義詞、反義詞、根據詞語意思寫出詞語、根據字在詞語的意思選出正確解釋……方法多樣,既讓學生得到考試方法的訓練,又讓他們很輕松地掌握了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為進一步讀懂課文做好鋪墊。

  在教學中,特別是放手讓學生學習的`時候,他們的發現很多,體悟很多都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對于學生的每一次發言,我都予以肯定,同時也不放任自流,把自己的感悟再加進去,使之更合理更全面。

  二、不足之處

  在本課的教學中,領會文章前后照應的寫法這一環節做得最讓自己沮喪。學生不能領悟其好處,又接近下課了,未完成教學,我把前后照應的好處和課文結合后直接告訴他們了。但是,當學生不能體會時,教師的作用不就是點撥嗎?有點矛盾了。

  三、改進措施

  教師主導地位與學生主體地位有機結合起來。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 3

  《十六年前的回憶》是一篇回憶錄,其充滿了革命色彩與血肉親情的一篇文章,同時也有不忘革命先烈,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教育。通過對李大釗被捕后的回憶,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課前我要求學生搜集、查閱資料,了解當時中國的情況,認識軍閥割據形勢下,李大釗所從事的革命事業的危險性及李大釗生平。

  上課伊始,我讓學生展示、交流他們搜集的資料,通過交流和老師的補充,學生對李大釗這一人物的生平和背景基本了解了。再來導入課題――十六年前的回憶。讀題,接著根據課題質疑――看了這一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嗎?結果學生紛紛舉起了手:

  (1)我知道這是一篇回憶錄,但我想知道這是誰的回憶,為什么是十六年前的?

  (2)十六年前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十六年后還依然記得清楚?

  (3)作者為什么十六年后還要把它寫下來?到底想表達什么?面對這么多的問題,我想,讓孩子們自學的機會來了。于是我抓住這一機會說:“同學們問得真好,如果想知道那我們趕緊讀書吧,看誰讀得最認真,最先弄明白,在書上做上記號。如果有弄不明白的請在書上標明。在獨學中,學生個個都迫不及待地投入了對文本的研讀中。接下來,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交流,不但解決了上述幾個問題,而且知道抓住李大釗的`語言、行動、表情描寫等句子進行分析和體會。再加上我利用視頻進行深情的范讀和感情朗讀指導,學生們在讀中深深地感受到李大釗同志的革命精神。

  但是,一節課下來,仍然有很多問題:

  1、課前搜集資料不全,孩子們對當時的社會背景不理解,所以對這位革命先驅的革命事跡在感悟上不深入,比較膚淺;

  2、導學過程中,部分小組只對導學案中的問題進行了討論,而沒有提出自己讀書的疑問,即使有,也都較為淺顯;

  3、老師的點撥還需要精當、適時;有時有越俎代庖之嫌。

  總之,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師生都有收獲,但也要不斷改進學習方法。逐步讓課堂“高效”起來!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 4

  《十六年前的回憶》這一課一共分三課時,第一課時的效果令人滿意,學生自讀課文后,多數能夠概括出課文的內容,結合字典理解課文的生字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第二課時主要結合李大釗言行的句子,深入體會李大釗同志的革命精神,理解李大釗面對死亡從容不迫、無所畏懼的氣概。在小組進行討論時,發言的只是極個別同學,還有的同學采取等待的態度,等別人發表了自己的意見,隨波逐流,沒有自己的獨到見解。課堂上出現冷場現象,老師還怕耽誤時間,完不成教學任務就越俎代庖,唱獨角戲。這一課老師細致地備了課,準備得非常充分,為什么學生發言不夠積極,思維狹窄,缺乏語言表達能力?可能是學生朗讀得不夠充分,沒有深入到語言文字當中去,沒有推敲重點詞句、精心研讀吧?也可能是老師沒有想到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吧?我想應該讓學生首先大量閱讀革命書籍,讓足夠的革命先烈的動人事跡感化他們,再去開講這一課也許效果會更好些吧?也許是現在的學生生活得過于幸福,根本體驗不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盡管結合了李大釗的被捕后的資料,兇惡的敵人剝去了他的十個指甲仍然沒有向敵人屈服,但是只有少數同學面帶憤恨,多數表情冷漠,沒有激情。總體的感覺就是學生對英雄的大無畏氣概領悟得不夠徹底,課堂上能夠根據重要句子發表意見的只有趙琳、劉彥平、商夢瑤、牛楠楠、牛林杰幾個同學,要不是他們幾個起著引領作用,恐怕難以完成任務。第三課時,找出課文的表達方法,小組內在討論時意見一致,能找出首尾呼應和對比描寫的句子、段落,但是為什么這樣表達,多數同學還是說不清楚,原因就是在第二課時,沒有在讀中感悟李大釗的高貴品質。只有通過老師的講解,解決了課文為什么要用首尾呼應和對比的表達方法。

