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教學反思

時間:2021-06-16 19:44:34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教學反思

  為什么同一內容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呢?我們細細地品味著:設計一和設計二中的老師都是想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建構知識:設計一的教師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是“為操作而操作”,他沒有將這一學習方式用足、用好、用透,因此沒達到操作的目的,教學效果不好;而設計二的教師把握住了操作活動的關鍵,他讓學生在經歷新知的探索過程中得到充分的發揮,使學生在豐富的表象基礎上自然而然地建構了知識。因此,體驗,僅僅是操作是不夠的。我們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教學反思

  “以身體之,以心悟之”,這樣的體驗對學生來說才是深刻的。

  一、 體驗,需要學生親身去經歷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早就提出“實踐是最好的`老師”的教育思想。對于動作思維占優勢的低年級小學生來說:“聽過了,就忘記了;看過了,就明白了;做過了,就理解了!边@就要求我們在平時教學中重視讓學生在“做”中體驗數學,去促進數學知識的建構。例如,上述設計一和設計二中“從‘體’上剝離出‘面’ ——認識長方形”這一環節中,兩位教師都積極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看一看、畫一畫、指一指、找一找,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動眼、動手、動腦、動口,使多種感官參與,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實踐中直觀認識長方形,體驗數學知識。

  二、 體驗,要關注親身經歷后的感悟

  以往有些數學課上,我們會發現這樣一些現象:當教學環節進入學生操作時,教室里頓時熱鬧開了,學生各自動手。而且有時用于操作的時間可多可少。這種“擺設”型的動手操作看看很熱鬧,其實可能是“蜻蜓點水”只停留在活動的表面上,學生得到的體驗也是不深刻的。因此體驗光有表面上的活動是不行的,它還需要老師細膩和到位的指導。像上述兩個設計同樣是認識長方形,設計一中老師設計的活動看上去很細,但指導上還不夠到位,如:學生畫的長方形可能有很多種,這位老師卻只出示一位學生的作品,并貼到黑板上,這很容易讓學生產生誤導,只有這種長方形才是長方形,這樣學生的體驗就不豐富了;又如,在找長方體上其他面上的長方形時,這位老師僅伸出食指指著各個面,這又易使學生對“面” 的理解不深刻,可能會對他們的后續學習(長方形的周長、面積)產生不利的影響。而設計二中的老師引導認識長方形層次非常清晰,指導非常到位:從引導看一看長方體的面,摸一摸這些面,讓學生初步感知“面”的概念;又通過畫一畫、比一比,讓學生積累了更多的對長方形直觀認識;最后在揭示概念時,又通過對學生自己畫出的各種各樣的長方形的比較,巧妙地豐富了概念的外延,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長方形的認識。因此,在學生操作時,教師不是旁觀者,更不是指揮者,而應是合作者,與他們一起探索發現,教師這時的指導可以是一種手勢,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問話,這些都能讓學生加深體驗。

  其次,體驗還需要與學生的思維相伴。學生在動手操作時,如果是依樣畫葫蘆,照著課本“例行公事”,或按著老師的旨意被動行事,那么學生所經歷的過程只是一個機械的、淺顯的過程。因此體驗要與學生的思維結合起來。例如設計二中學生親歷了看、摸、畫、比等多樣的活動,他們對長方形的感知很直接,這時候老師進一步引導:揭示概念,想像,找長方形,學生對長方形的感性認識越來越豐富,他們就會把學到的知識內化,自然而然地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的體驗就更深刻了。正如語文書上所說:“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動手又動腦,才能有創造!

  總之,我們在課堂上應盡最大可能提供給學生體驗的機會,讓他們多看、多聽、多說……全方位“動”起來,用自己的身體親歷,用自己的心靈感悟,去享受學習的快樂,體驗成功的喜悅!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關于《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教學反思01-05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教學反思03-08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教學反思01-07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教學反思11-02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學反思10-10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學反思01-07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教學反思范文03-30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數學教學反思07-04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反思范文07-0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中文精品欧美无线码一区 |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香蕉 | 日韩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综合 | 午夜在线亚洲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