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教學反思范文(通用3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數學《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教學反思范文(通用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數學《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教學反思1
我所講的課題是“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我認為本節的重點是通過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定理讓學生感悟出輔助線的做法。
我的導入市讓學生感受一些動手操作實驗中誤差,從而進一步認識到證明的必要性,引出本節所要研究的課題“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這個定理我們在初一的時候就已經學會運用了,但是這個定理到底如何證明呢?這時,本節的目標就已經明確下來了——三角形內角和定了的證明。證明的過程中,我通過課前準備好的三角形道具,讓我的學生通過撕撕拼拼的方法,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成我們所熟悉的平角或者是同旁內角的關系,那么這個定理的證明過程就完全展示出來了,然后師生共同把我們自己的做法轉化成準確的數學語言加以證明,在證明的.過程之中,輔助線就自然而然的運用到其中。這時,本節的重點和難點也就自然而然地被突破,要讓學生感覺輔助線不是由老師強加告之而明白證明的方法,而是由學生自己在拼圖的過程中親身感悟出來的知識。
課后我認為本節中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引入簡單精煉,給了全體學生的自信心,能使所以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到課堂上來;
2、利用拼圖的方法來找到“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方法的過程中,學生充分地配合,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而且采用此種方法來引出輔助線在幾何中應用,巧妙地分散了本節的重點和難點,事實也證明學生的接受程度很好;
3、教師在多媒體上展示每個三角形都是用三種不同顏色的彩紙拼成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看起來會更加的清晰、醒目;
4、在本節“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應用階段,我設置了“你來講”題目,而且此類題目的要求是哪位同學想嘗試一下,等學生站起來準備好之后,教師再把題目投影出來,不僅要鍛煉學生的思維速度,而且也間接地培養了學生的臨考能力,同時得到結果后要為同學們講解本題的解法。我個人認為,給同學們講題目的過程中收獲是更多的。
5、在本節課的整個流程中,師生之間的配合非常地默契,教師能夠關注每一個學生,學生的思維也在短短的45分鐘內得到了充分地發散和發揮,通堂的氣氛活躍、輕松。
課后我認為本節課中的不足之處:
1、在學生拼圖尋求“三角形內角和定理”證明之前的鋪墊,有些過快,導致個別學生不太明白這些鋪墊對于利用拼圖來證明定理時有什么用途;
2、不完全相信學生的能力,比如在學生討論拼圖方法后,讓學生到黑板上來展示作品的時候,我似乎不敢距離學生太遠,恐怕中間會出現什么差錯。而實踐證明學生完全是通過自己來完成作品的展示的;
3、還是沒有改掉急躁的毛病,一些問題還是急于說出答案,沒有給學生們足夠的思考時間,這是其一。其二,教師講得過多,沒有給學生充足的自主權,沒有把課堂還給學生。針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要注意積累和進步。
初中數學《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教學反思2
《三角形的內角和》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三角形三個角的關系。讓學生猜測-質疑-驗證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猜測,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上課開始,我通過觀察長方形的內角和連接對角線把它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讓學生猜測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然后質疑:那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呢?這個問題一拋出去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接著就讓學生來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驗證過程分兩部分來進行,先通過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讓學生驗證各類三角形的內角和,一是加深對三角形內角和的理解就是三個內角的度數之和,二是讓學生在小組內通過動手操作、記錄、觀察,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否為180°。之后我組織學生在全班匯報交流,沒有以小組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交流的空間太小沒有達到小組合作的真正目的。再讓學生通過拼一拼、折一折的方法來發現各類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角,從而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的確是180°的結論。匯報展示這個環節只是口頭敘述的形式描述驗證的結果,若先還原原圖,再展示驗證過程與結果效果更佳。
探究新知是為了應用,這節課在練習的安排上,我注意把握練習層次,共安排三個層次,由易到難,逐步加深。第一層練習是已知三角形兩個內角度數,求另一個角。練習內容的安排從知識的直接應用到間接應用,數學信息的出現從比較顯現到較為隱藏。第二層練習是判斷題,讓學生應用結論思考分析,檢驗語言的嚴密性。第三層是解決多種類型三角形的內角問題,有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根據自身特點來解決問題。
本節課我采用逐步設置疑問,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參與知識學習的全過程,滲透多觀察、動腦想、大膽猜、勤鉆研的研討式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活動機會和空間,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充足的體驗和發展。
初中數學《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教學反思3
在課間我有意問了一下學生你們知不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幾度,發現有一些學生已經知道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是180°,因此在導入環節中插入了一個猜角游戲中,請量出自己準備的三角形的三個角的度數,只要你們說出其中兩個角的度數,我能猜出第3個角的度數,讓生說我猜,要求用自己準備的三角形進行操作。有一部分學生已經能跟著我說出第三個角的度數。當時我并沒有批評這些學生,而是采用了表揚的方式,學生很開心。
在接下來的實驗驗證環節中,那些知道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學生就猜度數,而沒有進行真正的實驗驗證,反倒是剛學到的學生真正做到用實驗去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中180°”。因此我一直在想,是不是能設計一些新的方式讓已經知道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學生也能真正參與到實驗驗證的環節中來。于是讓學生請觀察自己手中的三角板,問它們是什么三角形?你知道三角板三個內角的和是多少度嗎?問學生發現了什么?
三角尺的三個內角和是180°。然后讓學生撕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并把它們拼在一起和折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使它們正好折在一起,都能拼成一個平角,最后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形,讓學生自己想辦法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我個人認為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得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樣使他們大膽地想,學生課上注意力比較集中。教師也能在教學活動中從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自覺轉變為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在“想想做做”第2題中,學生在還沒有拼的時候先看了書,就猜拼出來的大三角形的內角和是360°,經過提醒“內角”的含義,學生才真正體會到“任何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不管這個三角形是大還是小。
【初中數學《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教學反思范文(通用3篇)】相關文章: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8篇04-15
三角形的內角和課件和教案05-12
三角形的內角和試講稿11-16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10-09
《三角形的內角和》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三角形的內角和》說課稿7篇11-05
正弦定理教學反思4篇04-10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范文最新5篇03-10
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設計02-09
二項式定理教學反思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