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于弦的直徑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上節課學習了圓的概念及弧、弦等概念的基礎上的一節課。鑒于教材特點因此我選用引導發現法和直觀演示法。同時,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具和投影儀,提高教學效果,在實驗,演示,操作,觀察,練習等師生的共同活動中啟發學生,讓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眼、動腦,培養學生直覺思維能力,這符合新課程理念下的直觀性與可接受性原則。另外,教學中我還注重用不同圖片的顏色對比來啟發學生。由于明確了教學目標,在備課時更多地把促進學生自主參與放在首位,因此在授課中,新知識的引入與使用過程顯得更為流暢,學生也更加的投入。經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垂徑定理的本質:2個條件和3個結論,并能應用其進行計算和證明,較好的達到了教學目標。這一節課在教學方式上實現了“既重結果又重過程”,在學習方式上運用的是“探究學習”,使學生經歷了探究學習的過程,符合九年級學生的特點。
對存在問題的.思考:
本節課也存在著不足和需改進,甚至可以進一步完善之處:
在數學教學中,一些結論的表述是很重要的,而我在這節課上有些表述確實不是很精煉;而且我在課堂上,尤其是知識點的聯系方面的引導詞,更加需要再努力鉆研。今后我將在這方面下工夫,在去聽其他數學老師的課時,要注意其他老師在知識點同知識點之間的過渡語句。
一些該讓學生知道的知識點,講得不夠透徹。例如:不能夠用數量關系求的,應該要適當地引導學生設未知數。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這種題目就是要設未知數。 同樣在已知一條邊,不夠條件求解時,也要引導學生利用未知數來解題的這種題目,引導得不夠,或者說引導得不夠深刻,學生就會覺得是老師直接將知識倒向他,而他不一定能接受。
在學案設計方面,設計的學案內容有點多,在時間上把握得不夠準確。在學案的內容上,設問導讀的問題有點多,學生完成、核對完答案的時間有點長;我在時間把握上不夠到位,還有我講的有點多,浪費了時間,導致學生的練習時間少,以致課堂檢測是在延長課堂時間才完成的。
還有其他很多問題: 例題的講解不夠詳細,深刻。 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 題目的梯度設計得不是很好……
通過反思這一課的課堂教學,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夠,不能靈活應用知識于實際生活(求趙州橋主橋拱的半徑)。對這一課進行全面反思后,我認識到要善于處理好教學中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關系,巧妙地引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新精神,使每個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這些失誤給了我一個今后的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學習中,我會更加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努力鉆研教材。
【垂直于弦的直徑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垂直于弦的直徑教學設計12-19
垂直于弦的直徑說課稿02-20
《垂直于弦的直徑》的課程教學設計08-20
垂直于弦的直徑優質說課稿06-21
垂直于弦的直徑的評課稿11-07
九年級數學《垂直于弦的直徑》教學反思03-08
九年級上冊垂直于弦的直徑教學設計01-08
九年級上《垂直于弦直徑》教學設計07-01
垂直于弦的直徑同課異構的評課稿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