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精選12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文《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文《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 篇1
“愛國情感”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是個虛幻、空洞的詞。如何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中的愛國之情,體會世界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便成了教學要解決的核心問題。而愛國情感不是感性的說教,它務必在教學中有個實實在在的載體,那就是語言實踐。沒有扎實的語言實踐,熱愛祖國的說教自然成了“空中樓閣”。而語言實踐就是要帶領學生研讀文本,反復品味,深切體會,讀出文中情,讀出文中味,讀出融入孩子自己的情感的文本味來。課剛開始,通過看運動員獲獎,升國旗的錄象和自己在這莊嚴肅穆的升旗儀式中,望著徐徐升起的五星紅旗,你會想到些什么?通過心靈對話:學生初步明白五星紅旗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尊重和愛護它。在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研讀重點詞句,感悟愛國情,體驗愛國情。如在指導學生感悟“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著鮮艷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等重點句子時,呈現典型的三個層次:讀出理解──說出感受──再讀體驗情感。首先學生自由讀重點段落,勾畫出表示”我“動作的詞句,自讀、自悟、自得;再讓學生默讀體會,說說自己對句中哪些詞有特別的感受?交流中,我相機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吃力、趔趔趄趄”,從中品出了留學生身上沉甸甸的愛國情意,為維護國家的尊嚴,決不向饑餓低頭;接著,再給予學生閱讀的空間,讓學生帶著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自由感情讀重點語句,讀出自己的內心真實的情感體驗來,切實地體驗到留學生身上濃厚的愛國情思。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得到了“言”,感受到重點語句中每個字詞里所蘊含的“愛國情”;也得到“意”,
“我”的愛國情與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的愛國情融為了一體,使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得到凈化與升華。
在調控課堂教學發展中,語言機智似乎也有待錘煉,不僅抓不住學生問題的實質進行有效的課堂生成,而且問題瑣碎,如“哪里體現他很餓?”“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沒有人給他吃東西?”“他來到面包店吃到面包了嗎?”……這一個個毫無思考價值的“以教定學”問題扼制了學生的發展。
課文《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 篇2
課文《一面五星紅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課文講的是一位中國留學生在一次漂流活動中發生了事故,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下,我上的是第一課時。本節課我緊緊圍繞擬定的教學目標展開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倡導自主識字,培養獨立識字的本領。
二、有機整合每個教學環節,引導學生感知,感悟文字背后所蘊涵的“愛國情”。
1、創設情境,鋪墊“愛國情”。
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曾說過:“語文離了感情,語文就是麻木的。”基于這樣的認識,在上課伊始,我通過聲情并茂的課件再現劉翔,升國旗的感人場景,把學生帶入了一個為五星紅旗自豪的情境中,醞釀了濃濃的愛國情,為接下來的教學作了情感的鋪墊。
2、品味語言,體驗“愛國情”。
如何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主人翁的“愛國情“這是本節教學的一個重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重點,我從訓練學生的語言著手,通過帶學生研讀文本,反復品味重點句段中的重點詞。如在指導學生感悟: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著鮮艷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重點句子時,呈現了三個層次“讀出理解——交流感受——即興表演”。在學生匯報時,相機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吃力,趔趔趄趄”,為了更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留學生身上沉甸句的愛國情意,設計了學生就此句子進行表演,親身體驗這份愛國情意。
