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式分解的教學反思

時間:2021-03-03 12:22:49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因式分解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3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因式分解的教學反思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因式分解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3篇)

  因式分解的教學反思1

  講解因式分解的定義的時候,同學們都很清楚。而我也強調的就是因式分解與乘法公式是相反方向的變形,并且在練習中一再將公式羅列出來。然后講授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包括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講課的時候是一個公式一節課,先分解公式符合條件的形式再練習,主要是以練習為重。

  講課的過程是非常順利的,這令我以為學生的掌握程度還好。

  講完因式分解的新課,我隨堂出了一些綜合性的練習題,才發現效果是不太好的。他們只是看到很表層的東西,而對于較為復雜的式子,卻無從下手。

  課后,我總結的原因有以下四點:

  1、思想上不重視,因為對于公式的互換覺得太簡單,只是將它作為一個簡單的內容來看,所以課后沒有以足夠的練習來鞏固。

  2、在學習過程中太過于強調形式,反而如何創造條件來滿足條件忽略了。導致他們對于與公式相同或者相似的式子比較熟悉而需要轉化的或者多種公式混合使用的式子就難以入手。

  3、靈活運用公式(特別與冪的運算性質相結合的公式)的能力較差,如要將9-25x2化成32-(5x)2然后應用平方差公式這樣的題目卻無從下手。究其原因,和我布置的作業及隨堂練習的單一性及難度低的特點有關。

  4、因式分解沒有先想提公因式的習慣,在結果也沒有注意是否進行到每一個多項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為止,比如最簡單的將a3-a提公因式后應用平方差公式,但很多同學都是只化到a(a2-1)而沒有化到最后結果a(a +1)(a -1)。 因式分解是一個重要的內容,也是難點,我認為我對教材內容的調整是比較適合的,但是我忽略了學生的接受能力,也沒有注意到計算題在練習方面的鞏固及題型的多樣化。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更多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去調整教學進度,多發現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優勢和不足之處。

  因式分解的教學反思2

  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關注、關心學生的成長,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是變化的,課堂教學也是變化無窮的,而我們老師在課堂上的角色如何充當,如何處理突發問題,下面以《因式分解》一節課的反思談談“以學生為主”自己的一些感悟:

  這是《因式分解》的第一節課,內容為因式分解的概念和用提取公因式進行分解因式,這一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學會用提公因式法進行因式分解,在學生對因式分解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例舉了5a+5b,5a-20b,5am+5bm,4am2+8bm,5am3-25bm2等進行因式分解,一直例舉了5a(x+y)+5b(x+y),a(x-y)+b(x-y),到這里學生還勉強接受,再例舉下去,對于a(x-y)+b(y-x)與a(x-y)2-b(y-x)2等就模糊了,這連續的例舉讓學生們有點招架不住了。自己認為這樣做感覺不錯,但課后我認真總結與反思這一節課,覺得有以下不足:

  一、“以學生為主,老師為導”的理念

  落實得不夠。特別是在老師出題這一環節上,我想在學生自己自學理解了公因式后,應讓學生自己探究,將全班分為若干個小組,在各個小組中要求學生自己編出能用提公因式法分解的題目,再根據學生所編的題目讓別的同學說出公因式,分解因式,然后各小組選出最有代表的一題參加小組競賽活動,看看哪個小組出的題能難倒對方。我想這樣做既改變了教的方式,又能促進學生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不但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培養學生的競爭能力,這樣學生學習才不會感到枯燥,學習才有味。

  二、這節課我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研究不夠,應針對學生進行備課。

  對我們農村學校的學生,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基礎不是很好,在剛剛接觸因式分解這個概念后,學生還理解不夠,基礎也不夠扎實,對于公因式是單項式的容易接受,但提出了多項式是公因式的分解,對于部分的學生來說是有點接受不了,所以這節課的效果不是很好。我想應在課前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備課,從學生的學習接受知識和樂于學習的角度去備好每一節課。