  今天學習《十六年前的回憶》一課,課文通過對李大釗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憶,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感受李大釗的高貴品質。我的教學設計主要有兩方面:

  1、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課文,理解李大釗的高貴品質。

  2、指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人物的高貴品質。

  在實際教學中,第一個目標完成得較理想。(原本我還怕學生因為對時代背景不熟悉,難以體會人物的品質)課堂上我先和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和寫作順序,然后讓他們用足夠的時間自讀課文,找出能夠表現出李大釗高貴品質的句子,說說自己的體會。我給了學生大約十五分鐘,他們大多數能準確找出文章中能反映李大釗革命精神的句子,并談出自己的體會,最后統一整理出李大釗有沉著冷靜、從容鎮定、忠于革命、置生死于度外的革命精神。

  反思:高年級的閱讀課文,應該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給他們方法,提出要求,讓他們自己去完成閱讀任務,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從這課的學習來看是可以做到的`。老師只要抓住課文的主線,給學生明確的指引,引導學生去找出課文的關鍵句子,并感悟句子所表達的意思、情感,學生是能從中體會文章的思想的。

  但第二個目標卻進行得很不順利。本文是悼念文章,朗讀基調應是悲痛的,語速要適中,語氣要低沉些。而描寫父親神態、語言的句子,要讀得堅定有力。但是無論我怎么引導學生,用范讀,用講解等方法,學生就是無法讀出那種基調,一遍兩遍三遍……就是讀得平平淡淡,象一鍋沒放鹽的白粥,怎樣品都缺少味道。最后,只好帶著這一遺憾下課。

  反思:這課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展開朗讀訓練,按理說應該順理成章,可是為何學生總是讀不出語氣呢?我試過給學生解釋,試過范讀,也試過叫學生個別讀,個別讀時有一兩個學生還是讀得可以的,可是一到全班講讀,又讓人聽得搖頭了。課堂上如何指導學生朗讀,讀出感情?真想聽聽其它老師的指點。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 5

  《十六年前的回憶》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通過對李大釗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憶,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結合導讀的要求以及所選的課文可以看出,這組教材的重點訓練項目是綜合運用以前學到的語文基本功,來閱讀、理解課文,學習作者有條理地敘事和表達感情的方法,并在提高理解、表達和觀察能力的同時,受到革命傳統的教育。

  一、教學效果

  本節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教學本課我從引導學生品析人物語言描寫,體味人物神態的描寫入手,采用學導式教學法,重在一個“學”字,貴在一個“導”字,以發展學生的自學和探索能力,全面發展學生智力。全文教學分為初探性引讀,深究性引讀,內化性引讀三個階段,安排自學、討論、精講、演練四個環節。如精講環節,我著重讓學生體味李大釗說的兩句話。1.“小孩家知道什么!”2.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抓住“堅決”“常”“輕易”“什么時候”展開教學,體會人物神態描寫時,我著重抓住描寫李大釗面對敵人沉著、冷靜的兩句話,品析“慣有”“嚴峻”這兩個詞說明了什么?

