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精選3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上《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精選3篇),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上《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1
《一株紫丁香》這篇課文,最大的特點是意境優(yōu)美感人,如果閱讀中只停留在表面、夸張的朗讀上,那教學真可謂蒼白無力。其實,如何讓學生進入學習,通過朗讀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表現(xiàn)出來,形成個性化的朗讀,如何在朗讀中作到潤物細無聲的指導。一直是困擾著我的問題。下面就從以下幾方面作簡單分析:
一、對教材的把握不夠深入。
在備課時,我反復研讀文本,力求找到一個切入點來指導學生學習,根據(jù)教參指示,我設計了“孩子們是怎樣在老師窗前栽下紫丁香的?”“孩子們?yōu)槭裁窗岩恢曜隙∠阍栽诶蠋煹拇扒埃俊眱蓚問題,想以這兩個問題來整合課文來帶動學生閱讀。實踐下來,這種把文中大意抽象概括出來的問題法,比之前讓學生在深情的朗讀中,自己感悟要突兀得多。且課文語言易懂,學生能夠理解,又何必繞彎子呢?雖然我的設計是精細的所提出的問題也是圍繞這篇課文的,但是花了這么多精力尋找的切入點,在實際的課堂中,在學生的朗讀中,究竟發(fā)揮了多大的作用?學生從中究竟得到了什么?我想,沒有這兩個問題學生也一樣會讀得很好。因為我的經(jīng)驗不夠,對教材的把握不夠準確,所以課堂上我?guī)W生繞了個大彎子。放棄了一種智慧,選擇了一種才能,放棄和選擇什么,有時候直接體現(xiàn)出效率。此時我深刻體會到了語文教學一定要講究實效性。
二、對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夠了解。
在我們班,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自覺性差距較大,好的學生不用老師點撥,自己就能理解課文,并把它讀好。而有的學生則是“舉步維艱”處處受阻。這次上課時,為了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我將2—5小節(jié)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朗讀匯報時,我也只是做了鼓勵性評價,和適當?shù)纳壳椤TS多孩子抑揚頓挫的語氣,充滿深情地朗讀,讓課堂增色不少,但這些所謂的“感情朗讀”都無疑是個別的好學生給每段詩句貼上的情感標簽,而忽略了大部分學生對語言內(nèi)在含義以及表達方式的體察和訓練。如詩句最后一段:“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師休息吧,……”當我引導學生觀察老師在認真?zhèn)湔n的插圖時,幾個學生竟 “哇塞”地叫了起來。本來想用圖片引導學生盡快進入課文情境中,豈知學生沒能對圖片有足夠的理解到產(chǎn)生共鳴,故朗讀的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很多學生對于“踮起”、“安靜”、“夜深了”…。。這些詞語的體會并未深入,只是停留在淺淺的朗讀層面。其間,我范讀和細致引導顯得尤其重要,而我卻省去了,導致很多的學生未能真正走入文本。新課標理念下的課堂如沐春風,以讀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學中我們教師應有意識地為學生打開一扇深入閱讀的窗口,從扇扇窗口窺視、捕捉到文字里蘊藏的真情實感,獲得閱讀的愉悅,從而使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真正燃起深讀文本的欲望和沖動。這節(jié)課我對學生認知水平不夠理解,低估了或高估他們的朗讀能力,所以朗讀才顯得流于形式。我想以后備課的時候我還得再多備備學生。
三、對教學的設計不夠創(chuàng)新。
由于第一次接觸詩歌的教學,我備課時就順著原來的教學模式進行設計,一路走過來,雖然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流程清楚整齊,但總覺得少了點什么。評課時當李老師提出詩歌的教學應該與其它體裁的課文教學有所區(qū)別,應體現(xiàn)出詩歌獨特的意境美和整體感時,我便豁然開朗:我怎么沒想到把它設計得詩情畫意點,而只把它當成課文來上呢?的確,我們?nèi)绻軙r時有一種創(chuàng)新的意識來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學的話,那我們的課堂才會永遠充滿生命的活力。相信有了創(chuàng)新的意識,我今后一定會不斷地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目標。
備好一節(jié)課需要短期與長期的準備,需要教師對文本、對學生要有深度的鉆研、創(chuàng)新的理念,還需要儲備更多的相關知識和語言準備,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在課堂里游刃有余,揮灑自如,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課堂的精彩生成。
二年級上《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2
【案例】
小語第三冊課文《一株紫丁香》的第三小節(jié):
老師──
綠葉在風里沙沙,
那是我們給您唱歌,
幫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在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幫您消除一天的疲倦!币痪,同時激活孩子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我聯(lián)系孩子們的生活實際,舉例正在后排聽課的生活老師錢老師。因為在平時的生活中,孩子們的得到更多的是錢老師的關心和照顧,于是我就順水推舟地讓錢老師成為孩子們交流的焦點。
師:我們當中,誰最有心,來說說錢老師一天的工作呢?