  三、課堂上不能“過于求全”。

  我們總認為每一節課都要按一定的步驟和程序進行,這樣才覺得完美,其實不然,關鍵是如何讓學生更好的學會每一個知識點,老師講清每一個知識點,而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再根據學生、課堂的實際情況去處理好問題與時間,這節課完成不了的內容下節課再講,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教室,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動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也充分體現出以學生為主的思想。

  我們老師應走出演講者、唱主角的角色,成為全體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學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師不要代勞,我們教師應在學生的學習的過程中,在恰當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與引導,讓學生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獲得知識,體驗獲取知識的樂趣。

  因式分解的教學反思3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傳授不應只是教師單純地講解與學生簡單的模仿,而應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的意義,掌握必要的技能,發展應用數學的意識,增強學好數學的愿望與信心。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的起點能力,本節課的具體目標有兩個,一個是會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一個是會綜合運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

  在新課引入的過程中,我以 “ 問題情境 —— 建立數學模型 —— 解釋、應用與拓展 ” 的模式組織課堂教學。對新問題的引入,我是采取了由淺入深的方法,使學生對新知識不產生任何的畏懼感。接下來,通過例題的講解、練習的鞏固讓學生逐步掌握了運用完全平方進行因式分解。整堂課教下來我覺得自己做的比較好的'幾點是 :

  1 、突顯特點。這節課的重點是運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而完全平方式的判定是關鍵。所以我比較重視完全平方式特點分析,應用。尤其強調完全平方式標準模式的書寫,這也是學生思維過程的暴露,有利于中等及中等以下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 , 提高學生解題的準確率 , 對提高那些偏理科的數學尖子生的表達能力也有好處。對以后靈活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求代數式最值等知識有正向遷移作用。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2 、自主訓練。我以先引導學生分析多項式特點,再讓學生嘗試分解因式的方式完成例題教學。對課本上的練習題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及時反饋,及時鞏固教學方式。

  3 、及時歸納。根據初二學生認知特點,教學中我給予學生及時的多歸納,總結,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條理性和規律性,有利于學生的創新和發展。如完全平方式特點形象概括(口訣記憶法,結構的對稱美),因式分解步驟概括(一提二套三查),以及換元思想,配方法的提出。

  4 、重視動態生成。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們思維很活躍,接受能力比較強,我對例題教學作了及時調整,由師生合作完成改為先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多項式特點,再讓學生自主完成解題過程。

  5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踐認知水平,努力為他們創造成功的條件。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類比、探索式教學,輔以講練結合,師生互動,總而言之,努力營造出平等、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從新課標評價理念出發,抓住學生語言、思想等方面的亮點給予幫助、鼓勵、提高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信心。

  不足之處:

  1 、探索用于因式分解的完全平方公式及特點分析時,沒有把握好時間,這是導致后面時間不夠的原因之一。

  2 、課堂預設沒有完成,根據學生特點,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根據完全平方式特點,請學生構造一個完全平方式,并分解因式。當學生基本完成后,組織學生同桌交流,交流方式為:請把你的構思告訴同伴,先一個聽,一個評。然后調換角色。由于時間沒把握好,導致本環節沒有完成。

  3 、語言不夠簡練,說得太多,沒有注意糾正學生書寫錯誤。學生作業過程中有兩處出錯,我沒發現。

  4 、公式中的字母 a,b 可以表示數 , 單項式 , 多項式的廣泛意義只是讓學生體驗,沒有讓學生開口表達。

  以上是我上這節課的一些教學反思,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多的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多發現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優勢和不足,因材施教,更好的提高課堂效率。

【因式分解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3篇)】相關文章:

《小排球》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03-25

談禮貌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03-25

教學反思范文(精選30篇)04-26

《望岳》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1-16

關于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的范文【精選】03-25

《平均分》的數學教學反思范文【精選】03-24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03-24

未選擇的路教學反思范文【精選】03-24

離騷的教學反思范文10-27

《觀潮》教學反思的范文11-09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 |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婷婷 | 中文不打码网站 | 亚洲成色最大综合在线播放6 | 久久99精品麻豆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