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3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弟子規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弟子規的教學反思1
一、一讀《弟子規》,音韻打動人
第一次讀《弟子規》,首先喜歡上的是它獨特的音韻結構,它十分押韻而且簡潔明快,深受人們的喜愛。布置孩子們閱讀,孩子們也非常喜歡,讀來朗朗上口。由于節奏感非常強,孩子們常常和我一起和著節拍一邊誦讀一邊打節拍。
二、二讀《弟子規》,內容打動人
第二次引導孩子們繼續深入誦讀《弟子規》,對《弟子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據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后經清代儒生賈存仁修訂,改名為《弟子規》,是一本教導兒童怎樣待人接物的書籍。《弟子規》一書內容簡明通俗,不談空洞理論和教條,而是教導基本的品德修養、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應有的禮節。《弟子規》一書深刻地訓導我們如何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習慣;如何具備博愛的精神及正確的讀書方法等。如書中所寫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毋變;”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顯能”。乃為如何友愛兄弟,尊長愛幼最基本的語言及行為規范。另外,書中通過列舉生活中最易被視作瑣碎的習慣及現象,進而訓導我們如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具備博愛的精神和正確的讀書學習方法等。
三、三讀《弟子規》,知行合一更動人
但是正如和孩子們在課上學習和探討時體會到的一樣,雖然能夠初步對于詩文的意思有所了解和感悟,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到具體的日常生活的點滴行為中去。書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因小而不為,良好的習慣都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在更加深入的誦讀中,作為一名教師,我不禁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作為教師,要教育孩子們落實到行為中,那么我們自己又做得如何呢?反思自己,作為一個母親、作為一個教師,教育孩子要從點滴做起,再小的事情都要將正確的做法先告訴孩子,身為父母、教師一定教給孩子如何去做。細至吃飯穿衣要學,行住坐臥要學,在里面學惜物,學敬物,學威儀,學自尊而尊人。
當我們抱怨現在的孩子對長輩無禮,對父母、老師不尊重時,殊不知這些不是孩子的錯,而是我們這些作為家長、作為教師教育失職。教師更應以身作則,處處體現古圣先賢的教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都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從言行到舉止,教師處處要謹慎,應帶頭做到最好,在學生面前,教師就是一個道德的示范者,真正做到為人師表。教師為人師表是一種有形的榜樣,是一股巨大的道德力量,對學生是一種無聲的命令。
反之,只是一味地說教,而自己不去身體力行,只能是事倍功半。當老師、家長不知道如何做或自以為是的時候,如何去教育孩子呢?如何去引導孩子呢?如果說一套做一套,只會讓孩子看到大人的虛偽,而不會真正從內心接受。由此,我想到了在校園生活中的兩個細節:其一,我們一直對孩子說,見到垃圾要主動撿起來,但事實上很多時候,作為教師,只是對孩子大呼小叫,指揮孩子去撿起垃圾,自己卻舍不得彎下“尊貴”的腰;其二,教育孩子尊敬父母,友愛他人,卻常常在孩子們到辦公室來找教師談話的時候,一邊忙著改作業,一邊頭也不抬起地聽孩子的話語……這樣的言行,在學了《弟子規》以后,再度想起,實在覺得非常汗顏!因此,我們做為教師,作為家長的就應時時以嚴格要求自己,規范自己的行為,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盡心盡力地付出,這樣在潛移默化之中孩子已經在改變了。自己在以后要多抽出些時間閱讀祖國的傳統文化書籍,吸取其精華,并運用于自身的工作與生活中,使中國的傳統文化能得到傳承,發揚光大。
我和孩子們決定以《弟子規》為人生的.指南,踏踏實實學習,認認真真做人。
弟子規的教學反思2
