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作文指導課的教學反思范文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作文指導課的教學反思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作文指導課的教學反思1
童話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種文體,應該說童話伴隨著孩子們成長,孩子們對童話也很熟悉,編寫童話學生易于表達,樂于接受,能夠欣然地學習寫作文。想象,是童話的突出特色。從古到今的童話都展開了豐富多彩的想象,沒有想象,就沒有童話。讓兒童張開想象的翅膀,這是編寫童話的核心和關鍵。本次習作是寫童話故事,因此,激發學生想象的興趣,引導學生有大膽合理的想象,不要人云亦云,是這次習作的關鍵,也是重點所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寫作有了興趣,才能調動起學生主觀的能動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從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入手,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于是我采用了這樣的方法:
一、故事引入
開頭的故事既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告訴學生要大膽地想像,想像很重要,要讓同學們知道這是一種能力,大師才有的能力,從而讓學生那種好勝的心理占上風,覺得自己也很了不起,更愿意在眾多人的面前表現自己,這樣就順理成章地有想寫的意愿。
二、情境教學
小學生的思維特征主要是具體形象性。情景教學法的使用符合學生的特點。本次習作在指導學生如何把人物刻畫得生動、形象時,更能讓學生知道怎么大膽合理的想像,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想像思維訓練,在想像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怎么才算合理,學生的思維開闊了,情感也調動起來了。表達的語言也豐富了,趁此機會指導學生如何使對話寫的更精彩。
三、范例模仿
三年級的孩子處于寫作的初級階段,所以我采用了,范例模仿的方法,讓大家共同構思一篇寫綠葉作用的童話,教給同學們提問法和自述法。讓同學們有法可循,不至于像無頭的蒼蠅到處亂撞,但是這樣也有弊端,這也是我在作文教學中常遇到的問題,那就是指導太細就出現雷同的現象,大家都寫我舉的例子,指導不細了,一部分中差生就感覺不知道怎么寫從而產生討厭作文的心理。今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在選擇材料上下了功夫,在前幾天我就有意的.幫助一些孩子尋找一些淺顯的科學知識或生活常識,水的三太變化,像小雞是有耳朵的,駱駝的駝峰有什么用,毛毛蟲怎么變成蝴蝶……我也有意識地讓他們去讀了《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媽媽》這樣的文章。做到選擇材料盡量不同,而使故事內容不至于相同。
四、互助合作
孩子們的想像力真的是不可估量的,在學生互說構思方法的時候就有的孩子在給其他孩子幫忙,補充使其故事更完善合理一些,我就聽到一個孩子告訴魏睿,一個魔法師告訴他的魔法,但是要有條件交換呀,那就讓零變得瘦些吧,把那個圓圓的身材借給他,所以0就變成現在這樣了。這樣學生傾聽別人發言,有利于成員之間取長補短,調動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
五、評價激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適度的評價對學生的情緒和情感影響很大。課堂上的評價目的在于激勵學生的學習,使學生的學習過程逐步成為一種有效而又持久的學習行為方式,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評價的作用不可忽視。本次習作指導課采用自我評價、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等諸多方法來實施學生發展性評價。
這是我設計時的一些想法,我的理念是力求在這一節作文指導課上讓學生學會怎么合理想像,怎樣遣詞造句,如何連句成段,怎么構思成文。追求一個“實”字,為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我忍痛割愛去掉了冗長的導言和不必要的環節。
但是這節課結束后,無認真地反思了整個過程,還有幾點不盡人意。首先我的語言還不夠簡捷,還是有點不相信學生,有點做課的痕跡。另外有的訓練不夠扎實,有點流于形式。這是我應該教學中注意的地方,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和讓學生得到的還是令人欣慰的。懇請各位領導同行們提出寶貴意見給我以幫助。
作文指導課的教學反思2
一、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作文指導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讀題,找到作文“要寫什么,為什么寫,怎樣寫”,教師只在學生不懂或有困難的地方幫助解釋即可。其次,教師要注意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審題,獨立作文的能力。因此,在作文指導課上,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如審題的規律、確立中心、選材的方法、布局謀篇的方法等,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自如寫作。再次,鼓勵學生說真話。讓學生把自己所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做過的事真實記錄下來,哪怕是錯的也要如實記錄。只有這樣,作文才能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作文的質量才能得到保證。
