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棵樹》教學反思

時間:2024-12-10 09:44:33 詩琳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有幾棵樹》教學反思(精選6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幾棵樹》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幾棵樹》教學反思(精選6篇)

  《有幾棵樹》教學反思 1

  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如在導入時,我先讓學生觀圖,并說說這幅圖的圖意,再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學生們經這思考,踴躍發言:如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幾棵樹?第二行比第一行少幾棵?一共有幾棵樹?并列出相應算式解決問題。在學習8+6時,通過動手操作鞏固上面學到的算理,結合9+幾的計算方法,拿出小棒,擺一擺,算一算,同桌討論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們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

  生1: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數。生2:用手指頭數。

  生3:把6分成2和4.8+2=10、10+4=14

  生4:把8分成4和4.6+4=10、10+4=14

  生5:因為9+6=15,所以8+6=14。在這節課中,學生們學得生動活潑,大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創新的火花在課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來,充分體現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課后,在評課時,有的老師提出可以向學生講明哪種方法最好。強化“湊十法”的計算方法。我反思一下,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思想。鼓勵學生學習算法多樣化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思想。學生的表達多樣化,學生的解題多樣化,但不是學哪種方法最好,學生喜歡的方法就是最好。如果從過去的教學理念出發,的確可以向學生點明哪種方法是最好的,既節約時間,又把科學的東西簡單明了地教給了學生。可新的課程標準,就不可輕易下結論。因為,新的課程標準要求“三維”目標,除了過去我們一再強調的知識與技能外,還有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渾然一體。怎樣讓每個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學習的'信心,熱愛數學課堂?這樣的情感與態度,是應該從每一節課開始培養的。一年級,這是一個剛剛燃起思維火花的年齡。這時候,教師任何一個不恰當的眼神、手勢,一句不經意的言語,都有可能化作澆滅兒童思維火花的冰水。這幾種算法,在我們看來,有些確實不盡完美,但這畢竟是孩子自己想出來的,適合他們的方法就是最好的。

  雖然課堂學生很活躍,但我覺得有點亂,怎樣才能使課堂做到活而不亂?展開閱讀全文

  《有幾棵樹》教學反思 2

  本節課通過解決“有幾棵樹”這一問題,主要讓學生用“遷移”的方法,學會用“湊十法”計算“8加幾”的進位加法,進一步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法,同時突出“湊十法”的優化計算方法。

  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知識的“遷移”意識,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我先讓學生復習“9加幾”的進位加法和“湊十法”(“看大數,分小數,先湊十,再相加”)。然后出示書上的植樹主題圖,并讓學生說說這幅圖的圖意,再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在這節課中,學生們學得生動活潑,大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創新的火花在課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來。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到了知識,學會了用“湊十法”的'方法來計算進位加法,我也相信學生能將這一方法比較順利的遷移到“7+幾”、 “6+幾”上。把科學的東西簡單明了地讓學生去發現并掌握,我認為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同時充分體現計算方法的多樣化,鼓勵學生學習算法多樣化就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思想。

  《有幾棵樹》教學反思 3

  在全鄉的考核聽課中,我教學的是數學《有幾棵樹》,即“8+幾”的加法。教學結束后,感覺有得有失,現反思如下。

  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學會“8加幾”的進位加法,突出“湊十法”,讓孩子進一步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法,我從孩子們熟悉的生活環境引入,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先展示“有幾棵樹”,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再學習如何計算8+6,讓學生自主用小棒擺一擺,并與同桌說一說,從而學會“8+6”的計算方法。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學會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動手操作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在這節課上,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課堂很活潑。

  但這節課也有缺憾之處:我的初衷是鼓勵孩子學習算法多樣化。而我仍沒讓孩子完全放開手腳,還是期望學生更傾向“湊十法”,有點扼殺孩子們開放的數學思維。但這也是我思考的課前就思考的.一個問題:如何更好將兩者融在一起呢?再有就是關注學生不夠,我感覺還是在按自己的思路教學,忽略了最重要的學情。其實孩子們一開始就把我期望的2種方法一下就說出來了,可我沒利用,還是按照自己的思路,一種一種解決的。感覺靈活性不夠。

  《有幾棵樹》教學反思 4

  教學反思:

  《有幾棵樹》這節課通過學會“8加幾”的進位加法,進一步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同時突出“湊十法”的優化計算方法。我以“3月12日是植樹節”的情境引入,從孩子們熟悉的生活環境引入,培養孩子綠化環境的教育。

  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學會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動手操作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如,在展示“有幾棵樹”,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在學習如何計算8+6時,讓學生自主用小棒擺一擺,并在小組說一說;在鞏固練習,引導學生編數學故事,培養孩子完整表達數學語言。在這節課上,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課堂很活潑。學生們很大膽的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不足之處:

  1)在規范算法之后,應該全班同學齊讀算法,以幫助學困生在頭腦中建立計算模型。

  2)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思想,鼓勵孩子學習算法多樣化。而我在課堂中較期望學生更傾向“湊十法”,有點扼殺孩子們開放的數學思維。但這也是我思考的一個方向,如何能更好將兩者融在一起呢?

