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教第四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優秀教學反思
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萬以內數的認識”并非一無所知,他們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或生活中已經積累了大量萬以內的數的知識,有的甚至能夠讀出萬以內的數,只是尚未形成系統的認知,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行歸納總結,逐漸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整理歸納新知,為了有效地突出重點,我把教程從三個方面進行分解:
一、聯系生活,感知大數。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數學強化生活性,讓學生學習有價值數學,使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因此,在本節課,我首先將生活數學化,通過讓學生課前調查發現生活中的大數,課堂交流生活中的大數,從而感受到生活中原來有這么多大數,進而產生研究生活中的大數、學習數學的必要性。 再讓學生探索,將生活化的大數抽象成數學知識。
二、動腦思考,體會十進制關系。
學習萬以內數的認識之前,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先認識計數單位“千”,通過數大正方體的方法到數出大正方體的個數這樣的過程,重新將數學知識回歸到生活,將數學生活化,讓學生在交流中體驗學習數學的實際意義,進一步感受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其中在數大正方體時,引導學生數的方法尤其重要,并在其中讓學生感知10個一是1個十,10個十是100,10個一百是1000,由此得出大數:一千。并使用課件演示一個個、一條條、一片片數的過程,加深對“千”的認識,體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為認識萬以內數的認識做好鋪墊。
三、 以活動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數感。
學生在數一數活動中,經歷數數的過程,繼而認識計數單位“萬”和10000以內的數,能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簡單地交給學生“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過于生硬和說教,學生很難掌握個、十、百、千、萬之間的關系。為此,在本節課安排以活動,促進學生數感地發展,豐富學生對數的認識。首先,課前讓學生調查發現生活中的大數,課堂交流中生活中的大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大數有了初步的認識與感受。接著,安排“猜一猜?”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一個小正方體是大正方體的一份子”,給學生估計地標準,進而估計“大正方體有多少個小正方體?”讓學生在估計中思維得以碰撞。學生對“萬”的認識是困難的,如何突破這一難點,讓學生建立“萬”的理解呢?在學生認識“十個一百是一千”“一個大正方體里有1000個小正方體.” 緊接著我通過活動:觀察1本100頁的書,再把10本100頁的書放在一起,讓學生體會感知1000頁到底有多少。那么10個大正方體合起來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讓學生建立“十個一千是一萬”的初步認識,而“一萬”究竟是多少呢?學生還是模糊的。我再通過體會“猜學校的人數”,幫助學生理解大數的含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我們二年級每班大約有50名學生,有10個班,全年級大約一共有500人。全校有6個年級,每個年級有500人,全校大約一共有3000名學生,3000還差7000才到一萬。 學生會覺得全校學生看起來已經很多人了,但是全校人數3000人距10000人還差那么多,說明一萬這個數很大。
【北京版小教第四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優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滬教版數學第四冊《千以內數的認識與表達》優秀教學反思01-17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1-02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3-29
《萬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09-11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7-31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9-26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0-25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1-15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