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教學反思

時間:2021-07-06 11:29:55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克和千克》的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這一理念的引導下,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

《克和千克》的教學反思

  一、用活教材,誘發學習的動機

  教材呈現給我們是一個靜態的知識,它所創設的情境有些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在備課時,教師要吃透教材的編寫意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問題情境。找準“知識的最近生長區”,誘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中,我先讓學生交流平時購物中的一些發現,學會認識商品的質量標注,從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識是真實的、親切的,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為學生學后面的學習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二、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

  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的講授代替了學生的操作與思維,學生無法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本節課中,我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建構知識。學生通過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的活動,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認識,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列舉了許多生活中大約重1克的物品,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對克與千克的質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1千克有點重”逐步發展到用盤秤稱物品、估測物品、認識物品的質量。這些生活中的數學不是由教師教的,而是孩子們自己體驗到的,并形成為一定的技能,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拓寬學生體驗的自由空間

  學生們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如果僅僅停留在“1個2分硬幣重1克”、“兩袋鹽重1千克”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學生學習的潛能,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積極參與,拓寬學生的體驗空間。

  在本節課中,在學生稱了2分硬幣,又稱了數學書、文具盒等不足1千克重的物品后,我又引導他們分小組稱了稱超過1千克重的物品。在交流知識的過程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同學們體會到:同是1千克重的物品,有的體積大,有的體積小,從而拓寬了學生體驗的空間。

  在本節課中,由于大量的活動,課堂秩序不夠井然。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興趣很高,常常在老師還沒有說完活動規則時就急不可待地行動起來,影響了活動的效果。讓學生理解1000克=1千克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在訓練中應該更扎實一點。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多注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培養孩子細心傾聽的良好習慣。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完善教學模式,將教學目標完成得更好。

【《克和千克》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克和千克的教學反思02-20

《克和千克》教學反思09-30

《千克和克》教學反思02-08

千克和克的教學反思07-30

《千克和克》教學反思01-15

《克和千克》的教學反思06-27

克和千克教學反思05-20

《克和千克》教學反思09-13

千克和克教學反思06-0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尤物在线国产91 | 亚洲国产综合网址 | 一级特黄录像免费播放中文 |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 | 日本免费高清最新不卡视频 |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