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平分線的性質》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角的平分線的性質》的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角的平分線的性質》的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是從回顧三角形中的角平分線出發,再通過折紙探索平分一個角,提出遇到不能對折的木板或鋼板類角時如何平分的問題,引出角平分儀,進而類比介紹角平分線的作法。對于角的平分線的性質的探究,我是按操作、猜想、驗證的學習過程進行,先讓學生通過折紙,提出思考問題,鼓勵學生思考,作出猜想,然后將它轉化為數學問題,讓學生圍繞著問題而展開驗證猜想,從而得出結論。
整節課都以學生為主,自己操作、探究、合作貫穿始終,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的思考留下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由學生自己去發現結論,學生在經歷“將顯示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從而能對角的平分線的性質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培養學生動手、合作、概括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可惜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估計不足,前面探究角的平分線的畫法花時過多,造成后面對角的平分線的性質的探究,特別是驗證猜想和歸納結論顯得過于倉促。
《角的平分線的性質》的教學反思 篇2
一、理解學生,讓教學設計更貼近學生
教學設計時需要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認知起點、認知規律、思維障礙,才能使教學設計更貼近學生,激發學生積極主動進行知識建構。
1、清楚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
這一點對于剛剛參加工作4年的我來說,往往是在教學后才能更好地把握的。比如本節的內容,要讓學生自己經過探究總結出“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學生們在歸納時能說出“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向角兩邊作垂線段,垂線段的長度相等。”但卻不能將垂線段的`長度,與點到直線的距離聯系在一起,從而在得出性質定理時,出現了一些困難,就是因為我沒有充分考慮學生對原有知識的認識,在布置預習作業時沒有讓學生回憶什么是點到直線的距離。發現這個問題之后,我在2班布置預習作業時,就提起了注意,從而讓教學順利的進行了下去。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理解學生,清楚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潛能、需求與差異,清楚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新的知識生長點與潛在的困難,使教學更合理,幫助學生順利的進行知識建構。如果離開對學生現狀的準確把握,教學設計就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
2、理解學生的認知規律
本節課的目標之一就是:會用尺規作圖的方法,畫任意角的平分線。如何讓學生理解、記住作法,從而掌握畫角平分線的方法呢?
我由“平分角的儀器”入手,讓學生們自己發現儀器的原理,從中得到啟發,畫一個角的平分線關鍵是找到滿足條件的三個點,學生能理解到這兒,就能自己找到方法并畫出角平分線。也就讓學生的學習處在一種自然生成的狀態。新知識的發生、形成、應用,不是教師強加于學生的,是符合他們的認知規律的。
二、理解教材,讓教學設計由教材“生長”
本節內容教材在編排時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探究活動,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經歷這個探究過程,在明確探究目標、形成探究思路的前提下,動手操作,得出猜想,并進一步進行推理論證,感受結論的合理性,體現數學研究的嚴謹性。
我在設計性質探究這個環節時,充分的挖掘了教材,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環環相扣、循序漸進,以問題為載體,逐步要求學生獨立分析、形成完整的證明過程,從而訓練了學生推理論證的能力。
教材的結構體系、內容順序是反復考量的,語言是反復斟酌的,例題是反復打磨的,習題是精挑細選的。教學設計時需要理解教材,理解教材內容、編排意圖,重視教材的特色欄目,善于將教材內容“生長”開去,教師應深入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結構,進而把知識教“活”,促進學生豐富或調整原有的認知結構,讓學生順利開展數學活動,進行知識建構。
三、理解教學,讓教學設計更有效
教學設計時需要理解教學,重視教學過程、教學方式、課堂提問的設計,才能優化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學習。
1、重視教學活動的設計
本課教學時有一個突出的特點,設計了問題串,教師的提問一定要有針對性、啟發性,這些問題環環相扣,循序漸進,讓數學定理的歸納過程、命題的發現過程充分“暴露”給學生。
學生在經歷觀察、猜想、驗證、證明的數學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并能有條理、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正是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發展學生能力的有效方式。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經歷一個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才能克服教學中只重數學結果的傾向,實現從“被動的接受”到“主動地建構”的轉變,讓課堂涌動著生命的靈性。
2、重視數學方法的滲透
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更要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這就是大家常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如本節課的例題,可以用兩步全等的方法,也可以結合本節課的新內容,這樣就只需證一步全等。讓學生體會證明線段等、角等,可以用全等的方法,當然也可以用角平分線的性質,將來還會有別的思路,這樣的總結,能幫助學生整理做題思路,不會在解決問題時一臉茫然、無從下手。
【《角的平分線的性質》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角平分線性質定理的證明方法10-12
數學教案-角的平分線12-13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范文12-17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09-30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5篇11-27
畫角的教學反思10篇12-19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數學教學反思11-17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通用7篇)11-25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15篇12-06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15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