我感覺自己重點段的深入研讀還不夠到位。如本課第二部分寫“我”與面包店老板打交道的過程,通過對人物外在動作的描寫刻畫表達內心情感,應作重點段處理。雖然我在設計時,有意將此列為重點來教學,引導學生深入細讀,靜思默想,但缺乏細致的考慮、安排,導致在實際教學中,未能以有效的問題引發學生讀通、讀透文本,只是在第9段“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視著手中的五星紅旗……”教學中讓學生入情入境,思考這時“我”可能會想什么呢?而其余段落的讀悟,領會就顯得單薄、膚淺,如蜻蜓點水,流于形式。其實在這一環節,學生匯報后,就應讓他們再次重點讀這一部分,教師引導讓其領會通過外在動作描寫表達內心情感的寫法,滲透習作指導,而后在入情體會的基礎上有感情地多種形式反復朗讀,效果肯定會彰顯。
當然在這次教學中也存在著幾點不足的地方:
1、在調控課堂教學發展中,語言的精練和機智有待錘煉。
2、指導學生朗讀不夠到位,在學生理解不深刻的情況下,教師沒有很好地點拔。
3、課堂教學中關注不到不同層次的學生。
這些將有待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好好該正。
課文《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 篇3
《一面五星紅旗》一課是一篇感人肺腑的課文,寫的是一位中國留學生在國外旅游遇到危險時,寧愿忍受寒冷和饑餓,也不肯用國旗換面包,最后暈倒在地,贏得外國友人的尊重和友情的故事。文中有兩條線,明線是“我”的愛國情意,一條是面包店老板前后態度轉變體現出來的友誼。“愛國情感”這一主題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是個虛幻、空洞的詞。如何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中的愛國之情,體會世界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便成了教學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在本節課上,我以面包店老板前后態度的變化為突破點,以“我”的愛國情意為重點,引導學生研讀文本,反復品味,深切體會,在朗讀中感悟課文中所蘊含的深沉的愛國情感。
一、演說導入,鋪墊“愛國情”
課前預習課文,讓學生閱讀“資料袋”里的內容,搜集關于國旗的資料。教學伊始,我讓孩子們進行演說,雖然孩子都知道“五星紅旗”,但并不理解“五星紅旗”真正意義,就有必要補充相關的語言和背景資料,引導學生體會國旗在心中的意義。使孩子們肅然起敬,為下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調為學習課文做好了鋪墊。
二、檢查預習,培養好習慣
因為課前布置充分預習,早讀時讓孩子們同桌檢查讀正確;將難讀的段落在小組內讀,所以在“初讀課文”環節,我檢查預習情況:抓住我會認的字讀準字音,易讀錯的詞、四字詞語等,讓孩子掌握識字方法和規律,理解詞語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語文習慣。感受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分塊學習,體驗“愛國情”
由于本課的容量比較大,我把課文分為“我對五星紅旗的熱愛”和“面包店老板態度的變化”兩個部分進行教學。從“面包店老板態度的變化”切入,找出句子體會面包店老板的態度。然后鏈接到留學生的愛國之情。從“趔趔趄趄”切入,理解詞語,想想畫面,讀出感情,然后總結方法:用神態動作表現內心情感,再找其他通過神態表情的句子。在指導學生感悟“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著鮮艷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等重點句子時,引導學生理解、感悟“趔趔趄趄”,即使挨餓也不用國旗換面包。將自己的理解放到課文中想想畫面讀,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也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這些詞語的作用。從中品出了留學生身上沉甸甸的愛國情意;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把體驗人物的內心世界作為教學的另一個重點內容,如在學習“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視著手中的五星紅旗”時,我引導學生思考,此時“我”心中會想些什么呢?引導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真切地感受“我”的愛國情感。通過“讀”,去感覺、去聯想、去領悟、去汲取文章營養,讓“我”的愛國情與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的愛國情融為了一體,使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得到凈化與升華。
課文《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我們還力求實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上出真正的語文味兒來,如教給孩子們用動作體會人物內心的情感,看看你從留學生的那些動作中感受到了他對國旗的熱愛,當學生找到“久久凝視”時,再和“看”進行對比體會,哪個詞用得更準確。進而使學生體會到準確運用詞語的好處。
本節課孩子們在讀文的過程中就不斷的在運用這些方法理解體會文本,直至結尾處更是讓孩子們把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寫話中,
當然,這堂課中也存在著許多的不足,許多孩子們的回答中產生了對文本和學法上的生成,有些我沒有捕捉到或沒有提煉、提升。今后我會不斷的在這些方面多學習,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語文功底。最后希望各位老師多多指導,讓我以后在教學上有所進步,謝謝!
