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堂教學反思范文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學習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并逐漸成為占主流地位的學習方式。這種方式對于改變過去機械的、被動的“灌輸式”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探究式”是萬能的嗎?
我們知道,學習方式的選擇運用,要受到教學內容、學生的知識水平及個性特點等多種因素的制約。教學實踐已經證明:
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學習內容都適合于學生通過探究去解決。
第二,“探究式”一般更適合于智力好、主動性強的學生,而對智力一般、善于模仿思維的學生來講,教學效果就要差一些,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會嚴重脫離一些學生的實際,挫傷他們的積極性。
第三,每種學習方式都有它顯著的優勢,也有其明顯的不足,很難檢測和評判孰好孰壞。機械的、形式化的“探究”會束縛學生的思維,而有意義的“接受”也能促進學生的發展,關鍵在于教師的運用是否符合教學實際。如果不顧實際,對于明明很簡單而不需要探究的,或者學生沒有能力探究的那些知識,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時髦”,就會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事實上,現代教學的理論和方法,只能是在繼承傳統教學理論和方法基礎上的發展和創新。
【歷史課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反思:歷史課堂教學07-01
歷史課堂教學的思考教學反思10-12
中學歷史課堂教學反思07-22
歷史教學反思_歷史教學反思03-09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03-24
對當前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教學反思02-15
課堂教學反思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