二、幫助學生拓展思路。
第一,教師要指導學生多角度去考慮問題。面對話題,多方求問就是激活思維的有效途徑。比如:圍繞話題“愛心”這一話題,學生可以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具有愛心的人和事,小事大事,不同領域的典型事件,多角度解讀話題,使學生的作文立意更深刻、更新穎。
第二,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從小事中抽取出帶有本質性的東西,豐富學生作文的選材。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小事,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從這些小事中提煉出中心,這對豐富學生作文的素材,開拓學生作文的思路是十分重要的。
三、讀與寫相結合。
教師要把讀和寫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讀”去解決寫作當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典范的文章,非常適用于“寫”的指導。尤其是教材在安排訓練上,很多都照顧到了“讀”與“寫”相結合。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些范文的寫作特點,也可以在學生寫作中,遇到實際問題時,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從中受到啟發,找到方法。
“讀”也可以是教材外的內容,在選取內容時,通常是為了解決作文中的某一問題,而選取一個片斷,讓學生通過閱讀,對作文的一些方法有所感知和領會。
四、作文與做人相結合。
作文指導課,教師很少關注學生的思想動向,造成一些學生在作文的立意上出問題。
教師必須在指導學生作文時,結合具體的類型作文,同時滲透理想、道德教育。例如:在指導學生寫“人物”的作文時,教師一方面要求學生選取先進的典型人物,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描寫,刻畫出人物的特點,啟發學生寫出人物的高尚品質。
作文指導課的教學反思3
上周我給學生們上了節作文課。因為我的教學對象是一群初三年級的特別害怕寫作文的孩子們,所以在上課前,我就在想怎么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生們對“寫作”的畏懼感呢?我打算認真地傾聽一下同學們的心聲。因此在這節課的.準備過程中,我向同學們提了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覺得寫作文難嗎?具體難在哪里?”鼓勵同學們暢所欲言。學生們也許也許也是感受到了我的真誠,也許是少了課堂的約束,表現的特別積極。有的說:“沒有內容可寫”。有的說:“不知道怎么把要寫的內容表達出來”。有的說:“寫出來的內容像白開水,越寫越沒信心了”。聽了學生的發言,我心里有底了。學生們在寫作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一、生活中不是沒有寫作的材料,而是同學們很少留心觀察生活中值得記錄的小細節,缺少了善于發現的眼睛。
二、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忽略了對寫作技法的歸納和演練。
三、缺乏必要的文辭積累,文章缺乏文采。既然找準了病根,那就得趁熱打鐵,對癥下藥。
在上課伊始,我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個標題:“三句話寫好作文”。學生們這下可炸了鍋。有的人表示懷疑,有的人迫切想知道究竟是那三句話。在學生的“千呼萬喚”中我板書了這三句話并作出了簡明的解釋:
一、把要寫的事情寫清楚了。(及格)
二、把要寫的事情寫清楚了,并有文采。(優秀)把要寫的事情寫清楚了,并有自己的感悟。(高分)。公布答案后,學生似乎對我的說法將信將疑。于是,我拿出了事先準備的兩篇中考考場作文(《懷念蔥油餅相伴的日子》、《那一刻我長大了》),請學生們當一回“小老師”評判一下文章寫得怎么樣。接下來同學們參與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有的同學說:兩篇文章的作者都從生活小事中感受到了真情。有的同學說:《那一刻我長大了》這篇文章,作者觀察很細致,用詞也特別準確,也很有文采。譬如,作者寫因為天氣熱,補鞋子的老爺爺額上滲出了汗珠。用“滲”而不是“流”。待學生評判完畢,當我告知學生這兩篇作文就是今年中考的高分作文時,學生終于信服了寫在黑板上的三句話。最后,我給學生們提出了有關寫作的兩點希望:
一、多觀察,多練筆。
二、從身邊的小事寫起,記小事,書真情。
課后,我認真地反思了這節課的教學。在課堂上我充分地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給了學生一些寫作上的啟發。但課堂有限學習無限,要想讓學生們真正地愛上寫作,寫好作文,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會學生立足生活,感受生活!
【關于作文指導課的教學反思范文】相關文章:
關于音樂課的教學反思02-15
閱讀指導課教學設計12-24
關于高效課堂課改教學反思03-15
小學英語課教學反思范文12-25
關于音樂課的教學反思7篇02-15
音樂課《春游》課后的教學反思范文12-28
試題講評課的教學反思01-07
體育課的教學反思02-15
青年教師匯報課教學反思范文12-28
生物課教學反思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