課文《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 篇5
《一面五星紅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課文,寫的是一位中國留學生在國外旅游遇到危險時寧愿忍受寒冷和饑餓,也不肯用國旗換面包,最后暈倒在地,贏得外國友人的尊重和友情的故事。對三年級學生來說,課文篇幅較長,思想性也比較強,對于學習用外在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方法,更是不好把握。
閱讀課要主線清晰,但又不能只有幾根“筋”而沒有血肉。首先是選好幾個點,讓學生通過朗讀、思考、體驗、感悟、表達等多種活動,深入閱讀文本,在語言、思維、情感、認識等多方面得到發展。本課我抓住究竟是“我”的哪些行為打動了老板?這一問題,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4到10自然段,找到一句最能打動老板的寫“我”的動作的句子。然后交流,重點研讀這個句子,以“趔趔趄趄地走”為切入點進行教學,找到了工具性與人文性高度結合的這個點。再進入下一環節的教學:課文中還有像這樣的用動作和神態來表達我對五星紅旗的熱愛的句子,請同學們劃一劃,同桌兩人交流交流。請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挑選一個句子進行重點研究,按照我們剛才的學習方法,抓住“我”的動作、神態進行研究。一節課的兩個的“點”,如果教法相同,難免讓人有重復之感。因文而異,采用不同的方法展開對這兩個點的教學。
以情激情,動人心弦。對于情感深厚的文章,如果學生學完了沒有動情,也許就不能說很好地體現了人文性。情從哪里來?情從文本來。教師除了懷著滿腔的情來教學,還要找到生情點,恰當地喚醒它,點燃它,讓它在學生的心中燃燒。在備課《一面五星紅旗》時,我的心中想起了一首歌《紅旗飄飄》,我把這首歌搜索出來,聽了很多遍。覺得這首歌對這篇課文的理解應該有很大的幫助,因為他們表達對祖國的熱愛是一致的。記得馬卡連柯說:“做教師的決不能沒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師。”課本是情的載體,依附著情,濃縮著情,洋溢著情。在拓展升華,加入了一些圖片,并設計了一個問題:學到這兒,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在“我”的心目當中,五星紅旗會這么重要呢?課前老師讓大家了解了留學生的生活,下面我們來看一個留學生的心愿:教師配樂朗誦后,再讓學生感悟在留學生的心目中,國旗的重要性。同學們,這國旗僅僅是國旗嗎?它還代表著……(學生想象:我們的祖國、可愛的家鄉、日夜思念的親人)。我加入配樂的朗誦,發現孩子們的眼睛亮亮,他們的表情莊重的。
不足之處:
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常常可以看到“隨文練筆”,這種練筆或是對文本的“空白”作補充,或是讓學生寫下閱讀后感受,如果組織得好,既有利于學生對課文、人文價值的認識,也有利于學生語言的發展。我安排了:“我想對面包店老板說————”只是讓學生說一說,沒有安排寫,覺得學生說得不夠到位。如再寫,也許效果會更好。教學藝術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通過本次教學,我的收獲很多很多。
課文《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 篇6
一、深入剖析,精心設計設
《一面五星紅旗》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學期的講讀課文,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國留學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動中發生了事故。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下,“我”拒絕了面包店老板用國旗換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祖國的尊嚴,也贏得了外國朋友的尊敬。課文從三個方面敘述事件的經過,第一部分寫“我”在一次漂流活動中失事,處境十分艱難;第二部分寫“我”與面包店老板打交道的過程,“我”斷然拒絕了他提出的用面包換國旗的要求;第三部分寫“我”的行為感動了面包店老板,“我”也得到了救助。本課的重點是理解面包店老板態度的變化,難點是學習用外在動作表達內情緒感的寫法。根據本文結構特點,我在教法上采取了以“讀”為主線,落實“三讀”的語言實踐過程,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留下足夠的空間為學生張揚個性。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促進學生構建新知,培養語感,促進思維,促進發展。課堂最精彩的兩個教學環節學習資料以板塊呈現,學生有閱讀的自由,有充裕的自讀自悟時空,學習自主性得以發揮(也有利于教師的指導和參與)。對整節課來說,既讓學生學得扎實,又充分體現學生的空靈,因此,對課文的解讀呈多元形態,思維的花朵異彩紛呈,這也是
本節課的教學的理想境界。
