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笛轉起來》教學反思范文
豎笛進課堂,它有助于學生掌握音值、節奏等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視唱能力;有助于解決學生唱歌時的音準問題。而豎笛教學更是音樂課器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學生不僅學會了演奏技巧,提高了整體音樂素質,而且從中得到了成功的歡樂和美的享受。在此次的調研課中,就上課的情況和出現的問題,對豎笛課堂教學做如下反思。
環節一:確立課堂教學目標,課堂適時有效。
本節課主要是通過即興創編樂句,培養學生學習的豎笛的興趣。學生在能夠完整的演奏樂曲的基礎上,還可以用do 、re、 mi三個音階進行創作,在節奏不變的基礎上,創編另一個旋律。但就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講,三個音的音樂創作難度不大,但是想要把三個音在音樂中運用好,并且能夠體現出音樂性就不太容易了。這也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環節二:有效教學形式,保證教學目標落實。
課堂內容的有效性,而不是形式性。很多時候我們會有一種教學誤區就是形式多樣學生接受的就多,一節課我們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或者說我們要強化的.音樂素養,這樣的形式服務于課堂的重點。本節我通過C、F、G三個不同的調式來吹奏《瑪麗有只小羊羔》,學生可以很輕松的就完成了樂曲的吹奏然后我再在每個調式的基礎上,又開展了很多的教學環節。設置這些教學環節主要是為了檢驗學生的吹奏以及創作的完成情況,但是在課堂中發現,一節課有效的時間內,我們不僅僅是完成學習的目標,還要讓學生能夠有充分的時間去體驗音樂,掌控音樂,所以只要學生真正能夠完成教學目標,一些雷同的音樂環節和教學形式是完全可以省略掉的。不是教學形式的多就能保證音樂性的體現,所以在課堂中教學形式要時刻為學生有效學習服務。
環節三:細節化的課堂傳授,熟練豎笛技巧。
豎笛教學既然是器樂教學,課堂中就應時刻注意學生吹奏的技巧是否有在演奏中體現出來。演奏的指法是否正確,樂曲的每一句是否將起音、尾音、換氣等這些演奏細節運用自如。如每一樂句的起音ku、tu的區分,還有結束音的尾音應用舌尖抵住笛孔等吹奏技巧,無論課堂中要完成的內容有多少,也要保證演奏的準確性,所以細節化的課堂才是完整的課堂。
環節四:保持學習興趣,體驗音樂美感。
如何保持學生的學習樂器的興趣是器樂教學一個長久的話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讓學生在熟練掌握演奏技巧,讓學生不僅愛挑戰,還能夠掌控音樂,把音樂玩起來,并體驗音樂的美感,在器樂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
出現的問題1:創作音樂要有音樂性。
本節課的主要目標在與在創作這一環節,而在此環節中,學生創作所體現的音樂性則成為了一個不小的難題。雖然給了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很多學生可以將音階排列順序,但演奏出來的整體并不完全能體現音樂性的特征,即使后面學生創作出來了一個相同節奏的旋律,但是作為二聲部與原旋律之間還是不完全能夠形成音樂性比較強的和聲音程。
解決辦法:本節課的伴奏創作可以從單音節開始,為有節奏XX X的部分伴奏,先讓學生從簡單的和聲中的體驗到音樂美感,然后在逐漸過渡到多音的伴奏。
出現的問題2:音樂素養要時刻在教學中落實。
學生創作的過程,更是學生自我檢驗的過程,這里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大多數學生能夠創作一條旋律,并把它演奏出來。但學生能否將它的作品唱出來?能夠通過演唱和演奏檢驗出他的作品是否有音樂性呢?
解決方法:提倡學生能夠先演唱在演奏,多聽多想多比較。在課堂中不僅讓學生能夠演奏,還要能夠演唱。三年級的學生豎笛技巧并不是很熟練,再算上其他音樂課程的時間,很多時候唱要比吹的時間多,那在樂器教學中還是要將唱擺在首位,會唱的學生一定能夠比較出吹奏的正確性。雙向的比較,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堅持音樂的音樂性,而不是隨意的為音階“排列順序”。
總之,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去教,考慮的是學生如何學會而不是敷衍完成教學任務,這樣才會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豎笛轉起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豎笛的教學反思07-07
《豎笛》教學反思05-24
《八孔豎笛演奏方法》教學反思06-27
學吹豎笛《土撥鼠》教學反思范文07-04
豎笛課教學計劃01-24
豎笛草原牧歌教學設計03-28
豎笛教學設計(精選4篇)03-30
八孔豎笛怎樣才能把門打開教學反思11-30
《八孔豎笛怎樣才能把門打開》教學反思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