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意義》數學教學反思

時間:2021-03-25 18:50:01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分數的意義》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分數的意義》數學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數的意義》數學教學反思

《分數的意義》數學教學反思1

  分數的意義對于小學生來講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本課設計淡化形式,注重實質,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解決問題為中心,以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性來體現教學的嚴謹性。

  整節課中我都沒有將“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這句嚴密、枯燥、抽象的話語塞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玩學具的過程中理解單位"1",教學中的說一說、分一分、畫一畫、寫一寫、折一折、涂一涂為學生提供了高頻率、多維度、深層面的體驗,學生在學習時感到了樂趣,體驗到了成就感,激勵他們進行更深入的學習與研究,感受什么是分數,歸納出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實際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數學教育應該“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課設計做到均衡學生差異,組建合做學習小組,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思考和表現的機會,多些成功的體驗,突出每個個體的作用,使每一個學生不僅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要對所在小組中的其他同學負責,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合作中完成任務,沒有把學生當作所謂新教學方式的道具,實現知識在交流中增殖,思維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當中較好的理解了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不足的是教學過程中由于過于重視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與表達,忽視了時間的調控,教學節奏不夠緊湊,另外課堂生成了多個問題,占用了一些時間,導致時間的拖延,應該在教學環節的組織與時間安排方面再作更加合理的調整。

《分數的意義》數學教學反思2

  (一)重視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對單位“1”的認識和擴展,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課一開始,就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入手,引導學生歸納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接著以嘗試解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用分數表示部分和整體的關系這一新的數學問題,引起學生對所分物體個數的關注,通過思考、觀察、比較,使學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從而完成了對單位“1”的認識與擴展,也為揭示分數的意義做了較充分的準備。

  (二)注重讓學生在應用中鞏固和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本節課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較豐富的學習材料,通過觀察比較、分析討論、歸納概括出分數的意義,而且還注意讓學生經歷分數在生活中應用的過程,如把全班人數平均分成6組,每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兩組占幾分之幾,聯系生活中常見的分東西的情景,分別讓學生說說各用什么分數表示分得的結果,并對分數的意義作出解釋。這樣學生在應用中不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認識,而且把對分數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同時也為今后學習分數應用題打下了基礎。

  上完這節課我覺得還有許多不足值得改進,比如:對于數學概念的教學把握不夠準確,教師不敢大膽放手,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不多,其實課堂上可以讓學生自主創造出分數,自己先談談對分數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適時點撥,歸納總結。還有在學生進行匯報時,教師有些操之過急,面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沒能順利的引導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而是教師取而代之。在時間的安排上過于平均、松散,以致后面的拓展練習未能進行。其次,課堂上教師激勵性的語言比較缺乏,課堂氣氛未能真正調動起來,等等這些都需要今后在教學中不斷地磨練。

《分數的意義》數學教學反思3

  教學內容:

  浙江教育出版社小學數學第十冊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性質等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初步學會根據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整理有關分數知識,發展邏輯思維能力,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培養主體意識和數學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重點:

  知識的整理及應用

  難點:

  綜合運用

  教學設想:

  1、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

  以往我總是帶著學生進行復習整理,就算是放手也是在教師的提示下進行的,學生的自主性、個性被壓抑著。為此,我力求突破傳統復習課的教學方式,嘗試運用“課堂自主整理——集體交流點評——復習綜合提高”的步驟,通過學生之間、組與組之間、師生之間的集體討論,相互交流、補充、完善,相互質疑、辯論、評價,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取長補短,張揚個性。

  2、重視學生學習方式的指導。

  新《課標》把學習方式作為學習數學的重要內容。因此,本節課注重引導學生歸納復習與整理的方法。整理過程中,鼓勵學生用合理、簡潔、清晰、有特色的形式進行整理,借此培養學生獨特的個性品質和創新意識;在相互評價整理情況時,引導學生比較歸納總結出根據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進行整理的方法,并鼓勵學生今后用這種方法去整理其他知識。這樣從整理和復習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獲取知識的方法、步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3、注重過程,強調綜合應用。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我們認識到學習不僅僅是只注重結果,更重要的是學習的過程。學生在整理知識點后進行進一步的概括(意義、分類、運用等),使學生明確各知識之間的聯系。在此基礎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突出數學的應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創設民主氛圍,突出主體。

  開放教學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復習運用的過程。教師始終是參與者和合作者。課始引導學生產生整理的需要,整理后先在小組內交流,推薦優秀作品,選代表介紹,然后讓其他同學點評,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營造一種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談話揭題“復習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復習“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分數的意義》數學教學反思4

  本節課教學步驟主要分為教學分數的產生、分數的.意義、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和含義、分數的讀和寫。教學策略具體體現在:其一,對學生通過自己努力能夠學會的材料,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學、合作、討論、嘗試、自測、總結來完成。即用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反饋,主動總結的辦法來提高學生從課本獲得知識的能力。例如,教學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和含義、分數的讀和寫等就是這樣做的。其二,對學生學習有困難的地方,如“分數的意義”則采用抓住其關鍵要素,采取啟發誘導等方式。譬如,理解分數意義中的平均分采用的是一種方式,具體做法是在觀察理解中調控,在操作理解中調控,在識別理解中調控,最后通過小結來完成對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又譬如,正確認識分數意義的單位“1”則采取又一種方式,即先認識單位“1”可表示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再認識單位“1”可表示由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然后進行變式、舉例、總結。與此同時又緊扣反饋調控,使學生對單位“1”的認識不斷得到深化。另外對新知認知過程的設計,還特別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的全面性,注重利用認知過程去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等各種能力。

