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基本的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人教版五年級第四單元的第三個小節(jié)的內容,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例一是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例二是分數基本性質的應用。我在課前仔細地看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編寫意圖,課前花了一些時間做了個教學課件。對教材的例題做了修改。我就這節(jié)課的情況談談。首先我還是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用故事激趣引入,一個老人臨終前給三個兒子分土地,老大分得這塊地的三分之一,老二分得這塊地的六分之二,老三分得這塊地的九分之三。三兄弟都覺得不公,發(fā)生爭吵,找人評判時一席話點醒了爭吵人,讓學生猜猜評判人說的是什么話三兄弟停止了爭吵。學生紛紛發(fā)言說出自己的猜想,猜想中大楷有三種情況,一是快速折紙法折的,二是用我們前面學習的用數軸表示分數法畫后發(fā)現(xiàn)的,三是課前預習分數的基本性質,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問題的。我根據學生的這些情況,馬上進入新課,教學例一。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表示三個分數(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八分之四),然后匯報。然后看圖初步感知幾個分數的分子分母雖不同,但大小相同,既然大小相同就可以用等號連接,通過連接再發(fā)現(xiàn)分子分母的變化規(guī)律,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過程全部由學生完成,就是在總結分數的基本性質時由不完整到完整的過程就是學生通過學生的發(fā)言不斷感受,不斷完善。學生思維非常活躍,自信心非常強,學習興趣也很濃厚。教師給了學生自主探索、從事數學活動的空間,所以學生沒有充分地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來,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內在魅力所在。學生折也好,畫也好,討論也好,歸納也好,都感覺很深刻。雖然學生建立起了初步的表象,總結出了分數的基本性質,要能能運用這一性質解決實際問題還不是那么得心應手的。對分數的基本性質這樣的'表象有了認識,對為什么分子分母同乘或同除一個數,而分數的大小不變之本質理解并不深刻。為此,我在設計例二時,不是按照書上例2的設計流程來安排設計的,而是立足于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放手給他們自己去解決問題,情景如:五年級四個班拾垃圾,五一班拾了三分之二千克,五二班拾了二十四分之十千克,五三班拾了四分之三千克,哪個班拾得多些?給學生提供了充分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思考和回味,可小組討論,想辦法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生體會到過程的精彩,體會到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在道理所在。至此,學生對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一個數,就是相當于在原有的份數的基礎上每一大份里再平均分成幾小份(或每幾小份合并成一大份),這個幾小份就是乘(或除)的那個數已經有所體驗,我又適時補充一例題,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這一感知。
這節(jié)課完成學習任務情況較好。但還是有那么幾個不和諧的音符存在,我將在課后找機會想辦法解決。
【分數的基本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教學反思12-03
《分數基本性質》教學反思01-22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09-05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05-11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04-12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01-03
《分數基本性質》教學反思10-23
《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教學反思10-08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