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課《在山的那邊》的教學反思

時間:2021-02-15 16:05:23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優質課《在山的那邊》的教學反思

  一、教學目標

優質課《在山的那邊》的教學反思

  1.培養學生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掌握克服困難的方法。

  2.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

  二、教學實錄

  【片段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一段,畫出觸動自己心弦的語句,結合著該句談談你對課題的理解;品評文中人物。

  (學生找到欣賞的句子略,理解課題交流如下:)

  生1:困難是逐一解決的,再大的困難,只要你肯邁出最初的一小步,你就會有今后的第二步、第三步……一直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前途就會很光明。

  生2: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想辦法,把困難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然后不停地堅持走下去,天大的困難也能闖過去。

  生3:“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作者在父親的指導下的下山做法。正是這一步一步的一路闖來,才使作者明白困難該如何面對,給了作者很好的人生啟迪。所以,以此做題目,很醒目地告訴我們:人生路上,我們會一路走好。我也祝愿大家走好人生旅途,勇對困難,笑對困難,迎接人生路上的燦爛輝煌。

  師:“一個好漢三個幫”合作的力量就是大。大家的解釋令我驚訝,更令我激動。誰說我們是“初出茅廬,不曾諳事”?我們也能談理想、談人生,我們也有驚人的見解。正如大家所說,困難并不可怕,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分解成小困難,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走下去,前面就是一片艷陽天。(師板書:困難一一分解解決)

  師續引:困難的解決是靠人來實現。在解決困難的路上,有父親、有杰利,還有其他小伙伴,對這幾個人,你有什么看法?(評析文中人物)

  生1:我最欣賞的是父親。因為一般的父母見到自己的孩子處在危險的境地,就可能慌了手腳,會不顧一切地上去救助。但作者的父親卻沒有這樣做,而是極耐心地引導他一步一步走下懸崖。這種教育孩子自立的做法使我看到了一個聰明的父親,因為在我們成長的每個階段,父母不可能總伴你左右,大包大攬地全部替代,只能是害了孩子。

  師:說得真好。可以說,在座的同學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家里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父母盡心為你安排好了一切,可是這份愛,這份情,對孩子的成長并不理想,適度地放手,正確的引導,才能使孩子受益一生。

  生2:我喜歡杰利。因為他在別的孩子自私離去、不聞不問時,他卻回家找“父親”幫忙。可見,這是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

  生3: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如果杰利是一個值得交的好友,他就不應該把“我”獨自一人留在黑乎乎的懸崖上,他難道沒想到這樣有多危險嗎?

  (緊接著,生2與生3展開了一場爭論。部分同學也參與其中。在聽了他們的一番爭論后,教師適時加入)

  師:假如杰利留下,問題會解決嗎?

  (有的說不能,有的說可以像他爸爸那樣鼓勵他大膽嘗試。)

  師:但是,大家可以設身處地的想一想,當你處在困難中,你最渴望見到誰?是朋友,還是親人?誰給你的力量大,安全感最強?

  生3立刻站起來:老師,我明白了,杰利不是自私,而是有愛心。他知道在這漆黑的夜里,只有大人的救助、親人的關懷,才能使“我”定下心來,以防不測。

  (生繼續評論)

  生4:我不喜歡其他四個孩子。因為在別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不是真誠相助,反而戲弄嘲笑、漠不關心。如果交這樣的朋友,我覺得實在是一種悲哀。哎!

  師:是啊!我們做人可不能這樣,要以誠相待,真誠互助。

  師:剛才,大家對文中的人物進行品評,有理有據,恰到好處。由此可見,本文除了引導我們要正確面對困難,警示我們一些什么呢?

  生1: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勇敢地面對困難。同時還提醒我們交友要慎:困難面前見真知。(師板書:友情——真誠相待)

  生2:事件還暗示: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只有正確的引導,才有孩子的健康成長。(師板書:親情——正確引導)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只有從不同的角度去閱讀領悟,才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片段二】口語訓練,以“我發現,我感悟”為話題,談談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悟。

  師:同學們,我們分析了課文,知道作者從一件往事感悟到了一個人生哲理,擁有了一筆精神財富。這給我們一個啟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從事件中悟到真理。只有善于感悟,人才能變得更加聰明。其實,生活中處處存在著這種人生真諦。下面,我們來比一比,看誰擁有一雙慧眼,誰最善于感悟。