  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因為時間把握得不準確,所以還有些部分所運用的時間不夠充分,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找準重點,更加有力的把握好教學。

《分數的意義》數學教學反思5

  《分數的意義》教學已幾個課時了,學生有了三、四年級對小數的認識和對分數的簡認識后,一開始覺得還入門較快,對于分數的意義理解還算好,特別是對于“平均分”的重要性理解還不錯。

  記得教學上一屆學生時,我發給學生一些固定的學習材料,如長方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圓片、線段、幾個蘋果組成的集合圖,讓學生任意選擇材料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學生似乎學得還順。這一次,我沒有給出學習材料模型,而是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只是提醒同學們可以畫一畫、涂一涂、折一折,也可以就地取材,看看身邊有什么材料可以用上的,自己想辦法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沒想到,學生的創造力真強,有用一個蘋果分的,也有用一張長(正)方形紙折的(或涂的),有用四本書(四枝筆)來分的,還有不少同學不是用一個物體,而是畫了幾個小人或幾個果子或幾個三角形來表示的。在學生生成的作品中,我找到了知識的原型,從而讓學生更自由地理解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幾個物體或許多物體。

  但在鞏固環節,進行畫笑臉比賽時卻出了點小意外,沒有上一屆教學時效果好,主要是一個姓喻的學生沒聽要求,違規了,導致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事情經過是:我發給每個學生一張畫有12個圓的集合圖,讓學生畫笑臉,誰先畫完這12個就馬上舉手,其他同學全部停下,而姓喻的同學只畫了一個就舉手,弄得我宣布停止。結果沒有一個同學畫完了的。在后面填空環節,沒有一個同學得出:我畫了12個笑臉,是這個整體的十二分之十二,即十二分之十二等于一。最后比賽的趣味性和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分數的意義》數學教學反思6

  【案例】

  教學過程:

  (一)感知學情

  1、揭示課題——分數

  2、說分數,介紹分數。

  (1)誰來說一個分數?

  (2)介紹某個分數的知識。

  ①意義②各部分名稱

  3、分數的產生。

  (1)從課題中感悟分數的產生。

  (2)猜哪個分數最早產生。

  (3)介紹分數產生的過程。

  (二)、體驗分數

  1、分實物,動手操作,產生分數

  (1)一個蘋果(2)1米長的毛線(3)6個蘋果(4)10根小棒(5)8顆糖

  2、交流分數

  (1)蘋果(突出平均分)

  (2)毛線產生多個分數

  (3)6個蘋果片突出一個整體

  (4)10根小棒產生多個分數

  (5)8顆糖產生多個分數

  3、概括分數的意義

  (1)概括單位“1”①概括單位“1”②找黑板上的單位“1”③舉例單位“1”

  (2)概括分數的意義①2人小組內交流分數的意義②舉手回答分數的意義③感悟數學家說的分數的意義④體會分子和分母的意義

  (三)解決問題

  1、學生自主解答

  2、利用媒體反饋交流答案

  (四)學習方法的引導

  1、本課小結

  2、多種學習方式的引導。

  ①看書,看課本

  ②看課外書,和同學一起討論

  ③上網學習

  ④同學間相互交流

  (五)動腦筋回教室

  【評析】

  這堂數學課,較好地實踐了《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數學學習的這一重要方式。

  動手實踐。《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進行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這兩段話,都強調了數學教學讓學生動手實踐的重要意義和作用。這堂課,比較注意引導學生動手實踐。例如,在體驗“分數的產生”時讓學生動手分一分蘋果、毛線、10根小棒、8顆糖等實物,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感受到在數學中除了把一個物體看成一個整體還可以把10根小棒、8顆糖等一些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從而進行平均分。

  自主探索。《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指出:"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

  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實施"新課標",就是要改變以往的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陳舊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決問題。這一堂課,學生自始至終地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決問題。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教師的作用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知識的探索者、發現者。例如,在教學單位“1”時并沒有把概念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先讓學生在動手分蘋果、小棒、糖的過程中感受單位“1”的真正含義。從課堂的學習氛圍看出,學生的自主探索,確實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合作交流。《數學課程標準》說: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要進行有效的學習,合作學習、相互交流是很有效的方式。因為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優于個體的獨自的學習。讓學生合作交流,做得比較扎實。例如,在“體驗分數”時,老師讓學生合作分實物產生分數,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交流中判斷其他同學說的分數與所分的實物是否一致,學生在對與錯之中掌握知識。這一堂課,學生的合作交流,有自由組合合作交流,有同桌合作探究,有小組合作討論。在合作交流中,學生的發言積極主動,討論認真活躍,交流頗有成效,而不是走過場,搞花架子,流于形式。

【《分數的意義》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數學教學反思11-17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8篇03-10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數學教學反思08-14

數學分數乘法教學反思10-11

比例的意義教學反思03-31

《分數乘分數》教學反思03-15

《分數的大小》教學反思04-12

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05-07

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04-24

《分數的大小》教學反思04-1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久久亚洲女同第一区 | 亚洲女人的午夜天堂一区 | 亚洲精选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天国产亚洲激情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AV免费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