  二、成功之處

  閱讀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而是讀者(教師、學生)與文本以及作者進行反復地、深層次地“對話”,在這“對話”的過程中,體驗和領悟、探究與發現,把握與發展文本的內核之所在。如“李大釗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是學生在第一課時初讀后留下的一個凸顯課文主旨的問題,如何解決?只有再次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再次的磨合,通過“閱讀—品析—議論—整理”的.系列閱讀活動,從中領悟到李大釗是一個對革命事業充滿“信心”的人。這樣文本中的具體文字恢復了生命,從而使學生得到了生命化的教育。這是教學中的一大亮點。

  三、不足之處

  在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時候,因為課上時間有限留給學生閱讀的時間不夠,在指導閱讀中未能抓住文本的“熱點”與“難點”。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平等、互動地引導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抓住文本“熱點”與“難點”,打造課堂的熱源效應,打通課堂的壁壘,將閱讀活動立體化,將平等對話互動化,將探究體驗情感化。讓學生感受到閱讀文本是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撞出的火花便是文化的積累,思想的熏陶,精神的積淀。如“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李大釗同志對革命事業的信心呢?”這個問題的引出教師應服從學生的需求創設情境,調動興趣,激活思維,體驗情感。抓住本文重點,即人物語言、神態的描寫,引導品味分析,入情入境。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 6

  閱讀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而是讀者(教師、學生)與文本以及作者之間進行反復地,深層次地“對話”的過程,在“對話”的過程中,應注重體驗與領悟、探究與發現、把握與發展文本的內涵。如學生在第一課時初讀后就會產生一個疑問“李大釗是一個怎樣的人”,面對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只有再次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再次的對話,通過“閱讀——品析——議論——整理”的系列閱讀活動,從中領悟到李大釗是一個對革命事業充滿“信心”的人。這樣文本中的具體文字恢復了生命,從而使學生得到了生命化的教育。

  引導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應該是平等、互動的。教師應該抓住文本“熱點”與“難點”,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將閱讀活動立體化,將平等對話互動化,將探究體驗情感化。讓學生感受到閱讀文本是在心靈與心靈的碰撞,碰撞出的火花便是文化的積累,思想的熏陶,精神的積淀。如“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李大釗同志對革命事業的信心呢?”這個問題的引出,教師應從學生的需求創設情境,調動興趣,激活思維,體驗情感。抓住本文的重點,即人物語言、神態的描寫,引導學生品味分析,入情入境,抓住“堅決”、“常”、“輕易”、“哪能”這些語言的關鍵詞,抓住“不慌不忙”、“慣有”、“嚴峻”這些人物神態的關鍵詞,采用“換詞(句)法”點撥引導學生有的放矢地去與文本對話,使閱讀教學融“工具性與人文性”為一體。總之,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不僅僅是平等的、互動的,還應該抓住“關鍵”點,化“熱點”與“難點”為“焦點”,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文字中進行“焦點訪談”。

  與文本對話除了具有平等性,互動性,還應有情感性,因為語文學科的文本無處不充斥著情感的東西。“詩即思,言即情”,所以,在引導學生認識李大釗的偉大形象時,可以通過教師、學生與文本有感情的平等對話,即教師范讀,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等;也可以通過教師,學生與文本有感情的`互動對話,即教師的情感點撥,學生的即興表演等一系列閱讀活動來實現。通過朗讀、想象,談感想,談心情等教學環節引發了讀者(教師、學生)與作者、編者產生共鳴,對李大釗同志的緬懷、崇敬、仰慕之情油然而生。

  總之,理想的閱讀,應該是課文——學生——教師——作者(編者)四者之間對話交流的平等互動關系,并且是富有情感的交流,這就是閱讀教學理當追求的境界。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 7

  本課是回憶錄。通過對李大釗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憶,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除開頭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后的順序來敘述的。被捕前寫父親燒掉文件和書籍,工友閻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勢的'險惡與處境的危險;被捕時寫了敵人的心虛、殘暴與父親的處變不驚;法庭上描寫了李大釗的安定、沉著;被害后寫了全家的無比沉痛。

  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使學生借助課文,激起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二是引導學生領悟課文前后照應的寫法。