  《有幾棵樹》教學反思 5

  需要改進的地方:

  1、過早進入主題,可以先放開思維讓孩子暢所欲言;

  2、PPT制作不過精細,呈現刺激物太少,不能很好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這節課并不是完全的新授課,可先讓孩子們回憶之前的方法,再和這節課銜接起來;

  4、讓孩子動手擺小棒之后要立馬收起來,拉回注意力;

  5、面對孩子回答的不好時應該抓住機會,及時詢問,更好的貼合課程;

  6、在總結方面雖然可以放開說,但是教師要做到引導方向。

  值得鼓勵的地方:

  1、整堂課的流程較為順暢;

  2、形式較為新穎,以故事貫穿整堂課。

  在上完這堂公開課之后,我感到的壓力,自己作為一名剛剛走上講臺的年輕教師,在教學技能和教學方法的'掌控上有進步,也有很明顯的不足,自己在反思的過程中,也心存愧疚,因為你教得不夠好,學生可能就學得不夠扎實,教師的素質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的。同時也暴露了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教學組織能力有待加強。我想不僅僅是這個,我的教師生涯才剛剛開始,等待我去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

  《有幾棵樹》教學反思 6

  這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9加幾的基礎上學習的,因為有了前面9加幾的知識經驗,本節課主要是通過知識的遷移,讓學生自主發現和研究出8加幾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進一步鞏固湊十法的應用,并初步了解數學學習中類比遷移的重要思想方法。

  開課之初,首先簡單進行了口算練習,鞏固9加幾,然后創設了春、夏、秋、冬的故事情境。我以春天同學們去植樹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進而為了解決問題,進行有目的的探究:學生可以借助小棒擺一擺,也可以應用已有知識經驗進行推理計算。在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的過程中,他們體驗了學習的過程,學會了計算的方法,明白了計算的道理,最后,進行了一組有層次的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反思整節課,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1、創設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數學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活動。在教學中, 我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注意力特點,創設了春、夏、秋、冬的情境,從淺入深,逐步深入,讓每一個孩子的思維始終處于高度興奮的狀態之中。

  2、注意課堂設計的層次,讓所有的孩子在課堂上都有所發展。針對學生不同的基礎,我們的教學也應該有層次性和針對性。由于已有前面9加幾的鋪墊,很多學生已經會算8加幾,也會應用湊十法,因此在探究環節中,我對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能直接算的可以直接寫算法,有困難的'可以借助小棒擺一擺,從形象、抽象兩個側面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也做到了因人而異,在后面的練習中,練習也做到了步步高升,有發展性。

  3、計算的多樣化要有目的,不為多樣化而多樣化,適合自己并且自己能掌握的就是最優的方法。由于學生基礎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個性特點也不同,我們不能千人一面,我個人認為適合自己的就是有用的,利于自己發展的,就是有價值的。在課堂中,學生在自己的思考下,能想到的方法都是值得稱贊和鼓勵的,在觀察對比下,能夠對自己的方法進行優化,進行改進,更是值得贊賞的。學生中出現的湊8、湊6都是可行的,它們的思維方式相同,方法一致,只是在擺、算的過程中,存在快慢之別。

  4、 練習設計有層次、有梯度,讓學生的思維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跳一跳能達到一個高一點的層次,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本節課中,春屬于新授。夏我設計了和教材貼近的練習,讓孩子回憶一下教學內容就可以完成。秋已經脫離了實物,逐漸抽象出算式,這時已經熟練掌握的孩子就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不熟練的孩子還可以借助擺小棒或是畫小棒來幫助自己。冬就是開放性題,訓練孩子自己提問,自己解答的能力,拓展提高練習也和小樹的成長結合,讓學生了解了年輪,同時滲透了7的進位加法,讓程度比較好的孩子學會了知識的遷移。

  從整個教學過程看,學生對8加幾的計算掌握得很好,算理也說得很明白,面對不同層次的問題,學生也有挑戰的勇氣和解決的辦法,并且說出自己解題的想法,不同的學生的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教學中也還存在不足,學生年齡小,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怎樣讓學生的探究過程更有序,老師應該怎樣去關注和指導;怎樣引導學生的說,讓學生說得更準確、更明白;在學生的熱情極其高漲時,怎樣有效地去調控,讓學生能動起來,能靜下去;以及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怎樣對學生情感態度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學生對數學有更精準的認識,能愛數學,對數學有興趣。

【《有幾棵樹》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有幾棵樹教學反思08-20

《有幾棵樹》教學反思09-21

有幾棵樹教學反思04-15

有幾棵樹的教學反思09-15

有幾棵樹教學反思11篇04-15

有幾棵樹教學反思9篇09-13

《有幾棵樹》教學設計08-15

《有幾棵樹》教學設計范文06-09

有幾棵樹教案設計10-30

有幾棵樹(8加幾的進位加法)教學設計06-04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精品福利中文字幕 | 久久亚洲性爱视频 |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 日韩欧美国产高清 | 思思在线精品视频综合首页 | 天堂mv手机在线mv观看午夜版 |