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和失重》教學反思

時間:2025-01-03 11:14:57 毅霖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超重和失重》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超重和失重》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超重和失重》教學反思

  《超重和失重》教學反思 1

  超重和失重既是一個物理現象,同時也是一個物理概念。通過教學,學生一方面要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能認識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現象;另一方面,學生要能解釋產生超重和失重的成因,并能準確理解超重和失重的實質。這是本節教學的重難點。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采用以教師講授為主,以演示實驗與例題示范為輔的教學模式,學生當時能接受,但時間一長,學生對知識的遺忘現象很嚴重,知識沒有得到遷移和升華。今年,我校采用的是新教材,這也促使我在教學上要有所改革。本文,我就結合《超重和失重》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個人在物理教學上的一些初淺的認識和思考。

  一、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

  要積極改革教學方法,注意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識規律,善于啟發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獲得知識和提高能力。要鼓勵學生發表看法,培養質疑的習慣。要組織學生進行必要的討論,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教師講課不宜過細,要給學生留出思考、探究和自我開拓的余地,鼓勵和指導他給們主動地、獨立地鉆研問題。要指導學生學會自己歸納所學的知識和方法。

  在《超重和失重》的教學中,我改變了原來以我講授為主的做法,變講授為啟發與引導,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學習超重時,我重在引導學生動手實驗,啟發學生解釋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總結實驗結論,鼓勵學生自己將實驗結論抽象為概念,我只在最后做些必要的補充和完善。在此基礎上,學習失重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組織他們相互探討、研究,讓他們自己學習并歸納知識。

  二、重視物理現象和物理概念課的教學。

  面對多種多樣、千變萬化的物理現象,學生們懷有好奇心和神秘感,覺得一個個物理現象是一個個謎,總想把它解開。物理學家正是從這些物理現象入手,去研究、探究這些物理現象的本質,逐步建立物理概念,發現物理規律,從而去解釋這些物理現象。因此,物理現象的教學是中學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搞好物理現象的教學,可以增加學生們的一些感性認識,幫助他們更好地去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

  教學中,要重視概念的建立過程,要重在理解。應該使學生認清概念所依據的物理事實,理解概念的含義。概念的教學要思路要清楚,使學生知道它們的來龍去脈,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領會研究問題的方法。教學中,要重視概念的應用,使學生學會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現象,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并在運用中鞏固所學的知識,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超重與實重》教學中,我首先從學生有親身感受的一些生活現象導入,誘發他們探究問題的欲望。

  緊接著,我按照三個“w”的順序,同學生一道學習超重和失重知識。

  1、what?(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此部分教學中,我組織學生自己動手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引導他們自己逐步得出超重和失重的定義。

  2、why?(產生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在知道了“what”的基礎上,我又啟發學生思考產生超重和失重的原因,由結果反推原因,由結論導出條件,鼓勵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演繹推理,從而獲取新知識。

  3、how?(超重和失重的應用)

  物理教學要密切聯系實際,使學生在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中理解和運用知識。學了超重和失重的相關知識后,我再引導學生去解釋課前所列舉的'一些物理現象。學生在解釋這些現象的過程中,必然會對超重和失重有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我又組織學生進一步進行實驗探究,適時地設置一些障礙,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讓他們通過辯論,更深刻地領會超重和失重的實質。

  三、加強學生實驗。

  觀察現象、進行演示和學生實驗,能夠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具體的、明確的認識,這是理解概念和規律的必要的基礎。觀察和實驗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引起學習興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大力加強學生實驗,特別是增強探索性的實驗。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做實驗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強對學生實驗的指導。應該要求學生認真思考,手腦并用,既要獨立操作,又要善于與別人合作。

  《超重和失重》的教學中,我盡管事先有所顧慮,但還是一改以往以我演示實驗為主的做法,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實驗,而且是每兩人一組,進行小組實驗。做超重實驗時,學生在我向他們介紹完實驗器材、說明實驗目的、提出操作方案、做出示范后,動手實驗,然后,他們自己通過實驗探究來獲得物理知識。做失重實驗時,我鼓勵學生大膽探索,自己設計實驗方案、操作實驗、分析實驗,獲取知識。實驗過程中,我只是巡回答疑,維持教學秩序。

  四、加強能力的培養。

  物理教學必須注意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加強能力的培養,是物理教學的重要任務。要破除單純傳授知識的傳統教學觀念。

  要通過觀察現象、觀看演示和學生自己做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要通過概念的形成、知識的運用等,培養學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綜合、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以及科學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要通過知識的運用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基于以上這些考慮,我在教學中既準備了一些生活現象,又設計了一些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在學生觀察實驗的基礎上,我總是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物理現象,并引導他們進行抽象和概括,最后自己歸納物理知識。同時,通過對實驗現象的產生原因進行分析和推理,激發學生思維,讓他們能夠靈活地運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在學完超重和失重的一些知識后,我及時地引導學生去解釋一些生活中的相關現象,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上關于超重和失重教學中的一些思考和做法,僅供讀者參考。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難免有不足甚至錯誤之處,還請讀者海涵。作為一名年輕老師,我的教學生命還很長。在我的課堂上,我總希望自己只是一個配角,而讓學生成為主角,但做到這一點,的確不是一件易事……

