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范文
《紙船和風箏》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20課。課文以生動的語言,向小朋友們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讓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藍藍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紙船和風箏帶去的問候、祝福、諒解和濃情,真正成了維系、發展他們友誼的橋梁和紐帶。
教學中我緊抓紙船和風箏這個媒介來體會朋友之間感情的變化,放手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體驗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朗讀中悟情理、品情味。
1、設置感人情境,給學生情感熏陶。
新課程改革提出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精神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為此,我在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多次設置情境,使學生始終處于豐富的情感體驗之中。
教學一開始就通過精美的課件創設出了美麗的童話世界,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也為后面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音樂的運用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特點,課文七至九自然段寫了兩個人吵架后各自的感受,是情緒憂郁的部分,課件播放較為悠傷的樂曲,課文最后小熊和松鼠重歸和好,是情緒歡快的部分,配上輕松歡快的音樂進行渲染,使學生充分感受友誼給他們帶來的快樂。這些音樂感染了學生的情緒,在這種氛圍中指導朗讀,理解課文,一切都水到渠成。
2、入“情”誦讀,層層感悟
以讀為本,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讀是理解文字、體會情感的紐帶。“語文教學要回歸到讀上,所有的`創新都應建立在讀好的基礎上!
、、把“讀”貫穿始終,讀中感悟,以悟促讀。抓住了文中的幾句重點句:
。1)“山頂上再也看不見飄蕩的風箏……”
。2)松鼠再也受不了了。
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再通過讀強化學生的內心體驗,使學生讀出了意,讀出了形,讀出了情,讀出了味,把課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語言三者融為一體。
、凇⒔虒W中抓住矛盾,體驗情境。如抓住“樂壞了”“他們再也看不到紙船和風箏了……”等語句,抓住矛盾,體驗情境,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時結合具體的語境,體會了“飄與漂”的不同含義。另外,多讀是感悟的基本方法,又是發展語言的一個重要手段,我在教學中將讀貫穿教學始終,采用了自讀、范讀、跟讀、讀中思考、讀中體會等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一步一步走向文中兩個小動物的情感世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入“情”想象,深入探求文本內涵
本文中有些地方描述比較詳細,而有些地方寫得比較簡約含蓄,給學生們的思維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延伸的空間,我充分利用這些“空白”點讓學生想象,來開拓學生的思維,在人文感悟的同時進行有效的語言訓練,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同時,也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一個較好的體現。
①、利用想象說話,感受友誼帶給雙方的快樂。如在1-6自然段中的想象說話——“小熊和松鼠還會在風箏和紙船上寫些什么?” “小熊,你想在風箏上寫什么?”“小松鼠,聽到小熊的祝福,你想說些什么呀?”“小熊,你還有什么高興的事兒要告訴松鼠嗎?” 學生在對話中搜集小熊和松鼠在交往中快樂的點點滴滴,感受著友誼所帶來的美好。
、、利用想象說話,感受心理變化。如,當他們友誼破裂時, 讓學生扮演小熊、小松鼠,體會兩者當時的思想變化,學生感悟到了故事中人物復雜的心理變化以及對友誼的渴求。這樣的情景創設,不但讓學生學得輕松,而且體驗也特別真切。
在教學中,我覺得自己的設計提問比較有思考性和趣味性,主要設計思路是:以小松鼠和小熊感情的變化為線索,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入境讀課文,體會他們的感情發生了哪些變化?紙船和風箏對他們情感的變化所起的作用?引導孩子們細讀課文,充分體會小松鼠和小熊之間的友誼。知道當友誼產生“裂縫”的時候,容忍和諒解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但課堂總是充滿了遺憾,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
1、朗讀得多,但缺少一個讓孩子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機會,沒有為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平臺。
2、時間分配不合理,整個教學過程顯得前松后緊,使得最后拓展延伸環節沒能充分展開。
【二年級《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02-22
二年級《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07-02
紙船和風箏的教學反思(精選8篇)07-31
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精選6篇)10-09
《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精選15篇)07-29
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12篇02-28
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通用6篇)07-08
《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0篇)07-30
《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通用7篇)05-26
《紙船和風箏》課后教學反思(精選5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