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反思1
1、創設有價值的問題,激發學生情感。
本節課,一開課,從學生之口扣住了中心句提出了有一定的難度,又具有一定探究和討論價值和開放性的問題:為什么說徐霞客是一位奇人,他“奇”在哪里?從而引導學生們默讀課文把自己感受深的詞語和句子畫出來,反復讀一讀,在旁邊批注。這個有價值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地與文本對話,主動地去探尋隱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
2、語言渲染,激發學生情感。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精心設計了過渡語,小結語。如教學第二自然段“此后的三十年———”,老師出示了5張圖片,伴以激情的解說,將學生帶入了徐霞客走過的足跡中,,一起鑒證了徐霞客閱讀大地時那段艱苦的歷程。也為學生理解徐霞客堅強的意志做鋪墊。
3、創造想象,發散思維。
如引導學生在探究徐霞客夜以繼日歷盡千辛萬苦一個環節時,引導學生看插圖,圖上的情景只是徐霞客旅行生活的一個小片斷啊!激發學生想象,在徐霞客長途旅行的日日夜夜中,他還可能會遇到什么困難呢?(學生暢所欲言展開合理的聯想進行回答:可能會被險峰上滾落的石塊砸傷,鮮血直流,可能找不到野果子,可能遇到驕陽似火,可能大雨傾盆,可能偶遇風寒,肯能險些成了野獸的美餐)這樣就比單純的品位語言文字更直觀形象,教師在整理總結學生的回答,點撥提升,引導學生體會到,不求功名,立志考察的徐霞客,的確是一位卓爾不群的奇人。
4、資料補充,激發學生的情感。
學生在結合事例談到徐霞客探尋的兩處山洞時,及時補充資料說,徐霞客為了進行詳細的考察和科學的記述,僅在中國廣西、貴州、云南三省區,親自探查過的洞穴便有270多個,學生對徐霞客的印象更加深刻,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而后,老師又出示地圖課件,補充資料,介紹了徐霞客走過的路線,橫跨了16個省份……學生看到中國的政區圖后,更鮮明地體會到他的“奇”舉。體會到了徐霞客鍥而不舍的精神。
在本節課中,老師用了大量生動的語言作為過渡語、小結語,但覺得整節課老師講述的有些多,可不可以多留一些時間引導學生準確、深入的領會課文內容。
書上說,“他的足跡遍布了大半個中國”,但老師課件出示的地圖徐霞客走過的足跡卻是小半個中國,其實這是因為徐霞客是明朝末年人,書中提到的是明朝的地圖。在明朝,我國的版圖遠沒有現在大。這個知識點可以給學生講解。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反思2
一、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導入了解學生的理解狀況,讓學生就課題質疑或初談自己的理解,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質疑問難的能力。引導學生抓住“奇人”這個詞反復讀文,通過重點詞語理解人物品質,在此基礎之上再指導學生朗讀,體現了朗讀指導的循序漸進。
二、語文課要注重語言文字訓練。
讓學生了解徐霞客這個人物,感受他卓爾不群的人格魅力,學生不僅僅只是為了了解這個人物,感受他的品行,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在了解人物、感受品行的同時,進行字、詞、句、段、篇和聽、說、讀、寫的語文綜合訓練。
在這節課上,我感覺自己還是上出了“語文味”:
1、形式多樣的閱讀訓練為學生“潛心會文本”提供了保證。如開課時的大聲朗讀、思考問題時的默讀、感悟文本時的自由讀、感情升華時的齊讀等等,都給了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
2、重點詞語的理解運用了各種不同的方式。如“卓爾不群”,通過對比來理解;“醉心”,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九萬里”“三十年”通過化抽象為具體來理解;“鍥而不舍”,在體驗的基礎上用換詞法來理解;課題中的“閱讀”通過到文中找相關詞語來理解等等,形式多樣,落到實處。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反思3
正如師傅所說,開學初就打聽本學期師徒匯報課比賽時間,那時候只知道是五月份但是具體不知道什么時候,臨近上課了腿上皰疹還疼得厲害,加上班上發生了鬧心事,所以五一還是決定出去散散心,但還是有點“提心吊膽”生怕一回來手忙腳亂又上不好,現在上完了,心里雖然放下一塊大石頭但是還在忙著考計算機所以,這個月很忙,但教學貴在反思,忙里也得反思反思。
比起上學期上《遲到》這一課,感覺心里有點底了,那時候,直到上“戰場”心里還是沒多大底的,尤其拿自己班上上課,上課老擔心某些調皮孩子添亂,況且前一節課是綜合科目他們肯定心都野了,去多媒體上課的次數又少,他們個個興奮地都忘了基本的紀律。而這一次在師傅和組里其他老師的耐心指導下,教案一步步改進:直接出示三個問題改為在前一節課做好鋪墊,先讓孩子們針對課題提問,教師總結歸納為三個問題;如何引導孩子們想象徐霞客旅途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將這三個大問題與“奇人”“奇書”緊密聯系起來,都是師傅關鍵時候點撥出來的。
至于上課要注意的細節就更不用說了,要將教案背熟,最好脫離課文;應耐心傾聽孩子們的回答,而不是為問答案而問學生;多關注學生,學生默讀課文時要到生中巡視做到心中有數;在朗讀中體會,朗讀的形式不能太單一。課堂教學中,這些我都有意識的記住并改正了,但課堂小結這點自己忽略了,還是自己不夠深入研究文本,正像書記所說,要明確編者選這篇課文的意圖,要教會孩子們什么知識,與其說這是這堂課的遺憾之處,不如說這是自己寶貴的經驗。也很感謝敖校和書記的點評,“簡簡單單教語文,老師是怎么讀懂文章的,就教孩子怎么把文章讀懂”,“這是寫人的文章,重點是感受徐霞客的奇,設計的三個問題有些難度;教學時候太碎了……”這些都是值得我反思的方面。
說心里話,當我去聽一堂課點評時,除了教學設計方面值得改進或提升以外,對于我們新手來說,更想學到實在的東西,更細的東西,哪些值得肯定,哪些需要改進或者切忌的地方。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說課稿11-12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說課稿11-03
《大地山河》閱讀附答案12-08
小學閱讀教學反思03-04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反思04-19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15篇01-25
葦岸《大地上的事情》閱讀練習及答案12-16
養學前班幼兒快樂閱讀的教學反思01-21
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樹閱讀題答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