  《超重和失重》教學反思 2

  此節課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七節《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二)》中的部分內容。牛頓運動定律是高中物理的基礎,本內容加深了學生對于牛頓運動定律的運用及理解。

  超重和失重是一個物理現象,也是一個物理概念。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主要目標是:

  1.學生知道什么是超重現象、失重現象;

  2.知道什么情況下會出現超重現象、失重現象;

  3.為什么會出現超重現象、失重現象。

  在這次課中,首先采用了一個小實驗引入課題,并讓學生觀看了電梯中的超重和失重(主要是觀察體重計的'示數變化),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小實驗和視頻中的現象,概括出超重現象和失重現象的概念。然后圍繞視頻從三個角度分析什么情況會出現超重(失重)現象:

  1.從受力角度:F>G時,超重現象;F

  2.從速度變化角度:加速上升或減速下降時,超重現象;加速下降或減速上升時,失重現象。

  3.從加速度角度:物體具有豎直向上的加速度時,超重現象;物體具有豎直向下的加速度時,失重現象。最后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牛頓運動定律分析超重現象和失重現象,從而得出超重現象、失重現象產生的原因——豎直方向上存在加速度。到此,學生對于超重和失重都有了認識,然后讓學生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其一是讓學生解釋;問題與練習;第三題的小實驗現象;其二是讓學生對神舟五號發射、到達太空和將落著陸過程的超重與失重進行分析。讓學生體會物理于生活,應用于實踐;學會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分析實際問題。

  在本節課中,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但主要采用了講授的形式,學生活動較少,沒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提問,進行適當的課堂知識掌握反饋,教學過程及方式比較傳統。沒有很好的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新的教學理念結合學生實際設計教學,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必須要結合新的教學理念進行課堂教學,設計適當的學生活動,充分的引導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更多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并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基本的檢測反饋掌握學生的掌握知識的情況,為下次課的開展做準備。除此之外,要在教學中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技能,學會掌控、駕馭課堂。

  《超重和失重》教學反思 3

  上課前播放神舟七號的影像資料和日常生活經驗,創設物理情景,并希望使物理課堂更貼近生活,使物理知識真正走近學生。同時準備了一定量的小實驗,據此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從而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課堂上來看學生喜歡觀察物理情景,也喜歡表達自己的看法,多數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和交流。整個課堂教學中,利用物理情景與實驗相結合,讓學生人人參與,真正在課堂上動起來。自我感覺本節課應該是一堂成功的物理課。課后一位平時上課不認真、成績不太好的同學主動對我講這節課自己不僅認真聽講,而且基本聽懂。這讓我感覺很欣慰。

  當然在這節課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1、本節課用彈簧秤來做實驗,學生能觀察到超重和失重現象,但若能進一步利用力傳感器和數據采集器觀測超重和失重現象的教學,現場收集觀測數據輸入計算機,接著進行圖象講解,這樣的教學應該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完全失重的演示實驗,在這里采用塑料礦泉水瓶自由下落或上拋,讓學生觀察漏水的情況,由于下落太快難于觀察,如果能借以計算機的幫助,用攝像機把演示實驗的現象錄制下來,重放、慢放或者放大,甚至是模擬實驗現象的'關鍵部分,并依據需要,把長時間的過程縮短,或者把變化的瞬間拉長、展開,再現物理過程,能夠幫助學生觀察,從而彌補演示實驗的不足,給學生產生不可磨滅的印象。

  3、學習過程中,學生始終是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這節課的實驗都是事先自己準備好的,學生沒有參與實驗設計、探索的過程,也沒有動手機會,沒能很好達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這節內容是牛頓運動定律及運用的特例,牛頓定律及運用方法都是學生已經學過的,有些實驗可以嘗試課前讓學生自己設計,安排課上讓學生自己做。比如課后就有同學馬上提出日常生活中提重物時,突然提動重物,袋子容易破是不是與超重失重有關。課前如果由學生親自參與設計討論操作實驗,這樣可能更有效地讓他們對物理現象及過程有親身的體驗,同時,在實驗的設計和操作過程中,更能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提高科學素養,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超重和失重》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超重與失重》教學反思12-13

超重和失重教學設計07-17

《超重和失重》的說課稿10-22

超重失重教學設計07-18

超重和失重教案(通用9篇)08-03

關于超重與失重教學的物理老師反思10-13

超重與失重物理說課稿08-24

高中物理說課稿《超重與失重》(精選11篇)09-20

高中物理《超重與失重》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0篇)11-20

超重的老爸04-0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中出中文字幕欧美 | 亚洲一级中文字幕 | 中字幕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亚洲人成αⅴ网站在线 | 性国产区在线视频 | 在线视频亚洲一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