  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中心,落實知識點”為指導思想,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做好前置性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中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如:在讀完課題后我讓學生說說這篇文章的體裁,了解作者,聯系課文,思考本文的寫作時間?有了前置性的學習,學生一下子就弄明白答案了;在閱讀第一自然段的時候,引導學生感受開門見山的寫法,還有中間的,結尾的內容都有前后照應的寫法;檢查學生生字詞的掌握情況,充分的體現了課前先學的課題成果,大多數學生讀字準確,并能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詞。

  課是有缺陷,我想:在教學中要多些誘導學生在課堂上敢于提出疑問,甚至可以提出不同的見解,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機會。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 8

  《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文章是一篇回憶錄,通過李星華對父親李大釗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憶,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

  雖然學生對李大釗有些了解,但李大釗所處的時代距學生較為久遠,孩子們很難真正深入文本去更加深刻的了解這個人物形象,在對學情有所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單元主題和文本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立為:了解李大釗在被捕前、被捕時和被捕后與敵人作斗爭的事跡,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李大釗的革命品質。

  對于文中“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后”四個部分,我采用的是由扶到放的教學方式。以第一部分的學習為例,讓學生抓住重點句子,指導他們體會句子時,可以從重點詞語、修辭手法、聯系上下文、聯系背景來進行體悟。接著,學法遷移,小組合作學習“被捕時”和“在法庭上”。最后,提出問題:李大釗在殘暴的'敵人面前英勇無畏,將生死置之度外,是什么樣的力量占據著他的心?回顧內容,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最終認識李大釗這位偉大形象,激發學生對李大釗同志的緬懷、崇敬、仰慕之情。

  另外,在這篇文章中,首尾呼應是一個最突出的寫作特點,我在教學時充分關注了這一點,利用對比開頭和結尾文段的方式,引導學生發現這一寫作特點,并且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在上課之后,留給我深刻思考的一點是:本文不僅是一篇懷念革命先烈的文章,也是一片寄托女兒對父親的思念的文章,在教學時還應結合李星華的生平資料,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女兒對父親的懷念。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 9

  《十六年前的回憶》是一篇傳統課文,規范質樸,至情感人。怎樣讓學生學會學習?我把自己當作一個引導者,一個質疑者,讓傳統課文散發出現代課堂的風采。

  上課伊始,板題讀題后,文中哪句話寫到這個課題?自然學到第一自然段。那父親是誰?鏈接李大釗資料,談談感受,再讀課題就有別樣的一種沉痛的感情。

  回憶父親的一些什么事呢?學生默讀課文做上批注。十來分鐘后,學生展示匯報,引導學生簡練概括事情,如:形勢危急,堅持工作。學生遺漏之處,啰嗦之處,老師質疑,引導學生發現體悟,簡練概括。

  這么一些事情,哪件事對你印象深刻呢?為什么?在這一問的引導下,學生探究出李大釗忠于革命,臨危不懼,堅貞不屈的品質來。

  多么好的'一位革命者啊,多么好的一位父親啊!感情朗讀課文后三段,體會悲痛心情。“媽,昨天是4月28”和前文哪里的寫法相一致?學生迅速找到讀一讀。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學生交流中,老師引導體會這樣前呼后應表達的好處。課文還有這樣前后呼應的寫法嗎?找一找進行交流。師引導課文開頭一二自然段的寫法,質疑這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寫事的文章寫法相同嗎?這又是什么樣的敘述方法?從而在質疑中思考體會倒敘的寫法和好處。

  就這樣,在老師的引導質疑中,學生積極探究學習。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 10

  《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文章是一篇回憶錄,是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于1943年寫的,是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教材。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時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做到長文短教。

  由于課文篇幅較長,內容較多,學生在理解上肯定會有一定的難度。備課前我也去查閱了有關長篇課文的教學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從整體入手,通過整體感悟,讓學生直接觸及中心正題,抓住重點段落進行研讀,放棄逐字逐句的講解。于是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方面,從整體上理清文章的脈絡,概括出李大釗是怎樣的人,并以此為線索,抓重點詞句探究;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現的情感,以朗讀為主,在讀中體會李大釗的品質,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