。ㄎ以捯魟偮洌⒆觽兞⒖瘫患せ盍耍闹恍∈峙e起來了。)
生1:我記得最深的是:“每天晚自修,錢老師在我們做作業(yè)的時候總是悄悄地關上窗戶,點好蚊香,這樣窗外的飛蟲和那些該死的蚊子就不會來影響我們了!”
生2:“我感冒的時候,錢老師每次飯后就提醒我吃藥!
生3:“錢老師有時候會幫我們一起拖地!
為了幫助孩子有序地回憶錢老師一天的工作,我點了點頭:他們說得多好!其他同學可以想一想:從早晨起床開始到晚上就寢,錢老師都為我們做了什么?這時,我發(fā)現(xiàn)更多的小手舉起來了,孩子們臉上洋溢著滿是想先說的表情。
生4:“每次起床鈴聲響過,錢老師還是再到每個寢室來提醒我們起床!
一個小女孩立刻來補充:我們現(xiàn)在的寢室有樓上,樓下,錢老師走上走下可累了啦!
。犃诉@話,我的`體內(nèi)的某一個地方明顯的有些溫暖。)
生6:“錢老師每天都要帶我們?nèi)コ烤殻@樣我們的身體就更健康!
生7:“到了中午,等我們到食堂,錢老師早就幫我們打好了飯!
沒等他說完,另一個男生很不服氣地說:“跟我想的一樣。”我開心地說:“看來你們倆都很有心!
生8:“有一段日子我有點發(fā)燒,錢老師每天下午第三節(jié)課后陪我去醫(yī)務室量溫度!
生9:(一個平時不愛說話的孩子也著急地舉著手。)“在我們寢室,總是錢老師幫我們開空調(diào),關門!
沒等他說完,另一個孩子插嘴了:“半夜的時候,錢老師來幫我們關空調(diào)。”
生10:另一個女生又高聲地叫“我”、“我”,生怕我不讓她回答。她說:“錢老師半夜的時候來叫xx上廁所!
我點了點頭,說:“嗯,看來錢老師為了我們,自己肯定沒睡好!
這時,班長舉手說了:“每天下午,生活老師都要睡午覺,我們有時候去寢室拿彩色彩筆的時候都是很吵的。
“那以后我們要怎么樣做呢?”我說。
孩子們立即接上來,我們要輕輕的走,不能跑,更不能大聲說話。
……
這一堂課上,孩子們說了很多很多,而因為時間的關系,我沒有很多地指導大家朗讀其他幾節(jié)課文,可是在課的最后,我提議集體朗讀課文以獻給關愛我們的錢老師時,我分明感覺到,每個孩子是那么投入,那么認真。朗朗的書聲中,分明是充滿了愛,充滿了感恩;我分明感覺到對課文的內(nèi)容,已無需更多的解釋。下課時,錢老師激動地說:“大家讀得太好了,老師收到了一份非常珍貴的禮物!”
【反思】
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潛伏著一些人類永恒的情感。諸如感激、同情、敬畏,需要我們用教育去開啟、喚醒和提升。而感激,也就是感恩,是最基本的一種,更需要我們教育者用心靈去滋養(yǎng),用真情去沐浴。所以,培養(yǎng)孩子從小就有一顆感恩的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生而為人,要感謝父母的恩惠,感謝師長的恩惠,感謝大眾的恩惠;沒有父母養(yǎng)育,沒有師長教誨,沒有大眾助益,我們何能存于天地之間?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更是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條件!今日年輕人,自從來到塵世間,都是受父母的呵護,受師長的指導。他們對世界未有一絲貢獻,卻牢騷滿懷,抱怨不已,看這不對,看那不好,視恩義如草芥,只知仰承天地的甘露之恩,不知道回饋,足見其內(nèi)心的貧乏。羔羊跪乳,烏鴉反哺,說明動物尚且感恩,何況我們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呢?我們從家庭到學校,從學校到社會,重要的是要有感恩之心。我們教導孩子,從小就要他知道“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目的就是要他懂得感恩。感恩已經(jīng)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道德。然而,人們可以為一個陌路人點滴幫助而感激不盡,卻無視父母給予的種種恩惠,將一切視之為理所當然。真正的感恩應該是真誠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激,而不是為了某種目的,迎合他人而表現(xiàn)出的虛情假意。感恩是自然的情感流露,是不求回報的。
“謝謝你”,“我很感激你”,這些話應該經(jīng)常掛在嘴邊。以特別的方式表達你的感謝之意,付出你的時間和心力,比物質(zhì)的禮物更可貴。
這堂課,明是語文課,實為一堂深入學生心靈深處的思品課。它激活了孩子們那一顆顆稚嫩的感恩之心。我慶幸,孩子們平時雖打打鬧鬧,學習中也錯誤百出,但都有一雙會觀察的眼睛;我更慶幸,在充滿感恩氛圍的校園里,孩子們自由的吸收陽光雨露,漸漸長出感恩的花苞,綻放出感恩的笑容。
二年級上《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3