二、分析目標,落實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據此,確定了如下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內情緒感的變化。
2、理解課文資料,體會到“我”對國旗的尊敬和熱愛,體會到面包店老板對“我”的敬重和理解。
3、了解作者的寫作特色。目標確定以后,教學緊緊圍繞上述目標展開,并將上述目標落實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之中,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激情。
三、找準關鍵,有的放矢
教學的重難點總是與學生原有知識存在一些距離。教學關鍵點突出地反映了學生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認識上的矛盾性,體現了教材資料上已學知識與新知識的聯系與銜接,展示了教學過程中由感知教材向理解教材的合理過渡。因此,確定與處理好教學關鍵點,對于順利學習新知識能起決定性的作用。在鉆研教材時,弄清教材資料的層次與聯系,明確重難點是抓關鍵點的基礎。所以,關鍵點是“課眼”,處理好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因此,我對本課的教學重難點進行了如下界定:
1、理解面包店老板態度的變化。
2、學習用外在動作表達內情緒感的寫法。
課文《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 篇7
昨天,剛上完《一面五星紅旗》這一課。《一面五星紅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課文,寫的是一位中國留學生在國外旅游遇到危險時寧愿忍受寒冷和饑餓,也不肯用國旗換面包,最后暈倒在地,贏得外國友人的尊重和友情的故事。對三年級學生來說,課文篇幅較長,思想性也比較強,對于學習用外在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方法,更是不好把握。教學之初,我認真研讀了課文和參考書,在設計第二課時時,我主要把握兩個模塊的教學,即“面包店老板態度的變化”及“我對五星紅旗的熱愛”,這也是本課的重點,學習用外在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方法則是本課的難點。為了能同時突破重難點,我一直在尋找一種兩全其美的方法。最后,我采取了先讓孩子自主學習匯報,接著初步教給他們通過動作體會人物內心的方法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先自主通過面包店老板的動作體會老板的態度,最后比較熟練地從“我”的動作中體會出“我”的愛國情感,這證明這個學法的指導還是比較成功的。
升華主題時,我給他們播放了五星紅旗在各個激動人心的場合出現的圖片,讓孩子們帶著感動,他們用情地讀出了我出示的一小段總結語:“五星紅旗,你是我們的驕傲,你的名字比我們的生命還要重要!”接著,我和孩子們一起合唱起了歌曲《紅旗飄飄》,使他們的愛國情感進一步升溫,一齊道出了:“為五星紅旗增光添彩!”的結束語。反思本節課,一處令自己比較滿意的地方便是通過多種形式的指導朗讀,讓學生體會“我”的愛國情。在逐句品讀了幾個關鍵句后,我先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感動的一句讀一讀,再請與其有共鳴的孩子站起來一起再讀,這樣,人物的思想感情就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印象深刻了。同時我也發現,在課前的預設、課堂生成的調控等方面,語言機智也有待錘煉,總是想按自己所備的課一步一步地教,不能抓住課堂生成進行機智靈活的教學。此外,理解“老板態度變化”這一教學重點時,我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并總結老板態度的變化,在和學生交流時,提問涉及的面也不夠廣,特別是老板態度變化過程中“要求用國旗換面包”這一關鍵點,沒能恰當引導學生找出相關句子體會。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的經驗尚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加強學習和反思,進一步改進做法,以提高教學效果。
課文《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 篇8
今天第二節課,我在班上上《一面五星紅旗》的語文主題教學研討課。在上課開始,我讓學生看天安門廣場上的升旗儀式,看完之后,我讓學生談談感受,學生們沉默不語,只有江志祥把手舉起來說了一句話:“我覺得升旗儀式很隆重!”我進入課堂的導入部分,揭示了課題。在這節課,我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面包店老板態度的變化,體會“我”對國旗的尊重和愛護,進而通過對“我”動作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我讓學生帶著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朗讀課文。在課堂上,學生都是默讀,沒有一個學生出聲讀,這跟我平常上課學生的表現是不一樣的。從同學們的靜默來看,我猜測,是不是有很多老師來聽課,學生們都怕了。
