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論的故事》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寫盛老師給同學們講了個故事,并引導學生交流聽后的感受,說明做事應把握好時機,如果陷入無休止的爭論,必將貽誤時機,一事無成。
全文可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寫盛老師講故事。
第二部分主要寫感想。通過學生之口說明故事寄寓的道理: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時機,不要因無謂的爭論浪費時間。
課文有兩個顯著的特色:
1、借事說理。敘事的部分雖然占到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但歸根結蒂爭論是為揭示哲理服務的。
2、大量運用人物語言,以對話推進故事發展。全文只有首尾兩個自然段是客觀的敘述,其他文字均為人物語言。以“講”代“敘”,增強了故事的緊湊性。
我針對本文的特點,取得了以下的教學效果:
1、反復練讀,讀出爭論的語氣。學生對這篇課文都很有興趣,每個學生都積極的朗讀課文,學生的朗讀水平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2、這篇課文并不難理解,主要能從故事中明白道理,所以我在處理教材時,拓展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想像力被充分挖掘出來了,學生的表演很到位,課堂氣氛活躍。
2、通過朗讀、講故事、表演,學生的參與面廣,各類學生都有收獲。他們都懂得了做事一定要抓住時機,并能積極從身邊的事做起。
3、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各種形式對詞語的理解得較透徹。
通過教學,我覺得還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1、最后的拓展練習還不夠貼近實際生活,這樣的事例比較難找。
2、有的學生朗讀的還不夠有感情。
【《爭論的故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爭論的故事說課稿11-04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02-16
《做風車的故事》教學反思12-28
《范仲淹的故事》教學反思范文08-11
小木偶的故事的教學反思02-20
《范仲淹的故事》課文的教學反思12-26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12-17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02-16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09-22
小學英語故事教育教學反思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