  二、走進李大釗的內心,實現與文本對話。

  當我讀完這一篇課文的時候,我也被李大釗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信心,在敵人面前堅強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響親人的高尚情操深深感動。我想這是每一位閱讀了這篇課文之后的讀者都會共鳴的想法。那么如何讓學生也能夠體會到這些呢?這成為了我備課時的`一個難點和重點。我想只有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才能走進李大釗的內心世界,于是在教學中抓住“局勢越來越嚴重,父親的工作也越來越緊張。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么時候,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離開呢?’”“父親瞅了瞅我們,沒對我們說一句話。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于革命事業的信心。”、“父親立刻就會意了,接著說∶‘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個鄉下人。我的孩子年紀都還小,她們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們沒有關系。’父親說完了這段話,又望了望我們。”等句段引領學生體會李大釗的高尚品質。

  三、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通過閱讀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這篇文章還有很多的空白點需要學生去思考,比如“父親在敵人面前態度嚴峻,猜測父親當時心里是怎么想的?”“父親說完了這段話,又望了望我們。想一想父親心里在想什么呢?”等等,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點。于是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們開始思考。這些口語表達的設計,即讓學生走進了李大釗的內心,體會到他當時的情感,又進行了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 11

  “以問題為中心”的“六環”“三步”教學模式的推廣,使我受益匪淺。近日,我采用“六環”“三步”教學模式講了《十六年前的回憶》,課后反思如下:

  首先師生能在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能夠在安排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進行自學方式及學習收獲的調查、交流,以此培養學生自學意識和能力。引導學生更深入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生本、生生、師生的不斷對話中去發散學生的思維,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梳理問題時緊緊扣住本文的主旨部分:“李大釗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什么能這樣?”解決問題采用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教師點撥的學習方式,注意了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評價相結合,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從中感受到李大釗同志的高大的`形象和革命的精神,與文本產生共鳴,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啟迪,審美樂趣。學會了前后照應的寫法,并進行運用,對所學知識能夠進行拓展。

  通過教學,我深刻地感受到,“六環”“三步”教學模式,符合新課程理念,是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創造思維的最好的方法。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 12

  《十六年前的回憶》是一篇革命傳統教育課文,課文比較長。怎樣實現學生自主、老師從旁協助,順學而導呢?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速讀、瀏覽的能力。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通過這兩種讀的方式,抓住文章的整體脈絡,然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悟,體會課文表現的李大釗同志忠于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孩子們體會的比較到位。“李大釗是一位的革命者。”的練習,學生的答案還是豐富的。

  引導學生領悟、分析、“前后照應”以及“對比”的寫作方法上感覺也比較順利。首先,在閱讀分析李大釗同志被捕是這部分內容時,我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發現“敵人的兇殘”與“李大釗的不慌不忙”這一對比處,深入體會李大釗的鎮定勇敢,感受對比寫法的作用。其次考慮到學生接觸較多的是“首尾呼應”,對這課出現的幾處前后照應估計不太好理解,我利用閻振三的再次出現,引出前后照應的寫作方法,通過學生反復地去讀,自主感悟,體會這種寫法的好處。之后,再由學生獨立找出文中出現的幾處前后照應的句子,再讀再體會,經過交流,大家很快形成共識,并沒有用我過多的'講解。

  對李大釗作為父親,內心深沉的父愛,以及女兒對父親深切的懷念孩子們理解的則不夠深刻。在我這里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片段中可以看出:李大釗同志在法庭上雖然“沒對我們說一句話”,但是此時他有千言萬語要對他的孩子,對他的妻子說啊,請您動筆寫下來!有的孩子只局限于兒女情長,他寫的是讓妻子和孩子好好活,好好撫養孩子成人;有的寫的是李大釗同志對孩子的將來不放心,讓孩子好好讀書;只有少數幾個孩子站在“革命”的高度,教育妻兒繼續為中國的革命事業繼續努力,并告訴妻兒革命一定會勝利的!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11-06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04-21

十六年前回憶的教學反思11-16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04-21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范文06-05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15篇03-14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 15篇03-15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15篇)03-25

語文教學反思《十六年前的回憶》07-24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精選6篇)07-1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 | 日韩欧美a∨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视频专区 | 亚洲午夜福利AV不卡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