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方面對我的教學進行反思
在對小學數學圖形的認識與培養學生的量感教學中,有著成功的地方,更有不足之處,下面我就以下三方面對我的教學進行一下反思:
一、將游戲活動貫穿其中是低段教學的重點
1、讓孩子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愉悅的情感體驗。
在教學時,我把復習舊知識融入游戲活動中,利用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通過富有兒童情趣的“變魔術” 從口袋中依次變出四種立體圖形(正方體、長方體、圓柱、三棱柱)讓學生來猜猜它們都是那些數學朋友,猜對了我就用課件展示它們,再人人動手、動腦,通過摸,初步感受物體的面,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學生的好奇心、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使學生輕松地進入了新課,同時對數學充滿了興趣,達到了復習舊知的目的。
2、在活動中讓孩子學到了知識,培養了能力,發展了思維。
在探索階段(體,到,面的認識)我設計了找、畫、說、做、拼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學生通過找、描、分,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認識這幾種平面圖形并體會面在體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描一描,畫一畫這一環節中,通過設計富有童趣而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了學生主動思考和創造的欲望。如:師:這些圖形的家都安在這些物體上,你能想辦法把他們從物體上搬下來嗎,單獨留在紙上嗎?孩子們積極開動腦筋想到了很多的辦法,可以把立體圖形放在紙上,用鉛筆沿著立體圖形的邊畫出來。可以把物體用紙包住,然后使勁按他的邊,這樣就可以看到圖形了。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讓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學生巨大的創造能力。這些可貴的思維亮點充分表明了他們進行數學思考的成果。在學生或自己、或合作在其他物體的面上尋找平面圖形時,他們用剛才找到的那幾種辦法很快就找到了,極易地體會到了“面從體出”,并讓孩子說說是從哪個圖形上面搬下來的,從而融化了教學難點。而且,在探究合作的過程中,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語言表達、合作交流等能力都得到了鍛煉,體會到了解決問題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
3、讓孩子體會數學就在生活中,感受數學美
在學習了新知之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平面圖形,利用平面圖形組成漂亮的圖畫時,孩子們明顯很興奮,在最后的教學環節中我還安排了讓孩子們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出一個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有趣圖形他們都感受到了數學在生活中不僅很有用而且數學還很美!
二、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教學常規管理方面有待提高,特別在學生對于學具的操作上,大部分孩子很聽話的按照老師的話去做了,還有一小部分的孩子總在擺弄自己的學具,等我講到下面的部分時,這部分孩子就沒有聽到,也就達不到好的學習效果,課堂效率也降低了。
2、小組合作和全班交流中的引導不夠明確,使少部分學生在操作時無目地,教學設計時沒有充分的考慮到實際操作時,孩子們卻是截然不同的表現,例如有的孩子在小組活動時僅僅是個旁觀者,而沒有真正的投入到活動交流中去。這也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注意關注每一個孩子,力求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和提高。
3、多關注學困生的掌握情況,有些孩子在幼兒園時就已經學會認識了這幾種圖形的特征,但對于學習較差的那部分孩子而言,掌握起來相對就要困難許多,由于學困生大部分也是學習習慣較差的孩子,所以對于他們的關注我還做的不夠。
三、今后需要加強的地方
1、加強孩子的'常規訓練,例如在操作學具方面,能很好地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讓孩子在這方面做到“有收有放”,該拿出來的時候就整齊快速的拿出,該收起來的時候就迅速的收好并擺在指定的位置。
2、數學課堂教學,要給學生提供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實現的實踐機會和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一種“心理自由”與“心理安全”的狀態下,自主的學習,大膽的創新,主動的發展。例如在用什么方法找出物體的面,讓學生小組合作解決問題,在展示學生的探索結果是不急于評價是很好的做法,讓學生自己評價,讓學生成為主體,老師是引導者。如果老師直接講授,學生可能比較難以理解,只有通過自己的探索,找出方法所在,這樣掌握的知識是比較扎實的。
這節課我覺得教學的最大特點在于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數學;在活動中交流,建構數學;在活動中發展,創新。透過學生的這些反應,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新課改下的數學教學一定要從孩子們出發,勇于開拓、敢于創新,創設孩子們喜歡的各種實踐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增長知識,獲得各種能力。
【從三方面對我的教學進行反思】相關文章:
我這樣進行課堂觀察教學反思07-02
面對“意外”的教學反思10-12
面對挫折,我們樂觀面對的教學反思03-26
如何有效進行教學反思07-04
面對挫折,我們樂觀面對教學反思范文09-03
如何面對挫折教學反思07-02
《鏡面對稱》教學反思09-30
《鏡面對稱》的教學反思09-11
課堂教學錄像進行教學反思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