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一年級下冊小青蛙教學反思
教學后,教師應當作出反思,總結教學的優點與缺點。以下是小編帶來的《小青蛙》教學反思,供各位閱讀。
《小青蛙》教學反思【1】
《小青蛙》這節課的教學內容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小青蛙可以說人人都見過,而且深受孩子們的喜歡,所以在一開始,孩子們就顯示出了濃厚的興趣,講出了好多青蛙的特點。
最后一個環節的情感延伸,學生們都滔滔不絕,懂得了青蛙是對人類有益的,要保護小青蛙的道理。
這種教材本身就非常有童趣的上起來稍微簡單點,可是有些內容是要靠教師去挖掘的,去發現其蘊含的樂趣,我深深地明白這一點,在這節課中更是深深體會了。
《小青蛙》教學反思【2】
《小青蛙》是一篇特別有童真童趣的兒歌,讀起來朗朗上口。所以,在教學前,我預設孩子們應該是很感興趣的。課上的效果基本上還是滿意的。只是我發覺,大了一歲的孩子們和去年不一樣了。去年對他們而言新奇有趣的顯然已經不能刺激到他們了,創設情境更需要技巧了。而圖片、影片對孩子們的吸引力還是十足的。與此同時,這學期我更關注自學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的體現之一就是,注重預習作業的反饋。預習作業不僅要完成、要檢查,在課堂上,我也會抽出來時間和機會讓孩子們自己匯報預習的結果,錯的及時糾正,對的及時表揚,正面強化。期望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孩子們的自學能力能夠有顯著的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能夠被調動起來。
在寫字教學上,本學期的生字突飛猛進到一課七個生字,很擔心孩子們接受起來會吃力。所以我在講生字時采取了慢工出細活的做法。我講一個,學生書空一個,待他們描紅書寫時,我會大致把孩子們的書寫過一遍,做到及時糾錯,及時表揚。從這幾次的作業來看,書寫的質量比上學期有所提高。平穩渡過了過渡期后,我想,生字教學可以僅做有重點的突破,對于簡單的生字,給孩子動腦動手,自己發揮的機會。
《小青蛙》教學反思【3】
走進xx幼兒園第一次參加教研活動,我組織的是小班活動:兒歌《小青蛙》,目的是通過觀察小青蛙的模型,讓幼兒認識青蛙的外部特征,了解青蛙的生活習性,知道青蛙是益蟲,激發幼兒愛護小青蛙的情感,會說兒歌《小青蛙》。為了實現以上目標,我查閱了大量的有關青蛙的資料,還特意制作了小青蛙的紙模型。
活動開始了,當小青蛙的模型出現在幼兒面前時,孩子們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青蛙是益蟲。”“青蛙會游泳。”“青蛙是蝌蚪的媽媽。”“青蛙和牛蛙不一樣。”……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才三歲左右的孩子怎么知道得這么多,反倒讓我這個做老師的感覺有些手足無措了。為了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在介紹小青蛙特征時,我引導小朋友有順序地,從上往下觀察,不是想說哪就說哪。我還拿出了紙工青蛙,鼓勵幼兒與我一起學說兒歌,最后隨著歌曲《小青蛙》的旋律,我和孩子們一起邊唱邊跳。
活動總算結束了,在研討中我體會到了“四走進”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才能夠了解孩子的需要,才能與孩子們玩一起,才能做到“玩中學”。教師不僅要備知識,更重要的是備孩子。
教研結束后,我又一次翻開了王董的《走進孩子的生命世界》。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小青蛙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部編本小青蛙課件05-16
部編版課文《青蛙賣泥塘》說課稿11-30
部編版拼音教學課件04-06
部編版dtnl教學課件04-02
部編版小石潭記說課稿07-08
部編版拼音教學課件推薦04-07
部編版小石潭記說課稿范文12-28
一年級部編版教學計劃05-03
部編版《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02-22
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小蝸牛》教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