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積木教學反思范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搭積木教學反思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搭積木教學反思1
《搭積木》這一課的學習目的是20以內數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在教學過程中我以讓學生做積木增減的游戲開始,剛上課時學生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但是一節課上下來讓我感觸頗深。在講課之前我沒有進行試講,但是講過了才發現原來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事先想不到的問題。
通過實際教學,反思如下:
1.由于我對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在教學時僅僅是以書本上呈現的各種例子進行講解。在幫助學生建立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運算模型時沒有用到直觀模型,因此學生在理解這一部分時就缺少了橋梁,課堂也因為這個原因一度很沉悶。這也讓我更清楚的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從生活中尋找模型對學生的理解是最有用的。
2.在講課過程中學生自主交流的機會太少,學生由于沒有去親身的體會,所以對所講的內容就沒有自己的想法。以后要多給學生一些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學會從自我發現觀察中學到屬于知識。增進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性。
3.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太少。教具與學具準備的不夠充分,課堂一開始的積木增減游戲我只是請了一部分學生上臺來做,班里還有一大部分學生并沒有參與進來,這也無疑削弱了許多學生的積極行性。其實我應該事先讓學生準備好剪好的色卡紙代替積木,這樣上課時每位學生都可以參與到游戲中,會更有利于學生從中發現問題。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我還要認真學習教材,多像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搭積木教學反思2
《搭積木》這節課主要內容是學生學習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
1、注重從具體到抽象的過渡。
首先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提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一個活動:創設搭積木的情境,這里的積木實際上就是直觀模型方塊,每次增加積木或減少積木都是在右邊也就是個位的位置進行相加減;第二個活動:安排了在計數器上撥出計算結果,再一次強調數位的概念,強化在個位上相加減;第三個活動師觀察直觀圖得出計算結果。小方塊,計數器,直觀圖作為直觀模型,都是幫助學生進行抽象運算的一個橋梁,他們從多角度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2、注重學生的思維過程。
第四個活動讓學生“聽口令擺一擺”小正方形,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感悟體驗在相同數位上相加減,突破學生思維上的難點。
這一課不足之處在于,讓學生“聽口令擺一擺”應該先讓學生擺一個一個的數等學生熟練后,再擺算式。
搭積木教學反思3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學習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以及通過情境,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進一步體會20 以內數的順序和數位意識。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是,首先情境引入。通過擺積木熟悉20以內數的組成;再接著是通過積木的增減,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第三是每次增減積木時寫出相應的算式,并問是怎樣算出得數的(用什么方法算);最后是鞏固練習和總結。在整個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并且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理解了20以內數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算理,在練習中注重聯系日常生活。
但本節課值得思考的有以下幾點:
1、給學生準備的積木做的不夠細致。一條是十,另外的是兩個一條的,在讓學生擺之前對學生解釋的不夠詳細,從而導致學生在擺積木的過程中,把兩個一組的也作為一個來算。所以在另一個班上課時,在學生擺之前,先向學生說清楚這個問題,結果出現的問題較少;
2、學生在擺積木,寫出算式后,我沒有讓學生到黑板前來再展示擺積木的過程,這能讓學生更加直觀理解算理。如果再上這課的話,這一步是不能少的。
3、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放不開手腳,有牽著學生走的感覺。
【搭積木教學反思范文】相關文章:
《平平搭積木》教學反思04-18
平平搭積木教學設計01-07
平平搭積木教學設計8篇01-07
祁黃羊教學反思教學反思范文03-08
平平搭積木優秀說課稿12-17
《賣炭翁》教學反思范文12-23
《鄉愁》教學反思范文11-13
觀潮教學反思范文10-22
大班春游教學反思范文12-23
教學反思范文(15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