  生1:張海迪姐姐面對病痛的折磨,不言放棄生命,而是靠著頑強的毅力,克服身體帶來的眾多的不便,成為中國當今一代名人。她那種熱愛生命、自強不息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生2:愛迪生一生有過許多發明,可是,每一項發明都遇到了困難,甚至面臨著死亡的威脅,但他迎難而上,執著地探索。這種對科學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學習。

  生3:我的好友王××,面臨著母親的無情拋棄,父親的體弱多病,仍能靠自己的雙手去承擔起家里的一切,仍能靠自己的勤奮獲得學業的優秀。她這種默默承擔困難、自立自強的精神使我很受感動。

  師:剛才大家都能從某人身上發現亮麗的光環,從而鞭策鼓勵自己,但我們的話題不僅僅停留在某人在困難面前的表現,也可以從其他方面談。比如:親情、友情、真情等方面談。同桌可以互相說說,還有沒有其他方面的收獲。

  生4:一次,電視上報道:一個十九歲的女孩,為了救助一個陌生人的性命,不顧家人的強烈阻攔,毅然把自己的一半肝捐獻出來,拯救了一個家庭。她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感動了社會各界人。這使我深深地感悟到:只要真情付出,人間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位同學的拋轉引玉,使得課堂氣氛極其活躍。學生們暢所欲言,說發現,談感想。)

  師小結:剛才進行的口語訓練時,老師驚喜地發現大家有一個優點:敢想,敢說。雖然說得還不夠流暢,語言組織得還有欠缺,但大家并沒有“沉默是金”,而是勇敢地站起來開口說。這就是一個很好的開端。相信,今后的口語表達,我們會有更新的突破。另外,我還發現,同學們都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是的,生活的美無處不在,只要用慧眼去捕捉,定會發現美的真諦所在。

  案例反思與點評

  新課程改革呼喚新型的教育,強調教師教育理念的變化,教學方式的變化,教學情景的變化。教學過程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師生互動,合作交流,求異創新的教學模式,注重新的人文理想、信念、價值觀的培養,對學生不僅要教育他們怎樣做人,更要教育他們具有怎樣品格、怎樣精神的人。而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工具性的人文學科,不僅要傳授語文知識,訓練語文技能,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從語言文學中汲取充盈的人文精氣,滋養自己的精神家園。教學中必須突出“人本”,體現深切的“人文關懷”“學語文就要學做人,語文教育是教文育人”(于漪語),真正實現新課標的要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課文無疑給了學生許多的人生感悟,對陶冶學生的情感大有裨益。因此在課文的處理中,我特別注意了以下三點:一、課堂教學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快速閱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這一設計目的,讓學生能快速積累信息與處理信息,掌握復述要領,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為下面的深入閱讀做好了鋪墊;二、教學重點放在最后一段的品讀感悟,讓學生畫出最有感觸的語句進行賞析,進一步理解課題,從而端正學生對困難的態度。與此同時,以小組為單位,品評文中人物,進而產生頓悟,悟出什么樣的人格才是自己應該或必須具備的,提升了學生的思想和人格。總之,這兩點的設計,實現了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提高。

  充分挖掘了教材后,又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呢?于是我又以“我發現,我感悟”為話題,讓學生聯系生活中的人和事,談談自己的人生感悟。至此,學生很自覺的將自己的思維由課內轉向了課外。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對生活中的語文資源、教育資源的一種挖掘。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走出教材,走向社會,通過合作交流的形式找到了許多令人感動的人和事,從而將閱讀文學作品的感悟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將新課標的“三維”目標再次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更好地實現了對學生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培養,使語文教學變得開放、創新、充滿活力。

  在注重對學生情感教育的同時,課堂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也是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一個新的理念。特別是對于文學作品,學生極易產生見仁見智的不同理解。這就更需要民主性,更需要發展學生的人格意識與創新能力。教學中,質疑解答、最后一段的品讀、評析文中人物等環節,我就很注意調動小組合作的力量,尊重和賞識學生的獨特見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獲得對文本內涵的全面理解,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升華。

【優質課《在山的那邊》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在山的那邊》教學反思02-21

《在山的那邊》教學反思05-28

《在山的那邊》的教學反思02-20

在山的那邊教學反思10-11

《在山的那邊》教學反思02-12

《在山的那邊》優質課教學設計12-16

《在山的那邊》教學反思范文11-26

《在山的那邊》的教學反思范文07-08

《在山的那邊》教學反思7則02-0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香蕉久久精品 | 一本一道a√无碼中文字幕 亚洲无毒AV在线 | 在线观看亚洲一级影视 |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 | 欧洲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69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