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含義》教學反思范文
教學內容:人教版教材一年級下冊P85的例一及“做一做”,練習二十1、10。
一、理解本課教學內容及其在教材中的作用。
“探索規律”作為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函數思想的主要體現之一,是隸屬于《標準(2011)》中“數與代數”領域的正式教學內容。其中第一學段要求學生“探索簡單情境下的變化規律”。但是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以及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本課作為“探索規律”的起始課,關鍵在于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素材,開始“關注”“規律”的含義,讓這些給予人美感的有規律的實物去引出最簡單的規律(顏色、圖形),通過讓學生口頭描述規律、圈出規律的“核心”(重復出現的一組)、創造規律等方式,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規律,理解規律的含義,從而為后面的“找”規律(圖形和數字的簡單的排列規律、等差數列、數組的規律、解決問題)教學打好基礎。作為小學階段的關于“探索規律”的.起始教學,本課的教學地位和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二、把握教學重難點,落實教學目標。
結合本課教學的教學任務,我把整個內容分為四個活動流程:拍手感悟規律(動手1)探究圖形的排列規律(動手2)欣賞規律
創造規律(動手3)。整堂課最大程度的調動起學生的各種感官,通過學生的聽覺(活動一拍手游戲)、視覺(觀察聯歡會的現場布置:彩旗、小花、燈籠、學生隊形的排列)結合在一起動手操作和探究(圈出圖形規律的核心、設計有規律的圖形)、能夠用數學的語言去描述圖形的規律等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發現規律的過程,感受數學中的邏輯美。還有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十分重視學生的年齡和心理起點,沒有生硬的將規律強加于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一步一步的走向對規律的正確認識:在活動一探究彩旗的規律一個環節,很多孩子一眼就能看出來它的規律。教學時就應預知到這些,于是并沒有讓孩子們上來就說出來,而是讓學生用圈一圈、畫一畫的辦法把眼中所看到的規律讓其他人也能看出來。這個環節的設置充分考慮到從學生出發,在學生現有的認知基礎上建構新的認知層次,為本課新授的關鍵點。接下來的一個難點就是讓學生用數學語言去描述所看到的的規律,這一環節在教學中的實施略顯得有些單薄,一味的敘述使得之前活躍的課堂氣氛稍顯沉悶,但是這個環節的作用是在“圈、畫”的基礎上把抽象的規律書面化,也是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一組”的規律性排列的重要性,突出核心,加深理解。
三、相關問題思索。
1.教學資源過于依賴教材。
本課的教學情境都是圍繞“六一聯歡會”的場景出發,僅僅這一個場景中出現了4組有規律的圖形,雖然這四個圖形的處理既有新授又有練習,但是還是會存在重復的部分,顯得稍顯單調。
2.教學生成沒有及時把握。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復雜的過程,教師的“教”是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學”。教師應該意識到遵循學生的發展需要和狀況來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現場的教學環境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資源:學生的座位擺放、我當天所穿的條紋服裝、教室上方的燈……,這些資源實際上要比課前設計的課本上的圖案要來的更加真實。如果及時的拓展到現場的這些規律,那么課堂就會更加真實,學生對“規律源于生活”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更會促進學生們今后在生活中去尋找規律、運用規律。
3、練習稍顯繁冗,雖形式不一,但還是顯得有些多,導致活動四的動手創造規律落實不夠到位。
雖然練習的形式有所不一,但是每一個圖案的規律讓學生們去說一說就會需要一些時間,關鍵是在這樣的活動性、操作性強的課堂來看就稍稍顯得有些限制了學生。書本的練習過多擠壓了生活中的練習時間,作為教師來講還需廣開思路,拓展眼界,不僅僅局限于課本,要真正為學生建立起學科與生活的橋梁,讓學習內容生活化、真實化,這樣學生才能學得有興趣、學得有信心,真實的感受學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讓我們的課堂教學貼近所有人的心!
【《規律含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除法的含義教學反思01-22
面積的含義教學反思10-19
教學反思含義解析01-01
《面積的含義》教學反思01-07
《找規律》教學反思05-28
《找規律》教學反思10-11
探索規律教學反思06-26
找規律教學反思06-28
《找規律》教學反思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