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教學反思
在教學《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一課時,學生在任選長短不一的小棒圍三角形的時候發現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圍成三角形,這是為什么呢?引出課題。出示書里的情境,從郵局到杏云村,走哪條路最近?為什么?是不是所有的兩邊之和都大于第三邊呢?學生通過畫三角形、擺三角形驗證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結論。這樣學生容易掌握。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讓學生進行“再創造”,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幫助(包括設計合適的活動或作業)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本課教學設計,我力求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大膽放手,鼓勵學生參與數學實驗,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科學態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讓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本節課通過動手操作,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逐步完成知識的學習建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一開始,我設計了讓學生動手搭建三角形的活動,在操作活動的基礎上,學生進行反思(為什么①和②不能圍成三角形?),發現并猜想到: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之和大于第三邊。接著,我組織學生通過在小組內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動,驗證了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活動培養了學生從個別到一般的歸納思維。整節課,學生學習熱情高,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氛圍濃厚。
2、發揮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者,調控者的作用。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調控者,應有意留足時空,抓住重點字詞引導學生在“無疑中生疑”,把問題發現的機會提供給學生,培養學生的發現意識,進而通過在“活躍”的實踐操作中進行“冷靜”反思,相互討論,舉例驗證等方式主動釋疑。本節課設計了兩個關鍵問題:一個是,為什么①和②不能圍成三角形;另一個,針對“任意”含義的理解提出的,同學們剛才實驗得出①和②不能圍成三角形,而在①中,3+7>4呀,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通過兩個問題的思考,學生對“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研討,注重培養學生協作意識。
本節課,我兩次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第一次是在學生動手搭建三角形的活動時候,第二次是在驗證猜想的活動時候。兩次小組合作學習,我都提出了具體的活動要求,組織學生分工明確,并且第一次的活動要求比第二次更具體更細化。小組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充分享有發言權,并能及時發現自己思維過程中的疑結,修正了自己的不足,同時學會了合作,學會了從他人智慧中獲得啟迪。我崇尚這種學習方式。
【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教學反思12-17
《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教學反思07-04
《三角形三邊關系》教學反思11-27
《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教學反思03-24
《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教學反思01-02
三角形三邊關系教學反思01-01
《三角形三邊關系》課后教學反思12-04
《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教學反思范文12-05
《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教學反思(精選7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