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圓的面積》的教學反思
圓是小學階段最后的一個平面圖形,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認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認識,不論是學習內容的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是學習上的一次飛躍。
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系。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來說,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因此,通過對圓有關知識學習,不僅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也為以后學習圓柱,圓錐和繪制簡單的統計圖打下基礎。
這幾天一直對圓的進行研究,使學生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系。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來說,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本節“圓的面積”的教學,力求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創新意識、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都得到發展。
一、從圓的周長到圓的面積體驗其中不同
本課開始,先與圓的周長與圓的面積比較不同,接著結合回憶平行四邊形的探究方法,引導學生發現“轉化”是探究新的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好方法,為下面探究圓的面積計算的方法奠定基礎。
二、學具演示,激發探究
通過上面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探究圓的面積,如何計算圓的面積,學生有點不知所措。現在回想起來,應該先我讓學生猜測圓的面積可能與什么有關。當學生猜測出圓的面積可能與圓的半徑有關系時,這樣的引入可能能讓學生解答出我的問題。通過學生觀看一個個的圖片,從8等份、16等份、32等份分圓再把圓片拼起來,從一個不規則圖形,到近似是的一個長方形。再在這個長方形讓學生中找到圓的周長,從4等份拼成的不規則圖形到32圖形拼成的.近似一個長方形,從中得出規律。最后得到長方形的長就等于圓的周長的一半,而它的寬就是圓的半徑,可能得到長方形的面積可能近似地看作圓的面積。最終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
反思,在這一節課中,我只是將圓面積推導過程,只是用學具的形式展現給同學們看,如果能讓同學自己動手做一下,將一個圓平均分成32份,再自己拼一拼。這樣學生對于圓的面積的知識認識會更加深刻。
在這一節課中,我總覺得缺乏學生操作學具,把抽象思維物化為動作形象思維,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只是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發現圓的面積、周長、半徑和拼成的近似長方形面積、長、寬之間的關系,在自己地引導中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學生思維在交流中雖有碰撞,在碰撞中發散,在想象中得以提升。但總覺得不夠。在以后這一類的教學中,應該讓思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激發,探索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同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細節的設計還要精心安排。
【《圓的面積》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圓的面積的教學反思11-24
“圓的面積”教學反思01-07
圓的面積教學反思11-27
《圓的面積》的教學反思06-14
圓的面積教學的反思07-06
《圓的面積》教學反思01-04
《圓的面積》的教學反思09-01
圓的面積教學反思模板05-13
圓的面積教學反思范文11-02
人教版《圓的面積》教學反思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