《一株紫丁香》(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是滕毓旭寫的一首歌頌師生情的兒童詩。詩中蘊涵著濃濃的師生情。本文選擇了“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的窗前!边@個新的角度,運用想象和比擬,將對老師的愛化為看得見,摸得著,聞得到的紫丁香。這首詩共有五節(jié)。起句用一個“踮”字,把孩子那種怕打擾老師,做好事怕被發(fā)現(xiàn)的復雜的心情通過輕盈的動作準確地表達出來,第二節(jié)至第四節(jié)是詩的主體,分別以枝、葉、花自比,將孩子對老師的那種真情,淋漓盡致地抒發(fā)出來。詩的最后一節(jié)達到了感情的升華,我們仿佛聽到了孩子關心老師的聲音以及孩子殷殷的美好祝愿。
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意或句意,在學習課文內(nèi)容時,先由教師扶著走一程,再讓學生自己學習,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進行學習,逐漸學習自學的方法。這篇課文篇幅雖短,卻情深意長,一般的讀讀很難讀出詩中蘊涵的情,還必須抓住幾個關鍵點作為切如口,細細地剖析與想象,才能真正體味出詩中的情味。我給每節(jié)課安排了教學的側重點。
第一課時的側重點在于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把課文讀通順。
我是這么導入課文的:有一天,一群學生送給他們的老師一株紫丁香。
請你們猜一猜,紫丁香會是怎樣的一種花?結果許多學生猜測是紫色的,很香。接著讓學生看圖,直觀認識紫丁香,感受到紫丁香的美。印證他們的猜測是否有根據(jù),另外文字介紹紫丁香花的特點。至此,學生已經(jīng)對紫丁香有了全面而感性的認識,而且激發(fā)了學習課文的興趣,然后馬上問:為什么要送“一株”而不是“一束”呢?在學生紛紛表達自己的想法時,不知不覺地牽涉到了詩中的有關內(nèi)容。這才進入對課文的初讀。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也隨之縮短了許多,學生自然讀得興趣盎然,為深入解讀文本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課時的教學,側重點在通過研讀詞句,體會學生對老師的愛,讀出真情。
抓住一個“踮”字,討論和朗讀,把孩子那種怕打擾老師,做好事怕被發(fā)現(xiàn)的復雜的心情體會出來。再用一個大問題“為什么小朋友要把這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把課文串起來,進行2、3、4自然段的教學。理解這三段的文字,并能用“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是為了( )”練習說話,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這三段的朗讀指導。結果時間緊湊,效果也不錯,再朗讀時,學生的真情基本上出來了。
反思:在課文的教學中,我運用了圖片等直觀的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還讓學生和課文中的小朋友互換身份,在現(xiàn)實生活中感受老師對小朋友的愛,把學生引入情境之中,這既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征,又能調(diào)動學生認知的積極性,觸發(fā)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閱讀的內(nèi)在動力,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發(fā)展能力。另外我在練習說話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依照“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是為了——”練習說話,這個方式我安排的用意是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豐富學生說話、寫話的句式,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理解文章的能
但在最后小節(jié)教學時,由于一時疏忽,匆匆走過場,沒有讓學生發(fā)揮想:這位老師又香又甜的夢里有些什么內(nèi)容呢?讓學生再去體會老師工作的辛苦,激發(fā)學生尊師愛師的情感。這對學生朗讀情感的進一步激發(fā)自然有一點影響。留下一點遺憾。教學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
【二年級上《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精選3篇)】相關文章:
一株紫丁香反思04-14
二年級《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01-21
二年級上《一株紫丁香》說課稿12-20
一株紫丁香教學設計15篇01-06
《一株紫丁香》快樂練習04-28
《一株紫丁香》課文原文03-07
《一株紫丁香》練習題04-28
《一株紫丁香》課文片斷賞析12-29
《一株紫丁香》練習題(精選3篇)04-29
《一株紫丁香》小學語文教案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