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識字6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下識字6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二下識字6教學反思1
《識字6》這是一篇詞串識字課文。四行詞串分開來看,是一個個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的詞語;連起來讀,又像是一首音韻和諧的寫景詩。短短24個字,勾勒出氣勢恢弘,景象萬千的中華錦繡山河圖。誦讀詞串,不僅可以認識事物,認識生字,還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低年級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詞語所呈現的美感與和諧感缺乏體驗。因此我力求在創設情境、感情朗讀中使學生去識字、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二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自主學習生字的能力,因此我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經歷漢字的思維過程。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重點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扎實初讀訓練,讀中認字識物
通過自由讀、同桌互相讀、指名讀等形式使引導學生把詞串讀正確、讀連貫,初步認識生字、感知詞串。學生看詞語進行貼圖,這樣幫助學生認識生字、理解詞義、認識事物并滲透詞語分類。引導學生在地圖上找出塞北、江南、海島、高原的地理位置,將課堂學習與社會生活聯系起來,拓展了課程的時空。
二、營造詩意境界,升華情感體驗
在學習每一行詞串時,我又里利用圖片和音樂,讓學生領略塞北的風光、感受江南的煙雨、體驗海島的風情、登臨冰雪的高原。我借助優美的畫面、舒緩的音樂、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幫助學生和文本之間架設一座橋梁,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在想象體驗誦讀的過程中,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的個人經驗,也使學生沉浸在詞串的詩情畫意中,享受著審美的樂趣,在美的氛圍中陶冶情操。
三、生動形象識字,扎實寫字訓練
二年級的孩子已初步具備了自主識字的能力,因此,我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自己經歷識字的思維過程,提高學生自學生字的能力。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在識字教學中,我充分挖掘漢字的文化底蘊,將字理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結合,讓漢字“開口說話”,使識記生字變得情趣盎然。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本課的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體驗誦讀詞串的環節應該再緊湊些,讓識字寫字的時間更加充裕;再比如,在課堂上,應該給學生們更多的時間去展現自己學習的過程等等。
歡迎各位同行給我的課堂教學多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二下識字6教學反思2
在教學《識字6》時,我結合課文創設情境: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有兩個世界:光明世界和黑暗世界,光明世界的人們待人真誠、熱忱……情境的創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興趣,我感覺到了學生熱切的目光。接下來,我把教學環節“我會讀”、“記字形”、“我會寫”設置成闖關游戲,讓游戲激活學生潛在的學習動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大部分學生多能跟著我的教學節奏走。
在“記字形”這一塊,學生能夠較好地結合以前的識字方法和熟字來幫助記憶。如“恨”與“很”、“奉”與“捧”等,特別是把生字編成字謎來讓學生猜,如“富”(一個人住一間大房子,家中還有許多田地)、“饑”(只吃了幾粒飯,自然感到饑餓了)、貧(分寶貝)等,學生表現出了很高的熱情。看來,要把識字課上出效率來,還得多動腦筋,運用豐富的識字方法提高學生認字的速度和強度,鼓勵學生在眾多的識字方法中選擇自己最喜歡,最便捷的方法,這樣記憶效果才會更好。
回顧整堂課,自我感覺比較良好的一點就是情境的創設和教學環節的設置有效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學習的內容產生了期待,激發了他們潛在的學習動機。但不盡人意的地方也很多,比如未能照顧到全體學生。
俗話說:課堂的精彩來自細節。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及時地肯定學生、促進學生,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語、過渡語的使用等等,這些我都做得還不夠好,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磨煉,另外,在聽課時多多向其他老師學習,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二下識字6教學反思3
今天,我到小學上了一節二年級的識字課。這節課受到了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縱觀這節課我覺得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1、突出了識字課的特點。
識字課文與其他課文的教學相比,沒有閱讀分析,也沒有閱讀方法的指導與學習,重點應落實在字詞的教學上。雖然對于低年級來說,每篇課文都要求學生掌握每一個生字的讀音,學會寫每一個生字,理解每一個詞語的意思,但是作為識字課,應該與之有別。識字課要求學生不僅會讀會寫生字,還要讀好詞串,體會韻文的節奏與韻味,有時還要了解詞串構成的規律,排列順序的編排以及由詞帶出的一些信息。我在教學這篇識字教材時,注意了字的層次,力求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循序漸進的字詞教學過程中掌握字音字形,實現了最基本的目標。同時,引導學生發現前四組詞串是按特點編排的,每個詞串的最后一個字都是以“u”為韻母的,這樣的形式就是押韻,讀來會感覺朗朗上口,增添了韻文的節奏感和韻味。
2、對簡單、空泛的識字教材進行了“枝葉”“血肉”的補充。
這篇識字教材一共有12個詞語共24個字,內容全部是各種動物的名稱,沒有情節,沒有情感。如果平白直序地教學,學生很容易疲憊。所以,首先,在導入時,我讓學生說一些動物的成語,再讓學生找到自己認識的或喜歡的動物,學生在興趣盎然地發現中,自然地去認識動物的名字——文字,由圖入文,把形象與文字聯系起來。其次,在引導理解詞語時,充分利用了學生的已有經驗,讓學生自己來介紹喜歡的動物,既滿足了學生說話的欲望,使資源得以共享與擴展,同時也讓學生體會課前預習與資料收集的作用。再次,為了引導學生觀察,深化對動物特點的認識,讓學生用句式練習說話,使簡單、空泛的詞語回歸到活生生的現實中去,從而使學生產生生活的聯想,教材立刻變得立體與豐滿。
這節課也有遺憾的地方,就是對寫字的教學偏輕了。本節課40分鐘時間,我只留了約5分鐘時間用于教寫字,而學生真正用于寫的時間則更少,只是在書上描紅,都沒有時間認認真真地去自己寫上幾個。對于識字課來說,這是不應該的。
【二下識字6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識字五》教學反思04-02
語文識字教學反思03-30
識字五教學反思03-29
識字的教學反思04-01
《識字1》教學反思09-28
《識字7》教學反思03-16
識字6教學設計03-24
《識字1》的教學反思3篇04-01
蘇教版一下識字教學反思03-30
蘇教版一年級上冊《識字6》教學反思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