學生們讀完之后,我讓學生來回答剛開始老板對“我”的態度是怎樣的?沒有同學舉手,當我鼓勵了兩句之后,曾如意舉起了手,她讀書的聲音很小,她讀完后,我請袁陳楨再讀了一遍。接著我讓學生再找出面包店老板后來對“我”的態度怎樣?又是一片沉默!學生們都像啞口的羔羊!這是怎么了?當我再問了一遍,王宇輝舉起了手!王宇輝回答完之后,我問學生:”面包店老板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學生們又面面相覷了!我只好讓學生一起朗讀課文的第4到第11自然段。學生讀完之后,還是不能回答這個問題。
我啟發道:”面包店老板最想要我身上的什么東西?“學生回答:”紅旗!“”那我把紅旗給了面包店老板嗎?“我反問道。”沒有!“學生們回答。那你體會到什么了嗎?教室里一片沉默。我眼睛尋覓著回答問題的人!又是江志祥舉起了手,說:“是因為他不想用國旗換面包!”我馬上引導說:“我不用國旗換面包,說明了我對國旗的什么?”學生們還沒有反應過來,我說:“同學們,在老師上課前,說過一句話,國旗是中國的象征,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要尊重和愛護它,那我不用國旗換面包,說明了我對國旗的~”“尊重和熱愛"很多學生異口同聲地答道。
當我把學生引導到這里,我又問學生:”這篇文章,我沒有說一個字,那你是怎么體會到作者對國旗的尊重和熱愛呢?你是從文中的'哪些自然段、詞語里面可以體會的到呢?“我問完之后,學生們木訥的表情,讓我有些著急!今天的課堂氣氛非常沉悶,學生沒有學習的自主性,都是我拉著他們在走,學生們的思維好像被什么壓制了一樣,舒展不開來!幸好昨天我預設到了這樣的情況,我想好了怎么去引導。可是,今天學生們的表現,讓我太費力了,學生們在課堂上是靜止的!只有少數幾個學生跟著我在轉,連平時上課很大膽的劉羅攀在回答問題前,都在拍胸口,難道是很害怕嗎?見到很多老師來聽課,對他們是種壓制嗎?難道學生們這么膽小?
我很牽強地把課上完了,這節課,我的課感非常不好,課堂不活躍,有些僵硬,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上完課之后,我在反思,為什么課堂這么沉悶,死氣沉沉呢?我找自身的原因,我在設計課的時候,還考慮到了學生的反應,可是,我沒想到該怎樣來激活學生,當課堂出現了沉靜,我該怎么辦?我該用什么方式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我沒有去深思。萬一學生們都不回答問題,我是不是該換種教學方式呢?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才是適合學生的需要呢?學生沒有忘我的去投入,說明對教學的內容不感興趣,老師選擇的教學內容與他們的生活聯系不大,沒有生活的經驗,就沒有連接與學習的橋梁。農村里的學生,本來閱讀就少,見識不廣,又不會去搜集資料,腦袋里沒有儲層,怎么會有好的表現呢?
沉悶的課堂是壓抑的課堂,沉默的課堂是思維僵化的課堂!身在課堂中的老師和學生難受!靜默的氛圍如同一片烏云壓在頭頂!很沉很重!如何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活起來,是我要思考的一個方向!這次上課,給我帶來了不小的撼動,課堂沉悶我不去解決,會讓我喪失對課堂的自信!我意識到這個問題,就要多去請教學習了!在下次的上課中,我希望學生會在課堂上泛發生機!
課文《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 篇9
一、時間效率太差。我就感覺要讓孩子的學習有實效,所以盡可能多找孩子讀,不論生字、生詞、課文還是復述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放縱的是時間,失去的是效率。因為沒有統籌意識,任務完不成也在情理之中。
二、在學習“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視著手中的五星紅旗”時,我引導學生思考,理解“凝視”,再次鏈接在漂流失事后,我的處境是怎樣的?處理太倉促,如果在鏈接留學生身處惡劣環境時,讓學生朗讀相關語句,留學生當時著急、害怕、無助的心情會感同身受。在學生探究“我”愛國旗、愛祖國的語句時,如果小組合作或同桌互評幫讀效果會好些。
三、在教學課文通過人物動作的描寫表達內心情感的寫作方法時,盡管設想抓住重點詞將理解逐層深入,先找句子談體會,然后理解重點詞語想象畫面讀,力求從內容到形式再到內容,經歷走一個來回的過程。但由于自己缺乏細致的考慮和安排,導致在教學中,未能以有效的問題引導學生讀通、讀透文本。應在朗讀的形式方面花費點心思,調動讀的積極性。
四、總是想按自己所備的課一步一步地教,學生被我牽得過多,學生的自主不夠。生本觀念有待加強。廢話有點多,語言機智有待錘煉,
課文《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 篇10
