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學反思范文
《搭石》石一篇很美的課文,在平白樸實的語言中展現出人性的光輝何作者對家鄉的無比依戀,選編這篇課文除了要讓學生感受到人性的美之外更重要是要讓學生學會從不起眼的事物中去發現美。
怎樣讓課文走進學生的心中,激起他們心中的漣漪激撞出美麗的浪花,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在上課前我想到在南京的語文素養大賽上佟雅坤老師在進行朗讀點評時提到的朗讀就是要把文字讀成畫面,才能把語意表達得很清楚,那《搭石》石一篇畫面感非常強的文字,只要能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幅幅畫,學生的學習就會主動、有效了。有了這樣的理念和思路,接下來的教學就變得非常簡單了。
首先用“什么是搭石”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默讀第一自然段,學生很快就用書上的原話回答出來了,配合插圖學生很快就弄懂了第一自然段的內容。課文二到五自然段的.內容的學習,我只是給了學生一個引導“家鄉的搭石究竟給作者留下怎樣的印象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二到五自然段,邊讀邊做批注,看看你從這幾個自然段中看到了一些什么畫面?”學生經過較長時間的自學之后,我又安排了小組的討論,讓學生在小組充分發表意見。學生的討論比較熱烈,從巡視中我指導很多學生都看到了其中的一、兩個畫面。在指名匯報的環節中,學生最先匯報的是課文第三自然段“一行人走搭石”的圖畫,他們還讀出“一行人走搭石”的特點是協調有序。順著學生的思路,我用情景體驗何朗讀指導等方法深入學習了第三自然段,“協調有序”“人影綽綽”等難理解的詞在想象畫面、情景體驗的就變得很容易理解了。
接下來學生又先后匯報了“上了年歲的人擺放搭石”、“面對面讓搭石”、“背老人過搭石”等畫面。在畫面的想象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從一個個簡單的動作后面感受作者家鄉人民為他人著想、互相謙讓、尊敬老人的美好品德。在學生對整篇文章形成了一定的畫面感之后,我再次讓學生默讀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體會“風景”的內在含義,既有外在的自然風光的美,更加重要的由人們身上看不見的心靈美塑造出的一幅幅畫面的美。
【《搭石》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搭石的教學反思07-05
搭石教學反思05-24
《搭石》教學反思06-21
搭石的教學與反思02-20
教學反思《搭石》07-16
《搭石》教學反思11-04
《搭石》教學反思12-14
《搭石》教學反思精選08-29
《搭石》教學反思11-27
《搭石》教學反思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