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山中訪友教學反思范文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山中訪友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1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尋訪一位朋友,但讀至第三自然段,我們會猛然發現作者通篇運用了想象、擬人的手法將山中的景化作友人。作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感悟語言文字的情感”與“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是這節課的兩個重要的教學目標。為此,我在開篇的時候設置了這樣的環節。“朗讀課文,想像課文中的情境,好好想想作者在山中訪問了幾位朋友?”以讓學生充分了解作者的行文內容以及結構。接著是讓學生在默讀的基礎上思考“你覺得作者與山中朋友的感情如何?你在哪里體會到了?”。以這個問題帶動學生感受文中語言文字的情感。學生在默讀、匯報交流中都提及了文章運用了許多優美的修辭句子。在指導學生進行情感朗讀的同時,一并讓學生體會當中的表達方法特點。在第一課時里,我就讓這兩個問題作為主線問題,讓學生在充分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感受文中表達方法的特點。
在第二課時中,重點在于作者是怎么展開想象與聯想表達情感的,以及體會句子的美妙之處。當學生在我的引導下說出了“鳥兒、露珠、樹”對作者的知心話后,我本來可以引導學生:“明明是聽到鳥兒的鳴叫,作者卻說……鳥兒呼喚我的名字。明明是看到晶瑩的露珠,作者卻說……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明明是作者看著每一棵樹,作者卻說……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說?──這是關鍵的一問,可惜,我做得不足。如果當時我能體現這一環節,相信學生對文章表達上的特點會更深刻。可惜當時上課時,我就直接將想象這種表達方法跟他們講了,而側重點也放在了“想一想作者平時還會到林子里去和朋友們做什么?”或許是缺乏前期對表達方法的`深刻理解,導致這一環節中,學生的思維展不開。
如果再上這一課,我會以“情”這條主線設計教學,把體驗文章的情感與學習文章的表達更完美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中感受情感,在感受句子情感的同時體會表達方法,然后再學以致用,在體會表達方法的基礎上拓展思維訓練。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2
這是我第二次執教這篇課文,面對不同的學生,用的是同一份教案。因為剛接手這個班,不知道學生的功底如何,就先按照原本的課件來上課。相比起上屆的學生,這個班的學生明顯活躍很多,在第一堂新課上表現得也挺認真,雖然朗讀水平不好,但是讀得也算流暢。
詞語教學:
在生字詞方面,我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只是先讓學生齊讀了三次課文,又齊讀了《詞語手冊》,學生也自由讀了幾遍課文,課堂上并沒有專門讀生字詞。將詞語帶入到句子中去讀進行了好幾回,從作業本情況來看,“看拼音寫詞語”這題全對的學生不多,錯誤集中在“吟誦、陡峭”二詞。
(一)淺嘗文字,初識文本前后呼應之美
我出示了開頭和結尾,讓學生品讀這三個自然段,想一想:這樣的開頭和結尾有什么特色?(首尾呼應)師引:開頭帶著好心情,回家又——帶著好心情和好記憶。學生很快就能找出開頭和結尾都有一個相同的詞語“好心情”,隨之就很容易地說出這是“首尾呼應”,可見這個知識點對于學生來說不是難題。
不足:對于開頭和結尾,我沒有花時間細講,只是讓學生讀過,和我教案中預設的有很大的出入。
教案:
1.想象一下,當作者寫下這個開頭的時候,他的耳畔是否恰逢鳥鳴聲聲?
預設:“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說明這里鳥語花香。(師評:你一定想表達,開頭帶給你清脆的感覺,你一定聽到鳥鳴聲了。)
2.拓展:梔子花見過嗎?有一首歌叫做《梔子花開》,唱一句。
3.師:孩子們,我們想象這鳥鳴聲聲,微風滿懷,露水夾雜著梔子花的清新氣息,有感覺地來讀讀這個清脆生動的開頭。(生齊讀開頭)
4.這叫首尾呼應(板書),既然文字是對應的,那我們就對應著讀讀。(女生讀開頭,男生讀結尾)
這一環節用時很短,但就作業情況來看,大部分都能掌握這個知識點,開頭和結尾并不難,也不是文章重點。但我覺得我今天這樣子的上法太隨意。
(二)尋芳文字,梳理山中好友排列之美
對于“單元提示”我也是一帶而過,直接告訴學生這個單元應該注意什么,以及聯想和想象是本單元的重點。其實應該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發現,這是我備課的疏忽。
對于尋找“山中有哪些朋友”這個問題,學生們反應很快,回答得很準確,但是在作業本上好多學生審題不清造成答案錯誤。
疏漏:腳步映襯出對應美
師:請仔細觀察大屏幕上的作者在山中訪友的幽徑上留下的一串腳印,你發現了什么?
課堂上完全沒有提及這個問題,直接跳到講“老橋”了。明天補上。
(三)溶解文字,探尋文本內部對應之美
在講“老橋”時,重點關注“德高望重”的意思,一個女生當即說出了詞語的意思,后來我又讓學生把意思抄寫到書上。關于“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依然如舊”的句詞對應,學生們居然能很快地說出來,而且找的都對,去年的學生在這個環節速讀稍慢且有錯誤。
在講第五自然段時,我主要讓學生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學生也能發現這是排比對應。但是這個環節上的和無趣,也沒有教案中預設的練筆,進行的速度很快。
總評:朗讀是我的弱項,我不會教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課堂中語音語調也很平淡,在讓學生讀時,學生也只是很平淡的讀過去,沒有融入感情,沒有投入到文字里去。由于備課不充分,很多教學細節沒有涉及,本班男生過于活躍,課堂上很難安靜下來。
【語文山中訪友教學反思范文】相關文章: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05-08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05-15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15篇)04-14
課文山中訪友課后反思12-18
《山中訪友》說課稿05-03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15篇)01-14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通用15篇01-14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匯編15篇)04-03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合集15篇01-14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山中訪友》教學反思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