《一面五星紅旗》這篇文章很感人,“我”是一名中國留學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動中發生了事故。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下,“我”拒絕了面包店老板用國旗換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祖國的尊嚴,也贏得了外國朋友的尊敬。對三年級學生來說,課文思想性比較強,不好把握。因此,我本著“簡簡單單教語文,讀讀悟悟求發展”的想法來執教本課。下面,我從讀讀悟悟求發展這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朗讀是語文教學永恒的主題,那么在本課教學中如何讓“讀”成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領悟文本內涵的重要手段呢?在設計本課時,我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注重指導朗讀的層次性:
在導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時,我先設問導讀:“如果你的筏子和背包都無影無蹤,在荒無人煙的大山里找不到出路,你的心情會怎樣?”學生回答:“著急、害怕”。我順勢引導:“誰再來讀一讀,爭取讀出著急、害怕的感覺?”當一個學生讀得語氣還不夠到位時,我再次引導:“有點害怕了,能讀得再害怕一點嗎?”在我的指導下,學生讀得很有進步。這樣的指導,無論是對朗讀水平高的學生,還是水平低的學生,可能都有實實在在的幫助。具有層次性的朗讀指導會讓學生們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發展。
2、著眼朗讀表達的情感性:
朗讀的要求是“正確、流利、有感情”。“正確”與“流利”的朗讀易指導,而要指導學生真正讀出感情來并不容易。在教學本課時,我讓學生找讀表現“我”熱愛國旗的句子。當一學生讀到“我猶豫了一下……依然是那么鮮艷”一句時,我就勢引導:“你是從哪些詞體會到的?”學生答道:“我是從‘慢慢’一詞體會到的”。對此,我進一步點撥:“你平時怎樣對待自己珍愛的東西?”在我的精心引導下,學生立刻悟出正是因為我熱愛國旗,所以動作才會小心翼翼,生怕弄壞了它。接著,我又范讀該句,讓學生再次體會“國旗經過河水的沖洗,有可能會褪色,有可能會弄臟,但在‘我’的眼里,它依然跟原先一樣鮮艷”。此時,我已在學生與文本間搭起一座橋梁,讓學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再讓學生讀該句,學生已能讀出理解,讀出感受,其效果不言而喻。
3、倡導朗讀形式的多樣性:
在這節課上,我采用了多樣化的朗讀形式,讓學生“在讀中生情,在情中感悟和升華”。范讀;互評幫讀:在自由讀文后,我讓學生讀一讀自己最感動的句子,請其他學生點評并示范讀。這樣,學生進行互評幫讀,有利于雙方的共同提高;配樂讀:在學文結束時,我借助電教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入境齊讀課文的最后一段,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增強朗讀評價的情趣性:朗讀評價,應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在本課教學中,我力求針對每一位同學的朗讀情況,正視他們的差異。評價用語盡量多鼓勵、少批評;多指導、少評判;多情趣、少教條。
如“你的聲音真好聽”、“你真有自己獨特的感受”、“聽了你的朗讀,我確實感受到了作者處境極度困難”、“讀得有點害怕了,誰能讀得再害怕一些”等等。這些評價語言,在肯定優點的同時,捎上不足,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在這堂課中,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如對全文回歸教學環節中,整體朗讀的實施不十分突出;一些課堂提問所關涉的學生面還不夠廣泛等等。以期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改進做法,取得較好的效果。
課文《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 篇11
在黨灣二小,又一次執教《一面五星紅旗》。這一次,我臉流滿面,在“根植語言,感受文本”的指導思想下,我與學生一起感受到文字的張力,課堂上的情緒漸漸集中,濃厚,終于在“留學生的心愿”一個環節爆發。我與學生一起受到了一次震撼人心的教育。反思這次磨課,本來想重復小語會的設計,但自己對小語會的課很不滿意,又加上希望一學期能上一堂比較像樣的課,所以借這個機會又一次研讀了教材,分割了教學內容,調整了教學環節.第二次上《一面五星紅旗》,不是得簡單的重復,對本課的教學有了重新的認識。
一、 對文本的理解有了新的認識
對文本的正確理解是教學有效性的基礎。這是一篇感人到深的文章,講述一名中國留學生,在一次假期漂流活動中發生了事故,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下,拒絕了面包店老板用國旗換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祖國的尊嚴,也贏得了外國朋友的尊重。對于這篇課文的教學,如果僅僅停留在留學生的熱愛國旗,熱愛祖國上,那么我們的解讀思維與學生停留在同一層次上。因為對于這一點,學生通過自己讀通課文,也能自明。根本不用我們講二三節課。如果我們把課文的思想定位于此,那么課堂就沒有新的信息的捕捉與生成,沒有認識的深化,沒有價值觀的完善,這樣的教學只能說是低效教學,或者說無效教學。