自從本學期開展學習《弟子規》以來,我很重視。想了許多方法。為了使學生學得扎實,計劃每月背誦一篇,達到背誦熟練,理解意思,結合實際改正自己沒有做到的方面。為此,讓學生每人復印學校發給老師的那一張《弟子規》內容解釋。
每天早上,讓領讀班長帶領學習兩行,達到背誦。并且逐一對照理解意思。為了提高背誦積極性,讓男女生比賽,班長打著快板背誦。學生也確實背誦積極性很高,從總序到出則弟背誦相當熟練,當老師隨口提到一句,學生也能說出意思。
學校要進行《弟子規》測試,考前一節課,都在領著學生復習弟子規,并舉例說明意思,比如解釋“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雖然還沒有背誦到,但是讓學生了解是必要的。告訴他們衣服穿整潔干凈就行了,不要穿貴的,要根據自己家庭條件穿衣服。不要總想著穿名牌……
以為平時抓的夠緊的,可是試卷收回來,我改最后一道題,結果把我氣的無語。別的班級也就幾個沒有寫,空白,扣去10分。但是我班竟然有十多個沒有寫!而且有幾個還是平時程度較好的孩子!后來到班里問他們為什么不寫?回答“不會。”他們竟然沒有讀懂“《弟子規》中那句話給你印象最深,請寫出來,并說明理由”這一要求!他們是這樣理解的:平時讀書學習一句話,是以句號、感嘆號、問號為標準的,而《弟子規》中都是三字,沒有標點,他們以為沒有一句完整的話,因此就不寫了!嗚呼哀哉!怎么這么死板?我該怎樣教學?
馬上就要進行期中考試了,像這樣的理解力,怎能考出好成績?
以后教學時,應該啟發他們多角度思維,開動腦筋,遇到問題多想辦法。更主要的,是引導他們多讀書!
弟子規的教學反思3
我們班在沒開展“誦讀經典詩文”這門課前,我們班有些學生在課間的舉動很隨意,就如書上寫的:“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上到這些內容時,我覺得很有必要糾正學生這些不良的行為。因為課堂教學是進行“誦讀經典詩文”重要途徑之一,如何發揮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實驗,我主要堅持“三個認真”。
一、認真鉆研教材,明確《弟子規》教育的結合點
語文課標指出:課堂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的規律,以學定教,選擇教學策略,充分尊重孩子們的學習需要。教學《弟子規》,也應該如此。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善于營造一種寬松的課堂氛圍,盡可能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思考中鍛煉學生語言能力,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創新能力。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教學契機,給學生們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保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想象,當學生們一次又一次的學習積極性被老師的“按教案上課”這一思想打擊之后,他們對學習的興趣還有多少呢?對他們的個性發展,一生的發展會有多大影響呢?假如,我沒有改變教學步驟,學生會老老實實地隨著我的牽引,完成預定的教學計劃,效果如何呢?而這樣,我們還能欣賞到孩子們稚嫩的、閃著火花的獨特體驗嗎?……
二、認真設計教學過程,增強《弟子規》教育的實效性。
教學中,我把教育作為課堂的主要目標,緊緊圍繞“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這三句話的思想教育內容展開,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真正明白如何去為人處世,切實把思想教育的核心牢牢抓住。
三、認真開展以《弟子規》為內容的班級活動,鞏固教學實驗效果。
課堂上我設計了運用《弟子規》的環節,要求學生根據特定的環境,使用恰當的《弟子規》語言,來規勸或贊揚別人。這個環節主要是促進《弟子規》的運用,真正讓《弟子規》學習落實在學生的行動中,使《弟子規》得思想深深在學生心中扎根。
【弟子規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3篇)】相關文章:
《弟子規》教學反思精選15篇04-03
《弟子規》教學反思(15篇)04-02
《弟子規》教學反思15篇04-02
《弟子規》教學反思匯編15篇04-06
《弟子規》教學反思(通用15篇)04-05
《弟子規》教學反思(集合15篇)04-05
《弟子規》教學反思(匯編15篇)04-04
《弟子規》教學反思(合集15篇)04-04
《弟子規》教學反思集合15篇04-03
《弟子規》教學反思合集15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