說實話,在上小語會課之前,我對教材的理解也出現了偏差,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我”的愛國上,從課前導入,到課后結語,就連課件也激蕩著紅色的華彩,這雖然沒有錯,但顯然不夠。
在備課中,觀照單元整組課文特別重要。本單元圍繞著“國際理解和友好”組織教材內容。課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有兒童詩《太陽是大家的》,借世界各地兒童共同擁有一個太陽來表達對和平的熱愛;敘事性文章《一面五星紅旗》、《賣木雕的少年》反映了外國朋友對中國人民的友好和尊重;新聞報道《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內容是中國人民幫助阿爾及利亞地震受災群眾的事情。教學本組教材,我們要引導學生學習關心世界大事,培養熱愛和平的感情。在把握了單元教學目標,就不難把本課的思想內涵定位于“一個熱愛祖國的人,無論走到哪里,都會得到人們的尊重。這個思想內涵的把握很重要,因為它決定著教材內容的取舍,教學內容的分割,教學重難點的把握。這樣,教學設計是有方向的。
這是一篇人文性很強的文章,那么語文課在把握這個內涵時必須通過語言這一載體實施,只有這樣,工具性才能得到體現。所以設計時,我才求突出三個特點:
一、 設計主線,重在人物感悟,不在于情節,主要抓兩個點進行教學。一是我的愛國情誼,二是面包店老板的態度轉變。在自由朗讀課文4到12自然段后,以一個大問題引領學生進一步思考:“究竟我是怎么做的?勾畫出我的行為的句子,研讀體會,感悟是我的愛國情感促進老板態度的轉變,而老板的態度轉變又襯托了我的愛國情感。
二、咬文嚼字。本文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中國留學生不說一個字,也沒直接寫我的心理活動,而是通過我的表情和動作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如“猶豫”、“凝望”“趔趔趄趄”等,這些無言的動作實際上更為有力的表現出我的深沉的愛國之心。在這些重點詞語的理解上,嘗試采用尋找一個角度,串起一組詞語,激活課文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一個個具體的語文不幸中理解詞語,從而更好的把握人物的內心。
三、朗讀指導。課文很長,主要幾個情感強烈的點來指導,而不是面面俱倒。如老板前后態度變化的句子,如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指導時突出層次感與理解的深度推進。
課文《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 篇12
一篇文學作品,自有其整體的內在美,如果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只將其進行干巴巴的理性分析,把一篇好文章講得支離破碎,那學生只會興味索然,朗讀是語文教學永恒的主題。通過本課教學, 我又有了以下思考:
1、引導朗讀注意逐層提升。
我在上《一面五星紅旗》一課時,第一步朗讀要求學生把課文讀通、讀準確。第二步默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第三步品讀“拒換五星紅旗”部分。這是一種創造性的朗讀。這時候的語言不僅僅是文本的語言,而是融入了情感態度的,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的理解語言。再在此基礎上熟讀成誦,便能把規范語言模塊整體儲存在頭腦中,積累也就水到渠成了。
2.朗讀要注意張揚個性。
加強朗讀時情感、意境把握等方面的指導。不同文體有不同風格,不同場合有不同氣氛,不同人物有不同性格,不同年齡有不同特征……朗讀前要引導學生討論、揣摩、自我把握,朗讀時針對不同情況來施以不同的表達方式。所以,讀書并不是“染之蒼則蒼,染之黃則黃”的過程,對于句子的理解、體會各不相同,讀出來的句子也各不相同。因此我們必須要鼓勵個性化的多元朗讀,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各盡所能,在朗讀中將自己的發現表達出來,與人分享,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3、朗讀注意評價的多元化在朗讀教學中也應體現層次性。
復雜程度不同的語段要因“材”而讀,對不同要求的朗讀練習也應量“材”錄用,對朗讀的評價也要因人而評,讓學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悅。
【課文《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課文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11-18
課文一面五星紅旗的教學反思11-20
課文《一面五星紅旗》的教學反思11-02
《一面五星紅旗》課文教學反思06-19
小學課文《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范文11-28
課文《一面》的教學反思06-19
課文一面五星紅旗的教學設計11-02
課文一面教學反思范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